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经未删减免费阅读
|
![]() |
|
蘑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反经 作者:赵蕤 | 书号:10165 时间:2017/3/26 字数:2445 |
上一章 教战 下一章 ( → ) | |
孔子曰:“不教人战,是谓弃之。”故知卒不服习,起居不精,前击后解,与金鼓之音相失,百不当一,此弃之者也。故领三军,教之战者,必有金鼓约令,所以整齐士卒也。 教令 ![]() 大战之法,为其校阵,各有其道。左校青龙,右校⽩虎,前校朱雀,后校亥武,中校轩辕。大将之所处,左锋右戟,前楯后弩,央中鼓旗,兴动俱起。闻鼓则进,闻金则止。随其指麾,五阵乃理。 (夫五阵之法,鼓旗为主。一鼓举青旗,则为曲阵;二鼓举⾚旗,则为锐阵;三鼓举⻩旗,则为圆阵;四鼓举⽩旗,则为方阵;五鼓举黑旗,则为直阵。曲阵者,木也;锐阵者,火也;圆阵者,土也;方阵者,金也;直阵者,⽔也。此五行之阵,展转相生,以为胜负。凡结五阵之法,五五相保,五人为一长,五长为一师,五师为一帅,五帅为一校,五校为一火,五火为一橦,五橦为一军,则事备矣。 夫兵之便,务知节度。短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给粮牧,智者为谋主。乡里相比,五五相保。一鼓正立,二鼓起食,三鼓严办,四鼓就行。间闻听令,然后举旗出兵,随幡所至也。)。 故曰: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部曲为分,什五为数。);斗众如斗少,形名是也(旌旗曰形,金鼓曰名。)。言不相闻,故为鼓铎;视不相见,故为旌旗。 夫金鼓旌旗,所以一人耳目也。(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耳目。)是知鼓鼙金铎,所以威耳;旌旗麾章,所以威目;噤令刑罚,所以威心。耳威于声,不可不清;目威于⾊,不可不明;心威于罚,不可不严。三者不立,虽胜必败。故曰:“将之所麾,莫不从移;将之所指,莫不前死。”纷纷纭纭,斗 ![]() ![]() 卒服习矣,器用利矣,将军乃秉旄麾众而誓之(有虞氏诫于国,夏后氏誓于军,殷誓于军门之外。周将 ![]() 译文 孔子说:“不教人学习打仗,这就等于把他丢弃了一样。”由此知道士卒不练兵,对战斗时的饮食起居之事不 ![]() 所以率领三军教导他们习武打仗,一定要有金鼓约定命令,统一行动。 教练、命令部队的起居行动,用旌旗来指挥他们变化。一个人学会了作战技能和方法,就楞以再教另外十个人;十个人学会,就可以再教一百人。 由此渐渐扩展到三军。 大战的方法,首先要懂得布阵。布阵各有其道。左边的校官的青龙旗指示东方,右校的⽩虎旗指示西方,前校的朱雀旗指示南方,后校的玄武旗指示北方,中校的轩辕旗居于央中。大将的所处之地,左面有矛,右面有戟,前面有盾,后面有弩,央中处是鼓与旗,一有行动,一齐⾼举。士兵听到击鼓就进攻,听到鸣金就收兵。只有跟随着大将的指挥,五阵才能有条不紊。 [五阵的方法,以鼓和旗为主。第一次击鼓举青旗,形成“曲阵”;第二次击鼓举⾚旗,形成“锐阵”;第三次击鼓举⻩旗,形成“圆阵”;第四次击鼓举⽩旗,形成“方阵”;第五次击鼓举黑旗,形成“直阵”曲阵属木;锐阵属火;圆阵属土;方阵属金;直阵属⽔。这种以五行布的阵,变化相生,以此决定胜负。大凡五阵的布置方法,以五五为基本格局:五人为一长,五长为一师,五师为一帅,五帅为一校,五校为一火,五火为一旅,五旅为一军。这样,阵法就完整带兵的要旨,是务必掌握分寸、规矩。矮短者持旌旗,勇敢者持金鼓,柔弱者负责供给粮草,智慧者则出谋划策。乡里相连,五五相保。第一次击鼓起⾝,第二次击鼓进食,第三次击鼓细致准备,第四次击鼓即将出发,要不断地注意听命令,然后举旗出发,跟随幡旗行进。] 所以,治理百万雄兵和治理少量部队的原则相同,只要把部队以五为基数分开[部曲叫分,什五叫数];与大部队的敌军作战与小股部队相遇的战斗原则也是相同的,只要有旌旗和金鼓作号令[旌旗叫“形”金鼓叫“名”]。 前后言语不能相闻,所以要有鼓铎来传令;首尾不能相顾,所以要用旌旗为信号。 金鼓旌旗,是用来统一作战行动的。因此,鼙鼓金铎,是用来作用于听觉的;旌旗麾章,是用来作用于视觉的;噤令刑罚,是用来警戒军心的。听觉是用声音振奋起来的,所以鼙鼓金铎的声音不能不清晰;视觉是用颜⾊来刺 ![]() ![]() 如果这种威权不确立,即使是胜利了也要终归失败。所以说,将帅指挥,部队就得服从,将帅指向哪里,部队就得拼死向前。这样,阵势虽然纷 ![]() ![]() 士卒既已受了训练,战法 ![]() ![]() |
上一章 反经 下一章 ( → ) |
蘑菇小说网免费为书迷提供作者赵蕤的小说反经在线以及反经免费阅读,反经未删减免费阅读,想要阅读更多与反经在线免费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历史小说请持续收藏蘑菇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