资治通鉴未删减免费阅读
|
![]() |
|
蘑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46594 |
上一章 晋纪四十 下一章 ( → ) | |
起強圉大荒落,尽屠维协洽,凡三年。 安皇帝癸 ◎ 义熙十三年丁巳,公元四一七年 舂,正月,甲戌朔,⽇有食之。 秦主泓朝会百官于前殿,以內外危迫,君臣相泣。征北将军齐公恢帅定安镇户三万八千,焚庐舍,自北雍州趋长安,自称大都督、建义大将军,移檄州郡, ![]() ![]() 太尉裕引⽔军发彭城,留其子彭城公义隆镇彭城。诏以义隆为监徐、兗、青、冀四州诸军事、徐州刺史。 凉公暠寝疾,遣命长史宋繇曰:“吾死之后,世子犹卿子也,善训导之。”二月,暠卒,官属奉世子歆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公、领凉州牧。大赦,改元嘉兴。尊歆⺟天⽔尹氏为太后。以宋繇录三府事。谥暠曰武昭王,庙号太祖。 西秦安东将军木弈⼲击吐⾕浑树洛⼲,破其弟阿柴于尧杆川,俘五千馀口而还。树洛⼲走保⽩兰山,惭愤发疾,将卒,谓阿柴曰:“吾子拾虔幼弱,今以大事付汝。”树洛⼲卒,阿柴立,自称骠骑将军、沙州刺史。谥树洛⼲曰武王。阿柴稍用兵侵并其傍小种,地方数千里,遂为強国。 河西王蒙逊遣其将袭乌啼部,大破之;又击卑和部,降之。 王镇恶进军渑池,遣⽑德祖袭尹雅于蠡吾城,禽之,雅杀守者而逃。镇恶引兵径前,抵潼关。 檀道济、沈林子自陕北渡河,拔襄邑堡,秦河北太守薛帛奔河东。又攻秦并州刺史尹昭于蒲阪,不克。别将攻匈奴堡,为姚成都所败。 辛酉,荥 ![]() 秦主泓以东平公绍为太宰、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假⻩钺,改封鲁公,使督武卫将军姚鸾等步骑五万守潼关,又遣别将姚驴救蒲阪。 沈林子谓檀道济曰:“蒲阪城坚兵多,不可猝拔,攻之伤众,守之引⽇。王镇恶在潼关,势孤力弱,不如与镇恶合势并力,以争潼关。若得之,尹昭不攻自溃矣。”道济从之。 三月,道济、林子至潼关,秦鲁公绍引兵出战,道济、林子奋击,大破之,斩获以千数。绍退屯定城,据险拒守,谓诸将曰:“道济等兵力不多,悬军深⼊,不过坚壁以待继援。吾分军绝其粮道,可坐禽也。”乃遣姚鸾屯大路以绝道济粮道。 鸾遣尹雅将兵与晋战于关南,为晋兵所获,将杀之。雅曰:“雅前⽇已当死,幸得脫至今,死固甘心。然夷、夏虽殊,君臣之义一也。晋以大义行师,独不使秦有守节之臣乎!”乃免之。 丙子夜,沈林子将锐卒袭鸾营,斩鸾,杀其士卒数千人。绍又遣东平公赞屯河上以断⽔道;沈林子击之,赞败走,还定城。薛帛据河曲来降。 太尉裕将⽔军自淮、泗⼊清河,将溯河西上,先遣使假道于魏;秦主泓亦遣使请救于魏。魏主嗣使群臣议之,皆曰:“潼关天险,刘裕以⽔军攻之,甚难;若登岸北侵,其势便易。裕声言伐秦,其志难测。且秦,婚姻之国,不可不救也。宜发兵断河上流,勿使得西。”博士祭酒崔浩曰:“裕图秦久矣。今姚兴死,子泓懦劣,国多內难。裕乘其危而伐之,其志必取。若遏其上流,裕心忿戾,必上岸北侵,是我代秦受敌也。今柔然寇边,民食又乏,若复与裕为敌,发兵南赴则北寇愈深,救北则南州复危,非良计也。不若假之⽔道,听裕西上,然后屯兵以塞其东。使裕克捷,必德我之假道;不捷,吾不失救秦之名。此策之得者也。且南北异俗,借使国家弃恒山以南,裕必不能以吴、越之兵与吾争守河北之地,安能为吾患乎!夫为国计者,惟社稷是利,岂顾一女子乎!”议者犹曰:“裕西⼊关,则恐吾断其后,腹背受敌;北上,则姚氏必不出关助我,其势必声西而实北也。”嗣乃以司徒长孙嵩督山东诸军事,又遣振威将军娥清、冀州刺史阿薄⼲将步骑十万屯河北岸。 庚辰,裕引军⼊河,以左将军向弥为北青州刺史,留戍碻磝。 初,裕命王镇恶等:“若克洛 ![]() ![]() ![]() 魏人以数千骑缘河随裕军西行;军人于南岸牵百丈,风⽔迅急,有漂渡北岸者,辄为魏人所杀略。裕遣军击之,裁登岸则走,退则复来。夏,四月,裕遣⽩直队主丁旿帅仗士七百人、车百乘,渡北岸,去⽔百馀步,为却月阵,两端抱河,车置七仗士,事毕,使竖一⽩毦;魏人不解其意,皆未动。裕先命宁朔将军硃超石戒严,⽩毦既举,超石帅二千人驰往赴之,赍大弩百张,一车益二十人,设彭排于辕上。魏人见营阵既立,乃进围之;长孙嵩帅三万骑助之,四面⾁薄攻营,弩不能制。时超石别赍大锤乃槊千馀张,乃断槊长三四尺,以锤锤之,一槊辄洞贯三四人。魏兵不能当,一时奔溃,死者相积;临陈斩阿薄⼲,魏人退还畔城。超石帅宁朔将军胡籓、宁远将军刘荣祖追击,又破之,杀获千计。魏主嗣闻之,乃恨不用崔浩之言。 秦鲁公绍遣长史姚洽、宁朔将军安鸾、护军姚墨蠡、河东太守唐小方帅众三千屯河北之九原,阻河为固, ![]() 太尉裕至洛 ![]() 丁巳,魏主嗣如⾼柳。壬戌,还平城。 河西王蒙逊大赦,遣张掖太守沮渠广宗诈降,以 ![]() 五月,乙未,齐郡太守王懿降于魏,上书言:“刘裕在洛,宜发兵绝其归路,可不战而克。”魏主嗣善之。 崔浩侍讲在前,嗣问之曰:“刘裕伐姚泓,果能克乎?”对曰:“克之。”嗣曰:“何故?”对曰:“昔姚兴好事虚名而少实用,子泓懦而多病,兄弟乖争。裕乘其危,兵精将勇,何故不克!”嗣曰:“裕才何如慕容垂?”对曰:“胜之。垂藉⽗兄之资,修复旧业,国人归之,若夜虫之就火,少加倚仗,易以立功。刘裕奋起寒微,不阶尺土,讨灭桓玄,兴复晋室,北禽慕容超,南枭卢循,所向无前,非其才之过人,安能如是乎!”嗣曰:“裕既⼊关,不能进退,我以精骑直捣彭城、寿舂,裕将若之何?”对曰:“今西有屈丐,北有柔然,窥伺国隙。陛下既不可亲御六师,虽有精兵,未睹良将。长孙嵩长于治国,短于用兵,非刘裕敌也。兴兵远攻,未见其利,不如且安静以待之,裕克秦而归,必篡其主。关华中、戎杂错,风俗劲悍;裕 ![]() ![]() ![]() ![]() 魏主嗣西巡至云中,遂济河,畋于大漠。 魏置天地四方六部大人,以诸公为之。 秋,七月,太尉裕至陕。沈田子、傅弘之⼊武关,秦戍将皆委城走。田子等进屯青泥,秦主泓使给事⻩门侍郞姚和都屯峣柳以拒之。西秦相国翟勍卒;八月,以尚书令昙达为左丞相,右仆 ![]() ![]() 太尉裕至C171乡,沈田子等将攻峣柳。秦主泓 ![]() ![]() ![]() 初,裕以田子等众少,遣沈林子将兵自秦岭往助之,至则秦兵已败,乃相与追之,关中群县多潜送款于田子。 辛丑,太尉裕至潼关,以硃超石为河东太守,使与振武将军徐猗之会薛帛于河北,共攻蒲阪。秦平原公璞与姚和都共击之,猗之败死,超石奔还潼关。东平公赞遣司马国璠引魏兵以蹑裕后。 王镇恶请帅⽔军自河⼊渭以趋长安,裕许之。秦恢武将军姚难自香城引兵而西,镇恶追之;秦主泓自灞上引兵还屯石桥以为之援,镇北将军姚強与难合兵屯泾上以拒镇恶。镇恶使⽑德祖进击,破之,強死,难奔长安。 东平公赞退屯郑城,太尉裕进军 ![]() 镇恶溯渭而上,乘蒙冲小舰,行船者皆在舰內;秦人见舰进而无行船者,皆惊以为神。壬戌旦,镇恶至渭桥,令军士食毕,皆持仗登岸,后登者斩。众既登,渭⽔迅急,舰皆随流,倏忽不知所在。时泓所将尚数万人。镇恶谕士卒曰:“吾属并家在江南,此为长安北门,去家万里,舟楫、⾐粮皆已随流。今进战而胜,则功名俱显;不胜,则骸骨不返,无它歧矣。卿等勉之!”乃⾝先士卒,众腾踊争进,大破姚丕于渭桥。泓引兵救之,为丕败卒所蹂践,不战而溃。姚谌等皆死,泓单马还宮。镇恶⼊自平朔门,泓与姚裕等数百骑逃奔石桥。东平公赞闻泓败,引兵赴之,众皆溃去。胡翼度降于太尉裕。 泓将出降,其子佛念,年十一,言于泓曰:“晋人将逞其 ![]() ![]() 九月,太尉裕至长安,镇恶 ![]() ![]() ![]() 裕收秦彝器、浑仪、土圭、记里鼓、指南车送诣建康。其馀金⽟、缯帛、珍宝,皆以颁赐将士。秦平原公璞、并州刺史尹昭以蒲阪降,东平公赞帅宗族百馀人诣裕降,裕皆杀之。送姚泓至建康,斩于市。裕以薛辩为平 ![]() 裕议迁都洛 ![]() 羌众十馀万口西奔陇上,沈林子追击至槐里,俘虏万计。 河西王蒙逊闻太尉裕灭秦,怒甚。门下校郞刘祥⼊言事,蒙逊曰:“汝闻刘裕⼊关,敢谓群臣曰:“姚泓非裕敌也。且其兄弟內叛,安能拒人!裕取关中必矣。然裕不能久留,必将南归,留子弟及诸将守之,吾取之如拾芥耳。”乃秣马砺兵,训养士卒,进据定安,秦岭北郡县镇戍皆降之。裕遗使遗 ![]() ![]() ![]() ![]() ![]() 广州刺史谢欣卒,东海人徐道期聚众攻陷州城,进攻始兴,始兴相彭城刘廉之讨诛之。诏以谦之为广州刺史。 癸酉,司马休之、司马文思、司马国璠、司马道赐、鲁轨、韩延之、刁雍、王慧龙及桓温之孙道度、道子、族人桓谧、桓璲、陈郡袁式等皆诣魏长孙嵩降。秦匈奴镇将姚成都及弟和都举镇降魏。魏主嗣诏民间得姚氏子弟送平城者赏之。冬,十月,己酉,嗣召长孙嵩等还。司马休之寻卒于魏。魏赐国璠爵淮南公,道赐爵池 ![]() ![]() 诏进宋公爵为王,增封十郡;辞不受。 西秦王炽磐遣左丞相昙达等击秦故将姚艾,艾遣使称籓,炽磐以艾为征东大将军、秦州牧。征王松寿为尚书左仆 ![]() 十一月,魏叔孙建等讨西山丁零翟蜀洛支等,平之。 辛未,刘穆之卒。太尉裕闻之,惊恸哀惋者累⽇。始,裕 ![]() ![]() ![]() 穆之之卒也,朝廷恇惧, ![]() ![]() ![]() 裕以次子桂 ![]() 先是,陇上流户寓关中者,望因兵威得复本土;及置东秦州,知裕无复西略之意,皆叹息失望。 关中人素重王猛,裕之克长安,王镇恶功为多,由是南人皆忌之。沈田子自以峣柳之捷,与镇恶争功不平。裕将还,田子及傅弘之屡言于裕曰:“镇恶家在关中,不可保信。”裕曰:“今留卿文武将士精兵万人,彼若 ![]() ![]() 臣光曰:古人有言:“疑则勿任,任则勿疑。”裕既委镇恶以关中,而复与田子有后言,是斗之使为 ![]() 三秦⽗老闻裕将还,诣门流涕诉曰:“残民不沾王化,于今百年,始睹⾐冠,人人相贺。长安十陵是公家坟墓,咸 ![]() ![]() 氐豪徐骇奴、齐元子等拥部落三万在雍,遣使请降于魏。魏主嗣遣将军王洛生、河內太守杨声等西行以应之。 闰月,壬申,魏主嗣如大宁长川。 秦、雍人千馀家推襄邑令上⾕寇赞为主,以降于魏,魏主嗣拜赞魏郡太守。久之,秦、雍人流⼊魏之河南、荥 ![]() ![]() 夏王 ![]() ![]() ![]() ![]() ![]() ![]() ![]() ![]() 是岁,魏都坐大官章安侯封懿卒。 ◎ 义熙十四年戊午,公元四一八年 舂,正月,丁酉朔,魏主嗣至平城,命护⾼车中郞将薛繁帅⾼车、丁零北略,至弱⽔而还。 辛巳,大赦。 夏赫连璝至渭 ![]() ![]() ![]() 壬戌,太尉裕至彭城,解严,琅琊王德文先归建康。 裕闻王镇恶死,表言“沈田子忽发狂易,奄害忠勋”追赠镇恶左将军、青州刺史。 以彭城內史刘遵考为并州刺史、领河东太守,镇蒲阪;征荆州刺史刘道怜为徐、兗二州刺史。 裕 ![]() ![]() 以南郡公刘义庆为豫州刺史。义庆,道怜之子也。 裕解司州,领徐、冀二州刺史。 秦王炽磐以乞伏木弈⼲为沙州刺史,镇乐都。二月,乙弗乌地延帅户二万降秦。 三月,遣使聘魏。 夏,四月,己巳,魏徙冀、定、幽三州徒河于代都。初,和龙有⾚气四塞蔽⽇,自寅至申,燕太史令张穆言于燕王跋曰:“此兵气也。今魏方強盛,而执其使者,好命不通,臣窃惧焉。”跋曰:“吾方思之。”五月,魏主嗣东巡,至濡源及甘松,遣征东将军长孙道生、安东将军李先、给事⻩门侍郞奚观帅精骑二万袭燕,又命骁骑将军延普、幽州刺史尉诺自幽州引兵趋辽西,为之声势,嗣屯突门岭以待之。道生等拔乙连城,进攻和龙,与燕单于右辅古泥战,破之,杀其将皇甫轨。燕王跋婴城自守,魏人攻之,不克,掠其民万馀家而还。 六月,太尉裕始受相国、宋公、九锡之命。赦国中殊死以下,崇继⺟兰陵萧氏为太妃。以太尉军谘祭酒孔靖为宋国尚书令,左长史王弘为仆 ![]() 魏天部大人⽩马文贞公崔宏疾笃,魏主嗣遣侍臣问病,夜一数返。及卒,诏群臣及附国渠帅皆会葬。 秋,七月,戊午,魏主嗣至平城。 九月,甲寅,魏人命诸州调民租,户五十石,积于定、相、冀三州。 河西王蒙逊复引兵伐凉,凉公歆将拒之,左长史张体顺固谏,乃止。蒙逊芟其秋稼而还。 歆遣使来告袭位。冬,十月,以歆为都督七郡诸军事、镇西大将军、酒泉公。 姚艾叛秦,降河西王蒙逊,蒙逊引兵 ![]() 刘义真年少,赐与左右无节,王修每裁抑之。左右皆怨,谮修于义真曰:“王镇恶 ![]() ![]() ![]() ![]() ![]() 宋公裕闻之,使辅国将军蒯恩如长安,召义真东归;以相国右司马硃龄石为都督关中诸军事、右将军、雍州刺史,代镇长安。裕谓龄石曰:“卿至,可敕义真轻装速发,既出关,然后可徐行。若关右必不可守,可与义真俱归。”又命中书侍郞硃超石慰劳河、洛。 十一月,龄石至长安。义真将士贪纵,大掠而东,多载宝货、子女,方轨徐行。雍州别驾韦华奔夏,赫连璝帅众三万追义真。建威将军傅弘之曰:“公处分亟进;今多将辎重,一⽇行不过十里,虏追骑且至,何以待之!宜弃车轻行,乃可以免。”义真不从。俄而夏兵大至,傅弘之、蒯恩断后,力战连⽇,至青泥,晋兵大败,弘之、恩皆为王买德所禽。司马⽑修之与义真相失,亦为夏兵所禽。义真行在前,会⽇暮,夏兵不穷追,故得免;左右尽散,独逃草中。中兵参军段宏单骑追寻,缘道呼之,义真识其声,出就之,曰:“君非段中兵琊?⾝在此,行矣!必不两全,可刎⾝头以南,使家公望绝。”宏泣曰:“今⽇之事,诚无算略;然丈夫不经此,何以知艰难!” 夏王 ![]() ![]() ![]() ![]() ![]() ![]() ![]() ![]() ![]() ![]() 龙骧将军王敬先戍曹公垒,龄石往从之。硃超石至蒲阪,闻龄石所在,亦往从之。赫连昌攻敬先垒,断其⽔道。众渴,不能战,城且陷。龄石谓超石曰:“弟兄俱死异城,使老亲何以为心!尔求间道亡归,我死此,无恨矣。”超石持兄泣曰:“人谁不死,宁忍今⽇辞兄去乎!”遂与敬先及右军参军刘钦之皆被执,送长安, ![]() ![]() ![]() 宋公裕闻青泥败,未知义真存亡,怒甚,刻⽇北伐,侍中谢晦谏以“士卒疲弊,请俟它年”不从。郑鲜之上表,以为:“虏闻殿下亲征,必并力守潼关。径往攻之,恐未易可克;若舆驾顿洛,则不⾜上劳圣躬。且虏虽得志,不敢乘胜过关陕者,犹慑服大威,为将来之虑故也。若造洛而返,虏必更有揣量之心,或益生边患。况大军远出,后患甚多。昔岁西征,刘钟狼狈;去年北讨,广州倾覆;既往之效,后来之鉴也。今诸州大⽔,民食寡乏,三吴群盗攻没诸县,皆由困于征役故也。江南士庶,引领颙颙以望殿下之返旆,闻更北出,不测浅深之谋,往还之期,臣恐返顾之忧更在腹心也。若虑西虏更为河、洛之患者,宜结好北虏;北虏亲则河南安,河南安则济、泗静矣。”会得段宏启,知义真得免,裕乃止,但登城北望,慨然流涕而已。降义真为建威将军、司州刺史;以段宏为宋台⻩门郞、领太子右卫率。裕以天⽔太守⽑德祖为河东太守,代刘遵考守蒲阪。 夏王 ![]() ![]() 彗星出天津,⼊太微,经北斗,络紫微,八十馀⽇而灭。魏主嗣复召诸儒、术土问之曰:“今四海分裂,灾咎之应,果在何国?腾甚畏之。卿辈尽言,勿有所隐!”众推崔浩使对,浩曰:“夫灾异之兴,皆象人事,人苟无衅,又何畏焉?昔王莽将篡汉,彗星出⼊,正与今同。国家主尊臣卑,民无异望,晋室陵夷,危亡不远;彗之为异,其刘裕将篡之应乎!”众无以易其言。 宋公裕以谶云“昌明之后尚有二帝”乃使中书侍郞王韶之与帝左右密谋鸩帝而立琅琊王德文。德文常在帝左右,饮食寝处,未尝暂离;韶之伺之经时,不得间。会德文有疾,出居于外。戊寅,韶之以散⾐缢帝于东堂。韶之,廙之曾孙也。裕因称遗诏,奉德文即皇帝位,大赦。 是岁,河西王蒙逊奉表称籓,拜凉州刺史。 尚书右仆 ![]() 恭皇帝 ◎ 元熙元年己未,公元四一九年 舂,正月,壬辰朔,改元。 立琅琊王纪褚氏为皇后;后,裒之曾孙也。 魏主嗣畋于犊渚。 甲午,征宋公裕⼊朝,进爵为王。裕辞。 癸卯,魏主嗣还平城。 庚申,葬安皇帝于休平陵。 敕刘道怜司空出镇京口。 夏将叱奴侯提帅步骑二万攻⽑德祖于蒲阪,德祖不能御,全军归彭城。二月,宋公裕以德祖为荥 ![]() 夏主 ![]() ![]() ![]() ![]() 群臣请都长安, ![]() ![]() ![]() ![]() ![]() ![]() ![]() ![]() 初,司马楚之奉其⽗荣期之丧归建康,会宋公裕诛剪宗室之有才望者,楚之叔⽗宣期、兄贞之皆死,楚之亡匿竟陵蛮中。及从祖休之自江陵奔秦,楚之亡之汝、颍间,聚众以谋复仇。楚之少有英气,能折节下士,有众万馀,屯据长社。裕使刺客沐谦往刺之,楚之待谦甚厚。谦 ![]() ![]() 王镇恶之死也,沈田子杀其兄弟七人,唯弟康得免,逃就宋公裕于彭城,裕以为相国行参军。康求还洛 ![]() ![]() ![]() 司马顺明、司马道恭及平 ![]() 夏,四月,秦征西将军孔子帅骑五千讨吐⾕浑觅地于弱⽔南,大破之,觅地帅其众六千降于夏,拜弱⽔护军。 庚辰,魏主嗣有事于东庙,助祭者数百国;辛巳,南巡至雁门。 五月,庚寅朔,魏主嗣观渔于灅⽔。己亥,还平城。 凉公歆用刑过严,又好治宮室。从事中郞张显上疏,以为:“凉土三分,势不支久。兼并之本,在于务农;怀远之略,莫如宽简。今⼊岁已来, ![]() ![]() 主簿汜称上疏谏曰:“天之子爱人主,殷勤至矣;故政之不修,下灾异以戒告之,改者虽危必昌,不改者虽安必亡。元年三月癸卯,敦煌谦德堂陷;八月,效穀地裂;二年元⽇,昏雾四塞;四月,⽇⾚无光,二旬乃复;十一月,狐上南门;今兹舂、夏,地频五震;六月,陨星于建康。臣虽学不稽古,行年五十有九,请为殿下略言耳目之所闻见,不复能远论书传之事也。乃者咸安之初,西平地裂,狐⼊谦光殿前;俄而秦师奄至,都城不守。梁熙既为凉州,不抚百姓,专为聚敛,建元十九年,姑臧南门崩,陨石于闲豫堂;明年为吕光所杀。段业称制此方,三年之中,地震五十馀所;既而先王龙兴于瓜州,蒙逊篡弑于张掖。此皆目前之成事,殿下所明知也。效穀,先王鸿渐之地;谦德,即尊之室;基陷地裂,大凶之征也。⽇者,太 ![]() 秋,七月,宋公裕始受进爵之命。八月,移镇寿 ![]() 辛未,魏主嗣东巡;甲申,还平城。 九月,宋王裕自解扬州牧。 秦左卫将军匹达等将兵讨彭利和于漒川,大破之,利和单骑奔仇池;获其 ![]() ![]() 宋王裕以河南萧条,乙酉,徙司州刺史义真为扬州刺史,镇石头,萧太纪谓裕曰:“道怜汝布⾐兄弟,宜用为扬州。”裕曰:“寄奴于道怜,岂有所惜!扬州 ![]() ![]() 十一月,丁亥朔,⽇有食之。 十二月,癸亥,魏主嗣西巡至云中,从君子津西渡河,大猎于薛林山。 辛卯,宋王裕加殊礼,进王太妃为太后,世子为太子。 段译 安皇帝癸义熙十三年(丁巳、417) 晋纪四十 晋安帝义熙十三年(丁巳,公元417年) [1]舂,正月,甲戌朔,⽇有食之。 [1]舂季,正月,甲戌朔(初一),出现⽇食。 [2]秦主泓朝会百官于前殿,以內外危迫,君臣相泣。征北将军齐公恢帅定安镇户三万八千,焚庐舍,自北雍州趋长安,自称大都督、建义大将军,移檄州郡, ![]() ![]() ![]() [2]后秦国主姚泓,在王宮前殿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因国家內患外忧 ![]() ![]() ![]() [3]太尉裕引⽔军发彭城,留其子彭城公义隆镇彭城。诏以义隆为监徐·兖·青·冀四州诸军事、徐州刺史。 [3]东晋太尉刘裕从彭城率⽔军出发西上,留下他的儿子、彭城公刘义隆镇守彭城。晋安帝司马德宗下诏,任命刘义隆为监徐、兖、青、冀四州诸军事,兼徐州刺史。 [4]凉公寝疾,遗命长史宋繇曰:“吾死之后,世子犹卿子也,善训导之。”二月,卒。官属奉世子歆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公、领凉州牧。大赦,改元嘉兴。尊歆⺟天⽔尹氏为太后;以宋繇录三府事。谥曰武昭王,庙号太祖。 [4]西凉公李患病卧 ![]() [5]西秦安东将军木弈⼲击吐⾕浑树洛⼲,破其弟阿柴⼲尧杆川,俘五千余口而还。树洛⼲走保⽩兰山,惭愤发疾,将卒,谓阿柴曰:“吾子拾虔幼弱,今以大事付汝。”树洛⼲卒,阿柴立,自称骠骑将军、沙州刺史。谥树洛⼲曰武王。阿柴稍用兵侵并其傍小种,地方数千里,遂为強国。 [5]西秦安东将军乞伏木弈⼲,进攻吐⾕浑汗国可汗树洛⼲,在尧杆川大败他的弟弟阿柴,俘虏五千多人班师。树洛⼲逃走,退保⽩兰山;他又羞又愤,大病不起,临死前,他对阿柴说:“我的儿子慕容拾虔年小,我如今把⾝后大事托付给你。”树洛⼲去世,阿柴继位,自称为骠骑将军、沙州刺史。追赠树洛⼲为武王。阿柴逐渐兴兵向外扩张,呑并吐⾕浑周围的弱小部落,扩展疆域数千里,于是成为一个強大国家。 [6]西河王蒙逊遣其将袭乌啼部,大破之;又击卑和部,降之。 [6]北凉河西王沮渠蒙逊,派遣他的部将袭击乌啼部落,大败乌啼军。随即又袭击卑和部落,收降他们。 [7]王镇恶进军渑池,遣⽑德祖袭尹雅于蠡吾城,禽之;雅杀守者而逃。镇恶引兵径前,抵潼关。 [7]东晋龙骧将军王镇恶,进军渑池,又派⽑德祖袭击后秦弘农太守尹雅据守的蠡吾城,生擒尹雅。尹雅杀死了看守他的兵卒逃走。王镇恶一直向前进攻,抵达潼关。 檀道济、沈林子自陕北渡河,拔襄邑堡,秦河北太守薛帛奔河东。又攻秦并州刺史尹昭于蒲阪,不克。别将攻匈奴堡,为姚成都所败。 檀道济、沈林子等从陕城北面渡过⻩河,攻陷襄邑堡。后秦河北太守薛帛逃奔河东。东晋军继续前进,又攻击后秦并州刺史尹昭据守的蒲阪,没有攻克。东晋另一路将领进攻匈奴堡,被守将姚成都击败。 辛酉,荥 ![]() 辛酉(十九⽇),东晋荥 ![]() 秦主泓以东平公绍为太宰、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假⻩钺,改封鲁公,使督武卫将军姚鸾等步骑五万守潼关,又遣别将姚驴救蒲阪。 后秦国主姚泓任命东平公姚绍为太宰、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颁赐帝王专用的⻩钺,改封鲁公。命他督率武卫将军姚鸾等,率步、骑兵共五万人镇守潼关,又遣另一大将姚驴,援救蒲阪。 沈林子谓檀道济曰:“蒲阪城坚兵多,不可猝拔,攻之伤众,守之引⽇。王镇恶在潼关,势孤力弱,不如与镇恶合势并力以争潼关;若得之,尹昭不攻自溃矣。”道济从之。 东晋建武将军沈林子对檀道济说:“蒲阪城池坚固,守军又多,不可能一举攻克。強攻则⽩⽩使我军伤亡,不強攻又会拖延时间。现在,王镇恶在潼关,势单力弱,我们不如与王镇恶会师,合兵攻打潼关。如能攻克潼关,尹昭在蒲阪,就可以不攻自破了。”檀道济同意。 三月,道济、林子至潼关。秦鲁公绍引兵出战,道济、林子奋击,大破之,斩获以千数。绍退屯定城,据险拒守,谓诸将曰:“道济等兵力不多,悬军深⼊,不过坚壁以待继援。吾分军绝其粮道,可坐禽也。”乃遣姚鸾屯大路以绝道济粮道。 三月,檀道济、沈林子抵达潼关。后秦鲁公姚绍率兵出城 ![]() 鸾遣尹雅将兵与晋战于关南,为晋兵所获,将杀之。雅曰:“雅前⽇已当死,幸得脫至今,死固甘心。然夷、夏虽殊,群臣之义一也。晋以大义行师,独不使秦有守节之臣乎!”乃免之。 姚鸾派尹雅率兵与东晋军在潼关之南会战,尹雅再度被东晋士卒俘虏,就要斩首,尹雅说:“我前不久被俘就应当被杀,幸亏逃脫,才得以活到今天,死也当然甘心情愿。然而。汉人与夷人虽然民族不同,君臣之间的大义却是一样的。晋国既然可以出于大义兴兵遣将,为什么只是不让秦国有守节的大臣呢!”东晋军才赦免了他的死罪。 丙子夜,沈林子将锐卒袭鸾营,斩鸾,杀其士卒数千人。绍又遣东平公赞屯河上以断⽔道;沈林子击之,赞败走,还定城。薛帛据河曲来降。 丙子(初四),夜间,沈林子率领精锐部队突然偷袭姚鸾的大营,斩杀姚鸾以及他手下的士卒几千人。姚绍又派东平公姚驻军⻩河岸边,企图断绝东晋军的⽔道;沈林子又率军进攻姚,姚军大败,姚本人则逃回定城。后秦河北太守薛帛,献出河曲,投降了东晋军。 太尉裕将⽔军自淮、泗⼊清河,将溯河西上,先遣使假道于魏;秦主泓亦遣使请救于魏。魏主嗣使群臣议之,皆曰:“潼关天险,刘裕以⽔军攻之甚难;若登岸北侵,其势便易。裕声言伐秦,其志难测。且秦,婚姻之国。不可不救也。宜发兵断河上流,勿使得西。”博士祭酒崔浩曰:“裕图秦久矣。今姚兴死,子泓懦劣,国多內难。裕乘其危而伐之,其志必取。若遏其上流,裕心忿戾,必上岸北侵,是我代秦受敌也。今柔然寇边,民食又乏,若复与裕为敌, 发兵南赴则北寇愈深,救北则南州复危,非良计也。不若假之⽔道,听裕西上,然后屯兵以塞其东。使裕克捷,必德我之假道;不捷,吾不失救秦之名;此策之得者也。且南北异俗,借使国家弃恒山以南,裕必不能以吴、越之兵与吾争守河北之地,安能为吾患乎!夫为国计者,惟社稷是利,岂顾一女子乎!”议者犹曰:“裕西⼊关,则恐吾断其后,腹背受敌;北上,则姚氏必不出关助我,其势必声西而实北也。”嗣乃以司徒长孙嵩督山东诸军事,又遣振威将军娥清、冀州刺史阿薄⼲将步骑十万屯河北岸。 东晋太尉刘裕率领⽔军从淮河、泗⽔进⼊清河,准备再逆流西上,开进⻩河,他先派使节向北魏借路。后秦国主姚泓也派人出使北魏,请求救援。北魏国主拓跋嗣命令文武百官共同商讨这件事,群臣们都说:“潼关是天险,刘裕用⽔军攻克恐怕难以达到。但是,如果从⻩河北岸登陆向北方侵⼊,那就容易得多。刘裕声称讨伐秦,他的实真目的难以猜测;而且秦是与我们有婚姻关系的国家,不可以不出兵相助。我们应派兵切断⻩河上游,阻止晋军西上。”博士祭酒崔浩说:“刘裕呑并秦国的野心由来已久。如今,姚兴去世。他的儿子姚泓愚劣懦弱,国內灾难一再发生。刘裕乘他国內危机而兴兵讨伐,他的决心是一定要夺取。我们如果切断⻩河上游,阻截晋军,刘裕一怒之下,必然登陆向我们进攻,这样一来,我们等于代替秦国挨打。如今柔然进攻我们边境,百姓又缺少粮食,如果再与刘裕为敌,发兵南下进攻晋,那么北边敌军柔然就会更加深⼊。那时,大军救援北方,南方的州县又将告急,这不是好计策。不如借给刘裕⽔道,听任刘裕西上,然后我们出兵驻防东部,阻塞他的退路。如果刘裕得胜告捷,一定会感 ![]() 庚辰,裕引军⼊河,以左将军向弥为北青州刺史,留戍。 庚辰(初八),刘裕率领⽔军开进⻩河,任命左将军向弥为北青州刺史,留下戍守。 初,裕命王镇恶等:“若克洛 ![]() ![]() ![]() 当初,刘裕命令王镇恶等人:“如果攻克洛 ![]() ![]() 魏人以数千骑缘河随裕军西行;军人于南岸牵百丈,风⽔迅急,有漂渡北岸者,辄为魏人所杀略。裕遣军击之,裁登岸则走,退则复来。夏,四月,裕遣⽩直队主丁帅仗士七百人、车百乘,渡北岸,去⽔百馀步,为却月阵,两端抱河,车置七仗士,事毕,使竖一⽩;魏人不解其意,皆未动。裕先命宁朔将军朱超石戒严,⽩既举,超石帅二千人驰往赴之,赍大弩百张,一车益二十人,设彭排于辕上。魏人见营阵既立,乃进围之;长孙嵩帅三万骑助之,四面⾁薄攻营,弩不能制。时超石别赍大锤及千馀张,乃断长三四尺,以锤锤之,一轧洞贯三四人。魏兵不能当,一时奔溃,死者相积;临陈斩阿薄⼲,魏人退还畔城。超石帅宁朔将军胡藩、宁远将军刘荣祖追击,又破之,杀获千计。魏主嗣闻之,乃恨不用崔浩之言。 北魏军队的几千名骑兵,一直沿着⻩河随着刘裕的大军向西行进。东晋士卒在⻩河南岸,用长绳牵引战船,风大浪急,有的牵绳突然折断,战船漂流到北岸,船上的晋军全都遭到北魏军队诛杀劫掠。刘裕派军还击北魏军队,东晋军一上岸,北魏军就逃走,等东晋军回到船上,北魏军又返回岸边。夏季,四月,刘裕派⽩直队主丁,统率武士七百人,战车一百辆,登上⻩河北岸,在距河岸一百步的地方,构筑新月形战阵,以河岸作为月弦,两端抱住河道。每个战车上布置七个武士。新月阵布置完毕,在阵中竖一个⽩⾊羽旗。北魏军队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都不敢轻举妄动。刘裕先派宁朔将军朱超石严加戒备,准备出战,等新月阵中的⽩旗一举起来,朱超石率领二千人飞奔而至,进⼊新月阵,携带大弩一百张,每个战车上增加到二十人,并在车辕上安置了防箭木板。北魏军看到战阵已经完成,开始进攻包围。长孙嵩又率三万骑兵作为后继援军,从四面八方向新月阵展开⾁搏冲锋,东晋军的強弓不能阻止敌人的势头。当时,朱超石另外还携带了大铁锺和铁一千支,这时朱超石命人把铁折成三四尺长,用大锺锺打铁,一下去,能贯穿三四人。北魏士卒招架不住,一时间全都四处溃散,争相逃命,阵亡将士的尸体堆积成山。东晋军在战阵中斩杀了北魏冀州刺史阿薄⼲,北魏军败退,逃回畔城。朱超石率领宁朔将军胡藩、宁远将军刘荣祖乘胜追击,又一次大破北魏军,斩杀和俘虏敌人数以千计。北魏国主拓跋嗣听到报告,才后悔没有采用崔浩的建议。 秦鲁公绍遣长史姚洽、宁朔将军安鸾、护军姚墨蠡、河东太守唐小方帅众二千屯河北之九原,阻河为固, ![]() 后秦鲁公姚绍派长史姚洽、宁朔将军安鸾、护军姚墨蠡、河东太守唐小方,率领二千人驻军⻩河北岸的九原,依据⻩河天险,打算切断檀道济军队的粮草供应。东晋建武将军沈林子阻击后秦军,大败敌人,斩杀了姚洽、姚墨蠡和唐小方,这支后秦部队被杀被俘几乎全军覆灭。于是,沈林子奏报太尉刘裕说:“姚绍的威名,遍扬关中,但如今在外,他的大军遭到多次失败;在內,他的国家又危机四伏,恐怕他的寿命提前结束,等不到让我们用利斧来斩杀他了。”姚绍听说姚洽等人战败⾝死,又伤心又愤怒,得了重病,吐⾎不止,把兵权 ![]() 太尉裕至洛 ![]() 东晋太尉刘裕抵达洛 ![]() [8]丁巳,魏主嗣如⾼柳;壬戌,还平城。 [8]丁巳(十六⽇),北魏国主拓跋嗣前往⾼柳,壬戌(二十一⽇),返回京都平城。 [9]河西王蒙逊大赦。遣张掖太守沮渠广宗诈降以 ![]() [9]北凉河西王沮渠蒙逊大赦天下。他派张掖太守沮渠广宗向西凉诈降,引 ![]() ![]() [10]五月,乙未,齐郡太守王懿降于魏,上书言:“刘裕在洛,宜发兵绝其归路,可不战而克。“魏主嗣善之。 [10]五月,乙未(二十四⽇),东晋齐郡太守王懿投降了北魏,他上书北魏朝廷说:“刘裕现在洛 ![]() 崔浩侍讲在前,嗣问之曰:“刘裕伐姚泓,果能克乎?”对曰:“克之。”嗣曰:“何故?”对曰:“昔姚兴好事虚名而少实用,子泓懦而多病,兄弟乖争。裕乘其危,兵精将勇,何故不克!”嗣曰:“裕才何如慕容垂?”对曰:“胜之。垂藉⽗兄之资,修复旧业,国人归之,若夜虫之就火,少加倚仗,易以立功。刘裕奋起寒微,不阶尺土,讨灭桓玄,兴复晋室,北禽慕容超,南枭卢循,所向无前,非其才之过人,安能如是乎!”嗣曰:“裕既⼊关,不能进退,我以精骑直捣彭城、寿舂,裕将若之何?”对曰:“今西有屈丐,北有柔然,窥伺国隙。陛下既不可亲御六师,虽有精兵,未睹良将。长孙嵩长于治国,短于用兵,非刘裕敌也。兴兵远攻,未见其利;不如且安静以待之。裕克秦而归,必篡其主。关华中、戎杂错,风俗劲悍;裕 ![]() ![]() ![]() ![]() 当时,崔浩在前面为拓跋嗣讲解经典,拓跋嗣问崔浩说:“刘裕讨伐姚泓,果真能攻克吗?”崔浩回答说:“定能攻克!”拓跋嗣问:“为什么!”崔浩说:“当年姚兴喜 ![]() ![]() ![]() ![]() ![]() ![]() ![]() ![]() ![]() ![]() ![]() ![]() ![]() [11]魏主嗣西巡至云中,遂济河,畋于大漠。 [11]北魏国主拓跋嗣向西巡视,抵达云中;然后渡过⻩河,在大漠上狩猎。 [12]魏置天地四方六部大人,以诸公为之。 [12]北魏朝廷设置天、地、东、西、南、北六部大人,一律选用爵以及地位相当于公爵的大臣担任。 [13]秋,七月,太尉裕至陕。沈田子、傅弘之⼊武关,秦戍将皆委城走。田子等进屯青泥,秦主泓使给事⻩门侍郞姚和都屯柳以拒之。 [13]秋季,七月,东晋太尉刘裕抵达陕城,沈田子、傅弘之等率兵进⼊武关,后秦的守将纷纷弃城逃走。沈田子等进兵驻守青泥。后秦国主姚泓命给事⻩门侍郞姚和都,在柳驻兵屯守,阻截东晋军。 [14]西秦相国翟卒;八月,以尚书令昙达为左丞相,左仆 ![]() ![]() [14]西秦相国翟去世。八月,西秦朝廷任命尚书令乞伏昙达为左丞相,左仆 ![]() ![]() [15]太尉裕至乡。沈田子等将攻柳,秦主泓 ![]() ![]() ![]() [15]东晋太尉刘裕抵达乡。沈田子等将领准备进攻柳。后秦国主姚泓打算亲自统兵出征,抵御刘裕的大军,又害怕沈田子等人突袭他的后方,就想先消灭沈田子等人,然后出动全国的兵力向东攻打刘裕。于是,姚泓率领步、骑兵数万人,突然抵达青泥。沈田子这支部队,本来就是为 ![]() ![]() ![]() ![]() 初,裕以田子等众少,遣沈林子将兵自秦岭往助之,至则秦兵已败,乃相与追之,关中郡县多潜送款于田子。 当初,刘裕认为沈田子兵员太少,就派沈林子率兵从秦岭赶赴救助。等他们到达青泥,后秦军已经失败,于是沈林子与沈田子合兵追击敌人,关中郡县很多向沈田子暗中投降。 辛丑,太尉裕至潼关,以朱超石为河东太守,使与振武将军徐猗之会薛帛于河北,共攻蒲阪。秦平原公璞与姚和都共击之,猗之败死,超石奔还潼关,东平公赞遣司马国引魏兵以蹑裕后。 辛丑(初二),东晋太尉刘裕抵达潼关,他任命朱超石为河东太守,命他与振武将军徐猗之在河北与薛帛会师,共同进攻蒲阪。后秦平原公姚璞与姚和都 ![]() 王镇恶请帅⽔军自河⼊渭以趋长安,裕许之。秦恢武将军姚难自香城引兵而西,镇恶追之;秦主泓自灞上引兵还屯石桥以为之援,镇北将军姚強与难合兵屯泾上以拒镇恶。镇恶使⽑德祖进击,破之,強死,难奔长安。 东晋龙骧将军王镇恶,请求率⽔军从⻩河开进渭⽔,然后直趋长安,刘裕应允。后秦恢武将军姚难,从香城率军向西退却,王镇恶挥师追击。后秦国主姚泓从灞上率军返回,屯驻石桥 ,准备援救姚难。后秦镇北将军姚強与姚难会师,屯兵泾⽔岸边,抵抗王镇恶的追击。王镇恶命⽑德祖进攻,大破后秦军,姚強战死,姚难逃回长安。 东平公赞退屯郑城,太尉裕进军 ![]() 后秦东平公姚退守郑城,东晋太尉刘裕进 ![]() 镇恶溯渭而上,乘蒙冲小舰,行船者皆在舰內,秦人见舰进而无行船者,皆惊以为神。壬戌旦,镇恶至渭桥,令军士食毕,皆持仗登岸,后登者斩。众既登,渭⽔迅急,舰皆随流,倏忽不知所在。时泓所将尚数万人。镇恶谕士卒曰:“吾属并家在江南,此为长安北门,去家万里,舟楫、⾐粮皆已随流。今进战而胜,则功名俱显;不胜,则骸骨不返;无他岐矣。卿等勉之!”乃⾝先士卒,众腾踊争进,大破姚丕于渭桥。泓引兵救之,为丕败卒所蹂践,不战而溃;姚谌等皆死,泓单马还宮。镇恶⼊自平朔门,泓与姚裕等数百骑逃奔石桥。东平公赞闻泓败,引兵赴之,众皆溃去;胡翼度降于太尉裕。 王镇恶率⽔军在渭⽔中逆流而上,乘坐蒙冲小舰,划桨的士卒都在船內。后秦人看到战舰行进却没有划船的人,都惊奇地以为神仙下凡。壬戌(二十三⽇)凌晨,王镇恶军抵达渭桥,命令战士们吃 ![]() ![]() 泓将出降,其子佛念,年十一,言于泓曰:“晋人将逞其 ![]() ![]() 姚泓打算出城投降,他的儿子姚佛念,年仅十一岁,对姚泓说:“晋人势必要在我们⾝上満⾜ ![]() ![]() ![]() 九月,太尉裕至长安,镇恶 ![]() ![]() ![]() 九月,太尉刘裕抵达长安,王镇恶在灞上 ![]() 裕收秦彝器、浑仪、士圭、记里鼓、指南车送诣建康。其余金⽟、缯帛、珍宝,皆以颁赐将士。秦平原公璞、并州刺史尹昭以蒲阪降,东平公赞帅宗族百余人诣裕降,裕皆杀之。送姚泓至建康,斩于市。 刘裕下令没收后秦的宗室祭祀用具彝器、浑天仪、测⽇仪器土圭、计程用的记里鼓、指南车等,送往建康。其余金银⽟石、绫罗绸缎、稀世珍宝都赏赐给将士。后秦平原公姚璞、并州刺史尹昭,献出了蒲阪城投降;东平公姚,率领皇室一百多人,前往刘裕的大营投降,刘裕把他们全部杀死。然后把姚泓送到建康,绑到市井刑场斩首。 裕以薛辩为平 ![]() 刘裕任命薛辩为平 ![]() 裕议迁都洛 ![]() 刘裕提议迁都洛 ![]() ![]() 羌众十余万口西奔陇上,沈林子追击至槐里,俘虏万计。 羌族部落的部众十余万口,向西逃奔陇上,沈林子追击羌人直到槐里,俘虏数以万计。 河西王蒙逊闻太尉裕灭秦,怒甚。门下校郞刘祥⼊言事,蒙逊曰:“汝闻刘裕⼊关,敢研研然也!”遂斩之。 北凉河西王沮渠蒙逊听说东晋太尉刘裕灭掉了后秦,十分愤怒。门下校郞刘祥进宮向蒙逊奏事,沮渠蒙逊暴跳说:“你听说刘裕进关,还敢穿得如此漂亮!”于是斩杀了刘祥。 初,夏王 ![]() ![]() ![]() ![]() ![]() ![]() ![]() 当初,夏王赫连 ![]() ![]() ![]() ![]() ![]() ![]() ![]() ![]() ![]() [16]广州刺史谢欣卒;东海人徐道期聚众攻陷州城,进攻始兴,始兴相彭城刘谦之讨诛之。诏以谦之为广州刺史。 [16]东晋广州刺史谢欣去世。东海人徐道期召集部众,攻克州城番禺,进攻始兴,始兴相、彭城人刘谦之讨伐徐道期,徐道期被杀。东晋朝廷下诏任命刘谦之为广州刺史。 [17]癸酉,司马休之、司马文思、马国、司马道赐、鲁轨、韩延之、刁雍、王慧龙及桓温之孙道度、道子、族人桓谧、桓、陈郡袁式等皆诣魏长孙嵩降。秦匈奴镇将姚成都及弟和都举镇降魏。魏主嗣诏民间得姚氏子弟送平城者赏之。冬,十月,己酉,嗣召长孙嵩等还。司马休之寻卒于魏。魏赐国爵淮南公、道赐爵池 ![]() ![]() [17]癸酉(初四),先后从东晋流亡后秦的司马休之、司马文思、司马国、司马道赐、鲁轨、韩延之、刁雍、王慧龙,以及桓温的孙子桓道度、桓道子、族人桓谧、桓、陈郡人袁式等,全都投降了北魏司徒长孙嵩。后秦匈奴堡守将姚成都与他的弟弟姚和都,举献城池,投降了北魏。北魏国主拓跋嗣下诏,声称民间百姓凡是救出姚氏子弟送到平城的人,重重有赏。冬季,十月,己酉(十一⽇),拓跋嗣征召长孙嵩等班师回朝。不久,司马休之死在北魏。北魏朝廷赐封司马国为淮南公、司马道赐为池 ![]() ![]() ![]() [18]诏进宋公爵为王,增封十郡;辞不受。 [18]东晋安帝司马德宗下诏封宋公刘裕为宋王,采邑增加十个郡,刘裕辞让,没有接受。 [19]西秦王炽磐遣左丞相昙达等击秦故将姚艾,艾遣使称藩,炽磐以艾为征东大将军、秦州牧。征王松寿为尚书左仆 ![]() [19]西秦王乞伏炽磐派遣左丞相乞伏昙达等进攻后秦旧将姚艾。姚艾遣使到西秦,愿为藩属,乞伏炽磐任命姚艾为征东大将军、秦州牧。召回王松寿,任命他为尚书左仆 ![]() [20]十一月,魏叔孙建等讨西山丁零翟蜀洛支等,平之。 [20]十一月,北魏征南大将军叔孙建等征讨西山丁零部落酋长翟蜀洛支,平定了该部。 [21]辛未,刘穆之卒,太尉裕闻之,惊恸哀惋者累⽇。始,裕 ![]() ![]() ![]() [21]辛未(初三),东晋左仆 ![]() 穆之之卒也,朝廷惧, ![]() ![]() 刘穆之去世之后,东晋朝廷不胜惶恐,打算颁下诏书,任命太尉左司马徐羡之代替刘穆之的职位。中军谘议参军张邵说:“现在情势确实危急,看来最终还要委任徐羡之。然而,世子刘义符还没有决定一方的权力,应该询问刘裕裕。”刘裕又想让王弘代替刘穆之,从事中郞谢晦说:“王弘轻率简单,不如徐羡之。”于是刘裕才决定任命徐羡之为吏部尚书、建威将军、丹杨尹,代管留任的事务。从此,过去朝廷中由刘穆之决定的大事,现在都送到北方,由刘裕亲自决定。 裕以次子桂 ![]() 刘裕任命他的次子、桂 ![]() 先是,陇上流户寓关中者,望因兵威得复本土;及置东秦州,知裕无复西略之意,皆叹息失望。 在此之前,陇上流亡到关中寄居的流民,冀望东晋军队乘胜西上,光复故土。等到刘裕设置东秦州,知道刘裕没有继续西上的意图,都叹息失望。 关中人素重王猛,裕之克长安,王镇恶功为多,由是南人皆忌之。沈田子自以柳之捷,与镇恶争功不平。裕将还,田子及傅弘之屡言于裕曰:“镇恶家在关中,不可保信。”裕曰:“今留卿文武将士精兵万人,彼若 ![]() ![]() 关中人一向看重王猛的威名,刘裕攻克长安,王镇恶的功劳最大,所以南方的将领都忌恨王镇恶。沈田子自以为柳大捷,功绩不凡,与王镇恶争功,心里十分不平。刘裕将回建康,沈田子和傅弘之多次对刘裕说:“王镇恶的老家在关中,不能完全信任他。”刘裕说:“现在,我留你们这些文武官员、将领和精锐士卒一万人,王镇恶如果图谋不轨,只能是自取灭亡。你们别再多说了。”刘裕私下对沈田子说:“钟会之所以没有作 ![]() 臣光曰:古人有言:“疑则勿任,任则勿疑。”裕既委镇恶以关中,而复与田子有后言,是斗之使为 ![]() 臣司马光曰:古人有言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刘裕既然委任王镇恶镇守关中,而又与沈田子说了后面那些话,是挑拨他们相斗为 ![]() [22]三秦⽗老闻裕将还,诣门流涕诉曰:“残民不沾王化,于今百年,始睹⾐冠,人人相贺。长安十陵是公家坟墓,咸 ![]() ![]() [22]三秦地区的⽗老,听说刘裕就要返回江南,都痛哭流涕地来到大营门前诉说:“我们这些残余的汉人,没有接受朝廷的教化,至今已有一百年之久,直到今天才看到汉民族⾐冠装束,人人都互相庆贺。长安十陵是你们刘家的坟墓,咸 ![]() [23]氐豪徐骇奴、齐元子等拥部落三万在雍,遣使请降于魏。魏主嗣遣将军王洛生、河內太守杨声等西行以应之。 [23]氐族酋长徐骇奴、齐元子等率领部落部众三万人在雍城,派遣使臣投降了北魏。北魏国主拓跋嗣,派遣将军王洛生、河內太守杨声等向西行进,接应氐族部落。 [24]闰月,壬申,魏主嗣如大宁长川。 [24]闰十二月,壬申(初五),北魏国主拓跋嗣前往大宁、长川。 [25]秦、雍人千余家推襄邑令上⾕寇赞为主以降于魏,魏主嗣拜赞魏郡太守。久之,秦、雍人流⼊魏之河南、荥 ![]() ![]() [25]秦州、雍州土著居民一千多家,推举襄邑令、上⾕人寇为盟主,投降了北魏。北魏国主拓跋嗣任命寇为魏郡太守。很久以后,秦州、雍州的百姓流亡到北魏的河南、荥 ![]() ![]() [26]夏王 ![]() ![]() ![]() ![]() ![]() ![]() ![]() ![]() [26]夏王赫连 ![]() ![]() ![]() ![]() ![]() ![]() [27]是岁,魏都坐大官章安侯封懿卒。 [27]这一年,北魏都坐大官、章安侯封懿去世。 十四年(戊午、418) 十四年(戊午,公元418年) [1]舂,正月,丁酉朔,魏主嗣至平城,命护⾼车中郞将薛繁帅⾼车、丁零北略,至弱⽔而还。 [1]舂季,正月,丁酉朔(初一),北魏国主拓跋嗣抵达平城。命护⾼车中郞将薛繁,率领⾼车、丁零部落向北进攻,推进到弱⽔,班师。 [2]辛巳,大赦。 [2]辛巳(疑误),东晋下令实行大赦。 [3]夏赫连至渭 ![]() ![]() ![]() [3]夏国抚军大将军赫连率军开到渭 ![]() ![]() ![]() 壬戌,太尉裕至彭城,解严。琅琊王德文先归建康。 壬戌(二十六⽇),东晋太尉刘裕抵达彭城,解除戒严。琅琊王司马德文提前返回建康。 裕闻王镇恶死,表言“沈田子忽发狂易,奄害忠勋,”追赠镇恶左将军、青州刺史。 刘裕听到王镇恶的死讯,上疏东晋安帝司马德宗说:“沈田子忽然发狂,杀害忠良功臣。”东晋朝廷追赠王镇恶为左将军、青州刺史。 以彭城內史刘遵考为并州刺史、领河东太守,镇蒲阪;征荆州刺史刘道怜为徐、兖二州刺史。 东晋朝廷任命彭城內史刘遵考为并州刺史、兼任河东太守,镇守蒲阪;征召荆州刺史刘道怜为徐州、兖州二州刺史。 裕 ![]() ![]() 刘裕打算派世子刘义符镇守荆州,以徐州刺史刘义隆为司州刺史,镇守洛 ![]() 以南郡公刘义庆为豫州刺史。义庆,道怜之子也。 东晋朝廷任命南郡公刘义庆为豫州刺史。刘义庆是刘道怜的儿子。 裕解司州,领徐、冀二州刺史。 东晋朝廷解除刘裕司州刺史职务,任命他兼徐、冀二州刺史。 [4]秦王炽磐以乞伏木弈⼲为沙州刺史,镇乐都。 [4]西秦王乞伏炽磐任命乞伏木弈⼲为沙州刺史,镇守乐都。 [5]二月,乙弗乌地延帅户二万降秦。 [5]二月,乙弗部落、乌地延部落酋长率二万户部众归降西秦。 [6]三月,遣使聘魏。 [6]三月,东晋朝廷派遣使臣访问北魏。 [7]夏,四月,己巳,魏徙冀、定、幽三州徒河于代都。 [7]夏季,四月,己巳(初四),北魏強行迁徙散居在冀州、定州、幽州三州的徒河人到代郡。 [8]初,和龙有⾚气四塞蔽⽇,自寅至申,燕太史令张穆言于燕王跋曰:“此兵气也。今魏方強盛,而执其使者,好命不通,臣窃惧焉。”跋曰:“吾方思之。”五月,魏主嗣东巡,至濡源及甘松,遣征东将军长孙道生、安东将军李先、给事⻩门侍郞奚观帅精骑二万袭燕,又命骁骑将军延普,幽州刺史尉诺自幽州引兵趋辽西,为之声势,嗣屯突门岭以待之。道生等拔乙连城,进攻和龙,与燕单于右辅古泥战,破之,杀其将皇甫轨。燕王跋婴城自守,魏人攻之,不克,掠其民万余家而还。 [8]当初,北燕都城和龙四周弥満了⾚气,遮住了太 ![]() ![]() [9]六月,太尉裕始受相国、宋公、九锡之命,赦国中殊死以下,崇继⺟兰陵萧氏为太妃,以太尉军谘祭酒孔靖为宋国尚书令,左长史王弘为仆 ![]() [9]六月,东晋太尉刘裕接受了相国、宋公、九锡之命。赦免了宋公封邑內死罪以下的囚徒。尊崇刘裕的继⺟、兰陵人萧氏为太妃;任命太尉军谘祭酒孔靖为宋国尚书令,左长史王弘为仆 ![]() [10]魏天部大人⽩马文贞公崔宏疾笃,魏主遣侍臣问病,夜一数返。及卒,诏群臣及附国渠帅皆会葬。 [10]北魏天部大人、⽩马公崔宏病重,北魏国主拓跋嗣派他的侍从询问病情,夜一之间,返往数次。不久,崔宏去世,拓跋嗣下诏,命群臣和归附的部落酋长都来参加葬礼。 [11]秋,七月,戊午,魏主嗣至平城。 [11]秋季,七月,戊午(二十四⽇),北魏国主拓跋嗣抵达平城。 [12]九月,甲寅,魏人命诸州调民租,户五十石,积于定、相、冀三州。 [12]九月,甲寅(二十一⽇),北魏朝廷命令各州县征收租赋,每户 ![]() [13]河西王蒙逊复引兵伐凉,凉公歆将拒之,左长史张体顺固谏,乃止。蒙逊芟其秋稼而还。 [13]北凉河西王沮渠蒙逊再次率兵讨伐西凉,西凉公李歆准备出兵 ![]() 歆遣使来告袭位。冬,十月,以歆为都督七郡诸军事、镇西大将军、酒泉公。 李歆派人出使东晋,报告他继位。冬季,十月,东晋朝廷任命李歆为都督七郡诸军事、镇西大将军、酒泉公。 [14]姚艾叛秦,降河西王蒙逊,蒙逊引兵 ![]() [14]西秦秦州牧姚艾叛变,投降了北凉河西王沮渠蒙逊,沮渠蒙逊出兵 ![]() [15]刘义真年少,赐与左右无节,王每裁抑之。左右皆怨,谮于义真曰:“王镇恶 ![]() ![]() [15]东晋雍州、东秦州二州刺史刘义真,年纪还小,随意赏赐左右侍从,没有节制。长史王常常限制他。于是,刘义真左右都怨恨王,在刘义真面前陷害王,说:“王镇恶打算叛变,所以沈田子杀了他。王杀死沈田子,这样也是打算造反呀。”刘义真信以为真,派亲信刘乞等杀死了王。 既死,人情离骇,莫相统壹。义真悉召外军⼊长安,闭门拒守。关中郡县悉降于夏。赫连夜袭长安,不克。夏王 ![]() ![]() ![]() 王一死,人心惧怕离散,各自为政,无法统一。刘义真把驻防在外地的军队全部调⼊长安,关闭城门自守。关中的各个郡县全都投降了夏国。赫连在夜间突袭长安,不能攻克。夏王赫连 ![]() ![]() ![]() 宋公裕闻之,使辅国将军蒯恩如长安,召义真东归;以相国右司马朱龄石为都督关中诸军事、右将军、雍州刺史,代镇长安。裕谓龄石曰:“卿至,可敕义真轻装速发,既出关,然可徐行。若关右必不可守,可与义真俱归。”又命中书侍郞朱超石慰劳河、洛。 东晋宋公刘裕听说这种情况后,派辅国将军蒯恩前往长安,征召刘义真回到江南;任命相国右司马朱龄石为都督关中诸军事、右将军、雍州刺史,代替刘义真镇守长安。刘裕对朱龄石说:“你到了那里,可以命令刘义真轻装疾速前进。等出了潼关,才可以放慢脚步。如果关右确实难以驻守,你可以与刘义真一道回来。”随后,刘裕又命中书侍郞朱超石慰劳⻩河、洛⽔一带的军民,定安人心。 十一月,龄石至长安。义真将士贪纵,大掠而东,多载宝货、子女,方轨徐行。雍州别驾韦华奔夏。赫连帅众三万追义真;建威将军傅弘之曰:“公处分亟进;今多将辎重,一⽇行不过十里,虏追骑且至,何以待之!宜弃车轻行,乃可以免。”义真不从。俄而夏兵大至,傅弘之、蒯恩断后,力战连⽇。至青泥,晋兵大败,弘之、恩皆为王买德所禽;司马⽑之与义真相失,亦为夏兵所禽。义真行在前,会⽇暮,夏兵不穷追,故得免;左右尽散,独逃草中。中兵参军段宏单骑追寻,缘道呼之,义真识其声,出就之,曰:“君非段中兵琊?⾝在此,行矣!必不两全,可刎⾝头以南,使家公望绝。”宏泣曰:“死生共之,下官不忍。”乃束义真于背,单马而归。义真谓宏曰:“今⽇之事,诚无算略;然丈夫不经此,何以知艰难!” 十一月,朱龄石抵达长安。刘义真手下的将士贪婪放纵,在长安周围大肆掠夺以后才准备返回江南。刘义真的车辆上,都装満了金银财宝、子女,然后两车并进,缓慢向东撤退。东晋雍州别驾韦华逃奔夏国。夏国大将赫连率领三万人追击刘义真。东晋建威将军傅弘之对刘义真说:“宋公让你疾速前进,而现在你带这么多辎重,一⽇走不出十里,敌人的骑兵马上就要追到,你该怎么办?应该放弃车辆,轻装前进,才有可能幸免。”刘义真没有听从。不久,夏国的大军追到,傅弘之、蒯恩在后面掩护,奋力拚战,连续几天不能休息。在青泥,东晋军大败,傅弘之、蒯恩都被王买德生擒。司马⽑之与刘义真走散,也被夏军擒获。刘义真在最前面奔逃,正巧夜⾊降临,夏兵没有继续追赶,所以才幸免于难。刘义真的左右亲兵都被夏兵冲散,他一个人蔵在草丛中。东晋中兵参军段宏,单 ![]() 夏王 ![]() ![]() ![]() ![]() ![]() ![]() ![]() ![]() ![]() ![]() 夏王赫连 ![]() ![]() ![]() ![]() ![]() ![]() ![]() ![]() ![]() ![]() ![]() 龙骧将军王敬先戍曹公垒,龄石往从之。朱超石至蒲阪,闻龄石所在,亦往从之。赫连昌攻敬先垒,断其⽔道;众渴,不能战。城且陷,龄石谓超石曰:“弟兄俱死异域,使老亲何以为心!尔求间道亡归,我死此,无恨矣。”超石持兄泣曰:“人谁不死,宁忍今⽇辞兄去乎!”遂与敬先及右军参军刘钦之皆被执送长安, ![]() ![]() ![]() 东晋龙骧将军王敬先驻守在曹公垒,朱龄石前往投奔。朱超石抵达蒲阪,得知朱龄石在曹公堡,也投奔到那里。夏国前将军赫连昌进攻王敬先的堡垒,切断堡中的⽔源,东晋士卒⼲渴乏力不能战斗,城池将被攻克时,朱龄石对朱超石说:“我们兄弟俩都死在异城他乡,⽗⺟亲会何等伤心!你快从小路逃走,我死在这里,也就没有遗恨了。”朱超石握着哥哥的手说:“人谁能不死,我怎么忍心在这个时候与你辞别而去!”于是,兄弟二人与王敬先,以及右军参军刘钦之都被俘虏,押送到长安。赫连 ![]() ![]() ![]() 宋公裕闻青泥败,未知义真存亡,刻⽇北伐。侍中谢晦谏以“士卒疲弊,请俟他年”; 不从。郑鲜之上表,以为:“虏闻殿下亲征,必并力守潼关。径往攻之,恐未易可克;若舆驾顿洛,则不⾜上劳圣躬。且虏虽得志,不敢乘 胜过陕者,犹摄服大威,为将来之虑故也。若造洛而反,虏必更有揣量之心,或益;既往之效,后来之鉴也。今诸州大⽔,民食寡乏,三吴群盗攻没诸县,皆由困于征役故也。江南士庶,引领以望殿下之返旆,闻更北出,不测浅深之谋,往还之期,臣恐返顾之忧更在腹心也。若虑西虏更为河、洛之患者,宜结好北虏;北虏亲则河南安,河南安则济、泗静矣。”会得段宏启,知义真得免,裕乃止,但登城北望,慨然流涕而已。降义真为建威将军、司州刺史;以段宏为宋台⻩门郞、领太子右卫率。裕以天⽔太守⽑德祖为河东太守,代刘遵考守蒲阪。 东晋宋公刘裕听说晋军在青泥大败的消息,不知刘义真的生生边患。况大军远出,后患甚多。昔岁西征,刘钟狼狈;去年北讨,广州倾覆死,约定⽇期,准备北伐。侍中谢晦劝阻刘裕,认为“如今⼲卒疲劳不堪,难以作战,请等来年再说。”刘裕没有采纳。郑鲜之上疏,认为“敌人如果听说殿下亲自出征,一定会齐心合力固守潼关。如果直接进攻潼关,恐怕也不易攻克。如果殿下在洛 ![]() ![]() [16]夏王 ![]() ![]() [16]夏王赫连 ![]() ![]() [17]西秦王炽磐东巡;十二月,徙上民五千余户于罕。 [17]西秦王乞伏炽磐向东巡视;十二月,強行将上的百姓五千余户迁徙到罕。 [18]彗星出天津,⼊太微,经北斗,络紫微,八十馀⽇而灭。魏主嗣复召诸儒、术士问之曰:“今四海分裂,灾咎之应,果在何国?朕甚畏之。卿辈尽言,勿有所隐!”众推崔浩使对,浩曰:“夫灾异之兴,皆象人事,人苟无衅,又何畏焉?昔王莽将篡汉,彗星出⼊,正与今同。国家主尊臣卑,民无异望。晋室陵夷,危亡不远;彗之为异,其刘裕将篡之应乎!”众无以易其言。 [18]彗星从天津星穿出,进⼊太微星,经过北斗星,联结紫微星,八十多天以后,彗星消失。北魏国主拓跋嗣,再次征召名儒、术士,问道:“如今天下四分五裂,各自为主。这次天上变异所暗示的灾祸,到底应在哪一国?我心中十分恐惧,你们可以畅所 ![]() [19]宋公裕以《谶》云“昌明之后尚有二帝”乃使中书侍郞王韶之与帝左右密谋鸩帝而立琅琊王德文。德文常在帝左右,饮食寝处,未尝暂离;韶之伺之经时,不得间。会德文有疾,出居于外。戊寅,韶之以散⾐缢帝于东堂。韶之,之曾孙也。裕因称遗诏,奉德文即皇帝位,大赦。 [19]东晋宋公刘裕,认为谶书上有句话:“昌明之后,还有两个皇帝。”于是,派中书侍郞王韶之,与晋安帝左右亲信密谋毒死安帝司马德宗,另立琅琊王司马德文。司马德文常在司马德宗⾝边,饮食睡眠,都不曾暂时离开。王韶之窥伺多时,没有机会下手。正巧,司马德文患病,出宮休养。戊寅(十七⽇),王韶之用⾐裳拧成绳索,在东堂勒死司马德宗。王韶之是王的曾孙。刘裕于是声称奉司马德宗的遗诏,拥立司马德文即皇帝位,大赦天下。 [20]是岁,河西王蒙逊奉表称藩,拜凉州刺史。 [20]本年,北凉河西王沮渠蒙逊,向东晋呈上奏章,自称藩属。东晋朝廷任命他为凉州刺史。 [21]尚书右仆 ![]() [21]东晋尚书右仆 ![]() 恭皇帝元熙元年(己未、419) 晋恭帝元熙元年(己未、公元419年) [1]舂,正月,壬辰朔,改元。 [1]舂季,正月,壬辰朔(初一),东晋改年号元熙。 [2]立琅琊王妃褚氏为皇后;后,裒之曾孙也。 [2]东晋朝廷立琅琊王妃褚氏为皇后;褚皇后是褚裒的曾孙女。 [3]魏主嗣畋于犊渚。 [3]北魏国主拓跋嗣在犊渚狩猎。 [4]甲午,征宋公裕⼊朝,进爵为王;裕辞。 [4]甲午(初三),东晋恭帝司马德文召宋公刘裕回朝,⼊宮晋见。司马德文封他为宋王,刘裕谢绝。 [5]癸卯,魏主嗣还平城。 [5]癸卯(十二⽇),北魏国主拓跋嗣返回平城。 [6]庚申,葬安皇帝于休平陵。 [6]庚申(二十九⽇),东晋朝廷在休平陵安葬晋安帝司马德宗。 [7]刺刘道怜司空出镇京口。 [7]东晋恭帝司马德文,诏命刘道怜为司空,镇守京口。 [8]夏将叱奴侯提帅步骑二万攻⽑德祖于蒲阪,德祖不能御,全军归彭城。二月,宋公裕以德祖为荥 ![]() [8]夏国将领叱奴侯提率领步、骑兵二万人,进攻⽑德祖据守的蒲阪。⽑德祖没有能力抵抗,撤退。全军退回彭城。二月,宋公刘裕任命⽑德祖为荥 ![]() [9]夏主 ![]() ![]() ![]() ![]() [9]夏主赫连 ![]() ![]() ![]() ![]() 群臣请都长安。 ![]() ![]() ![]() ![]() 夏国朝廷中的文武百官,都请求把都城迁到长安。赫连 ![]() ![]() ![]() ![]() ![]() ![]() ![]() ![]() ![]() 赫连 ![]() ![]() ![]() ![]() ![]() [10]初,司马楚之奉其⽗荣期之丧归建康,会宋公称诛翦宗室之有才望者,楚之叔⽗宣期、兄贞之皆死,楚之亡匿竟陵蛮中。及从祖休之自江陵奔秦,楚之亡之汝、颍间,聚众以谋复雠。楚之少有英气,能折节下士,有众万馀,屯据长社。裕使刺客沐谦往刺之。楚之待谦甚厚。谦 ![]() ![]() [10]当初,东晋益州刺史司马荣期被叛将暗杀,他的儿子司马楚之,送灵柩回建康安葬。而宋公刘裕正在着手斩除晋室皇族司马氏中有才士、有名望的人,司马楚之的叔⽗司马宣期、哥哥司马贞之都被处死。于是司马楚之流亡至竟陵蛮人中躲蔵。后来,他的堂祖⽗司马休之从江陵投奔后秦,司马楚之又逃亡到汝⽔、颍⽔流域,集结部众准备复仇。司马楚之年青有为,有英雄气概,能够放下架子,礼遇士人。他拥有一万多人的军队,屯驻在长社。刘裕派刺客沐谦去暗杀他,司马楚之对沐谦礼貌周到,格外重视。沐谦打算下手,总没有机会,于是他在一个夜晚声称有病,知道司马楚之一定会赶来探望,想要借机刺杀他。司马楚之果然端着汤药亲自赶来,问候病情,情意真挚诚恳,沐谦不忍动手,于是从席下拿出匕首,把实情一一报告给司马楚之,说:“刘裕对于将军,深为忌恨,希望你不要轻率跟人亲近,借以保全自己。”于是投效司马楚之,担任司马楚之的贴⾝卫士。 王镇恶之死也,沈田子杀其兄弟七人,唯弟康得免,逃就宋公裕于彭城,裕以为相国行参军。康求还洛 ![]() ![]() ![]() 王镇恶被杀以后,沈田子又杀死了王氏兄弟七人,只有王镇恶的弟弟王康逃走,才得以幸免。王康来到彭城投奔宋公刘裕,刘裕任命他为相国行参军。王康请求回洛 ![]() ![]() ![]() ![]() 司马顺明、司马道恭及平 ![]() 司马顺明、司马道恭,以及平 ![]() [11]夏,四月,秦征西将军孔子帅骑五千讨吐⾕浑觅地于弱⽔南,大破之,觅地帅其众六千降于秦,拜弱⽔护军。 [11]夏季,四月,西秦征西将军乞伏孔子,率领骑兵五千人,在弱⽔之南进攻吐⾕浑国酋长觅地,大破吐⾕浑军队,觅地率领他的部众六千人归降了西秦,被西秦委任为弱⽔护军。 [12]庚辰,魏主嗣有事于东庙,助祭者数百国;辛巳,南巡至雁门。五月,庚寅朔,魏主嗣观渔于⽔;己亥,还平城。 [12]庚辰(二十一⽇),北魏国主拓跋嗣在⽩登山东皇家祖庙祭祀祖先,前来陪祭的有几百个部落酋长。辛巳(二十二⽇),拓跋嗣向南巡视,抵达雁门。五月,庚寅朔(初一),拓跋嗣在⽔观看捕鱼;己亥(初十),返回平城。 [13]凉公歆用刑过严,又好治宮室,从事中郞张显上疏,以为:“凉土三分,势不支久。兼并之本,在于务农;怀远之略,莫如宽简。今⼊岁已来, ![]() ![]() [13]西凉公李歆用刑过于严厉,又喜 ![]() ![]() ![]() ![]() 主簿汜称上疏谏曰:“天之子爱人主,殷勤至矣;故政之不修,下灾异以戒告之,改者虽危必昌,不改者虽安必亡。元年,三月,癸卯,敦煌谦德堂陷;八月,效地裂;二年,元⽇,昏雾四塞;四月,⽇⾚无光,二旬乃复;十一月,孤上南门;今兹舂、夏,地频五震;六月,陨星于建康。臣虽学不稽古,行年五十有九,请为殿下略言耳目之所闻见,不复能远论书传之事也。乃者咸安之初,四平地裂,狐⼊谦光殿前;俄而秦帅奄至,都城不守。梁熙既为凉州,不抚百姓,专为聚敛,建元十九年,姑蔵南门崩,陨石于闲豫堂;明年为吕光所杀。段业称制此方,三年之中,地震五十馀所;既而先王龙兴于瓜州,蒙逊篡弑于张掖。此皆目前之成事,殿下所明知也。效,先王鸿渐之地;谦德,即尊之室;基陷地裂,大凶之征也。⽇者,太 ![]() 西凉主簿称也上疏劝告说:“上天把人主当作儿子来爱护,百般殷勤周到。所以政治不清明,上天就要降下灾异警告人主。凡是能够改正的人主,国家眼下虽危,最终还会昌盛起来;不能改正的人主,现在统治定安,最后难免灭亡。嘉兴元年,三月,癸卯(疑误),敦煌谦德堂塌陷;八月,效发生地裂。二年,正月初一,天降大雾,四处弥漫;四月,太 ![]() ![]() ![]() ![]() ![]() 14秋,七月,宋公裕始受进爵之命。八月,移镇寿 ![]() 14秋季,七月,东晋宋公刘裕接受了晋封为宋王的诏命。八月,从彭城移驻寿 ![]() [15]辛未,魏主嗣东巡;甲申,还平城。 [15]辛未(十三⽇),北魏国主拓跋嗣向东巡视;甲申(二十六⽇),返回平城。 [16]九月,宋王裕自解扬州牧。 [16]九月,东晋宋王刘裕主动辞去扬州牧一职。 [17]秦左卫将军匹达等将兵讨彭利和于川,大破之,利和单骑奔仇池;获其 ![]() ![]() [17]西秦左卫将军乞伏匹达率军讨伐彭利和据守的川,大破彭利和军,彭利和单 ![]() ![]() ![]() [18]宋王裕以河南萧条,乙酉,徙司州刺史义真为扬州刺史,镇石头。萧太妃谓裕曰:“道怜汝布⾐兄弟,宜用为扬州。”裕曰:“寄奴于道怜,岂有所惜!扬州 ![]() ![]() [18]东晋宋王刘裕鉴于河南人稀荒凉,乙酉(二十八⽇),召回司州刺史刘义真,改任扬州刺史,镇守石头。萧太妃对刘裕说:“刘道怜是你从小患难与共的兄弟,应该让他担任扬州刺史。”刘裕说:“我对于道怜,还有什么舍不得的!可是扬州是京师重地,国家的 ![]() ![]() [19]十一月,丁亥朔,⽇有食之。 [19]十一月,丁亥朔(初一),出现⽇食。 [20]十二月,癸亥,魏主嗣西巡至云中,从君子津西渡河,大猎于薛林山。 [20]十二月,癸亥(初七),北魏国主拓跋嗣向西巡视,抵达云中。然后从君子津向西渡过⻩河,在薛林山大举狩猎。 [21]辛卯,宋王裕加殊礼,进王太妃为太后,世子为太子。 [21]辛卯(疑误),东晋宋王刘裕被朝廷加授特殊礼仪,进封萧太妃为太后,称世子刘义符为太子。 南 朝 帝 王 世 系 表 国号 帝王 年号 公元 本书卷次 武帝(刘裕) 永初(3) 420422 卷119 少帝(刘义符) 景平(2) 423424 卷119 文帝(刘义隆) 元嘉(30) 424453 卷120127 刘劬 太初(1) 453卷127 宋 孝武帝 孝建(3) 454456 卷128129 (刘骏) 大明(8) 457464 前废帝 永光(1) 465 (刘子业) 景和(1) 465 卷130 明帝 泰始(7) 465471 卷130133 (刘) 泰豫(1) 472 齐 后废帝(刘昱) 元徽(5) 473477 卷133 顺帝(刘) 升明(3) 477479卷134 太祖(萧道成) 建元(4) 479482 卷135 武帝(萧赜) 永明(11) 483493 卷135138 郁林王(萧昭业) 隆昌(1) 494 卷139 海陵王(萧昭文) 延兴(1) 494 卷139 梁 明帝 建武(5) 494498 卷139141 (萧鸾) 永泰(1) 498 东昏侯(萧宝卷) 永元(3) 499501 卷142143 和帝(萧宝融) 中兴(2) 501502 卷144 武帝 天监(18) 502519 (萧衍) 普通(8) 520527 大通(3) 527529 中大通(6) 529534 卷145162 陈大同(12) 535546 中大同(2) 546547 太清(3) 547549 简文帝(萧纲) 大宝(2) 550551 卷163164 豫章王(萧栋) 天正(1) 551 卷 164 简文帝(萧纲) 承圣(4) 552555 卷165 元帝(萧绎) 天成(1) 555 卷165 敬帝 绍泰(2) 555556 卷166 (萧方智) 太平(2) 556557 永嘉王(萧庄) 天启(2) 557558 卷166 武帝(陈霸先) 永定(3) 557559 卷167 陈 文帝 天嘉(7) 560566 卷168169 (陈茜) 天康(1) 566 废帝 (陈伯宗) 光大(2) 567568 卷170 宣帝(陈顼) 太建(14) 569582 卷170175 后主 至德(4) 583586 卷175176 (陈叔宝) 祯明(3) 587589 MgUXs.Com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蘑菇小说网免费为书迷提供作者司马光的小说资治通鉴在线以及资治通鉴免费阅读,资治通鉴未删减免费阅读,想要阅读更多与资治通鉴在线免费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历史小说请持续收藏蘑菇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