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未删减免费阅读
|
![]() |
|
蘑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论衡 作者:王充 | 书号:10182 时间:2017/3/26 字数:8549 |
上一章 齐世篇 下一章 ( → ) | |
语称上世之人,侗长佼好,坚強老寿,百岁左右;下世之人短小陋丑,夭折早死。何则?上世和气纯渥,婚姻以时,民人禀善气而生,生又不伤,骨节坚定,故长大老寿,状貌美好。下世反此,故短小夭折,形面丑恶。此言妄也。 夫上世治者,圣人也;下世治者,亦圣人也。圣人之德,前后不殊,则其治世,古今不异。上世之天,下世之天也。天不变易,气不改更。上世之民,下世之民也,俱禀元气。元气纯和,古今不异,则禀以为形体者,何故不同?夫禀气等则怀 ![]() ![]() 〔人,物也;〕物,亦物也。人生一世,寿至一百岁。生为十岁兒时,所见地上之物,生死改易者多。至于百岁,临且死时,所见诸物,与年十岁时所见,无以异也。使上世下世,民人无有异,则百岁之间,⾜以卜筮。六畜长短,五⾕大小,昆虫草木,金石珠⽟,蜎蜚 ![]() 人生长六七尺,大三四围,面有五⾊,寿至于百,万世不异。如以上世民人侗长佼好,坚強老寿,下世反此;则天地初立,始为人时,长可如防风之君,⾊如宋朝,寿如彭祖乎?从当今至千世之后,人可长如荚英,⾊如嫫⺟,寿如朝生乎?王莽之时,长人生长一丈,名曰霸出。建武年中,颖川张仲师长一丈二寸,张汤八尺有余,其⽗不満五尺,俱在今世,或长或短。儒者之言,竟〔大〕误也。语称上世使民以宜,伛者抱关,侏儒俳优。如皆侗长佼好,安得伛、侏之人乎? 语称上世之人,质朴易化;下世之人,文薄难治。故《易》曰:“上古之时,结绳以治,后世易之以书契。”先结绳,易化之故;后书契,难治之验也。故夫宓牺之前,民人至质朴,卧者居居,坐者于于,群居聚处,知其⺟不识其⽗。至宓牺时,民人颇文,知 ![]() ![]() ![]() ![]() 上世之人,所怀五常也;下世之人,亦所怀五常也。俱怀五常之道,共禀一气而生,上世何以质朴?下世何以文薄?彼见上世之民饮⾎茹⽑,无五⾕之食,后世穿地为井,耕土种⾕,饮井食粟,有⽔火之调;又见上古岩居⽳处,⾐禽兽之⽪,后世易以宮室,有布帛之饰,则谓上世质朴,下世文薄矣。 夫器业变易, ![]() ![]() 语称上世之人重义轻⾝,遭忠义之事,得己所当赴死之分明也,则必赴汤趋锋,死不顾恨。故弘演之节,陈不占之义,行事比类,书籍所载,亡命捐⾝,众多非一。今世趋利苟生,弃义妄得,不相勉以义,不相 ![]() 夫上世之士,今世之士也,俱含仁义之 ![]() ![]() ![]() 画工好画上代之人,秦、汉之士,功行谲奇,不肯图今世之士者,尊古卑今也。贵鹄 ![]() ![]() ![]() ![]() ![]() ![]() ![]() 语称上世之时,圣人德优,而功治有奇。故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 ![]() ![]() ![]() 夫天地气和,即生圣人。圣人之治,即立大功。和气不独在古先,则圣人何故独优!世俗之 ![]() 尧、舜之禅,汤、武之诛,皆有天命,非优劣所能为,人事所能成也。使汤、武在唐、虞,亦禅而不伐;尧、舜在殷、周,亦诛而不让。盖有天命之实,而世空生优劣之语。经言“叶和万国”时亦有丹硃;“凤皇来仪”时亦有有苗;兵皆动而并用,则知德亦何优劣而小大也? 世论桀、纣之恶,甚于亡秦。实事者谓亡秦恶甚于桀、纣。秦、汉善恶相反,犹尧、舜、桀、纣相违也。亡秦与汉皆在后世,亡秦恶甚于桀、纣,则亦知大汉之德不劣于唐、虞也。唐之“万国”固增而非实者也。有虞之“凤皇”宣帝贴已五致之矣。孝明帝符瑞并至。夫德优故有瑞,瑞钧则功不相下。宣帝、孝明如劣,不及尧、舜,何以能致尧、舜之瑞?光武皇帝龙兴凤举,取天下若拾遗,何以不及殷汤、周武?世称周之成、康不亏文王之隆,舜巍位亏尧之盛功也。方今圣朝,承光武,袭孝明,有浸酆溢美之化,无细小毫发之亏,上何以不逮舜、禹?下何以不若成、康?世见五帝、三王事在经传之上,而汉之记故尚为文书,则谓古圣优而功大,后世劣而化薄矣。 译文 一般的说法认为古代的人,⾝材⾼大面目姣美,⾝体強健,寿命很长,能活百岁左右;后代的人,⾝材矮小面目丑陋,短命早死。为什么呢?因为古代和气纯厚,婚姻按照适当的婚龄,民人承受上天的和气而出生,生下来以后又没有受到伤害,骨节坚強稳定,所以⾝材⾼大而长寿,体形像貌美好。后代与此相反,所以⾝材矮小短命早死,体形面貌丑恶。这种说法太荒谬了。 古代的统治者是圣人,后代的统治者也是圣人。圣人的功德,前后没有什么差异,那么他们所治理的社会,古今也没有什么不同。古代的天,就是后代的天,天没有变化,气也没有变化。古代的老百姓,和后代的老百姓一样,同样承受天的元气。元气纯厚和谐,古今没有差别,那么承受这种元气形成形体的人,为什么会不相同呢?承受元气相等,具有的本 ![]() ![]() 古今是同一个天同一个地,同样地生育万物。万物的产生,都是承受了同样的气。气的厚薄,千万年都是一个样。帝王治理天下,千百代同用一个道理。老百姓的嫁娶,都在同样的年龄举行相同的礼仪。虽然说“男子三十岁才结婚,女子二十才出嫁”只是法令礼制上的规定,老百姓未必遵照执行。用什么来证明这一点呢?用今天不奉行法令礼制的规定就可以证明了。礼乐的制度,在今天仍然存在,今天的老百姓肯执行它吗?今天的老百姓不肯执行,古代的老百姓也不肯执行。 ![]() 人,属于物;物,也属于物。人生的一辈子,活到一百岁。长到十岁的儿童时期,所看到的地上的各种东西,生死变化的现象很多。活到一百岁,临到将要死的时候,所见到的各种东西,与十岁年纪时所见到的,实际上没有什么不同。如果古代和后代的人没有什么差别,那么人生一辈子的情况就完全可以推断出来了。六畜的长短,五⾕的大小,昆虫草木,金石珠⽟,飞禽爬虫,以及用脚行走用嘴呼昅的各种动物,没有什么差异的原因,这是由于它们的外形没有什么不同。 古代的⽔与火,和现在的⽔与火一样。现在是气构成了⽔与火,假使认为古今的气不相同,那么古代的⽔是清的,火是热的,而现在的⽔是浊的,火则是冷的吗?人可以生长到六七尺⾼, ![]() 从现在到千年以后,人可能只像荚英那样⾼,像嫫⺟那样丑,像朝生那样短命吗?王莽的时候,有个⾼大的人⾝长一丈,名叫霸。建武年间,颍川的张仲师只⾼二尺二寸。张苍⾝⾼八尺有余,他的⽗亲却⾝⾼不⾜五尺。这些人都在当今世上,有的⾼有的矮,俗儒的说法,归 ![]() ![]() 一般说法还讲古代的人,单纯朴实容易接受教化,后代的人,浮华轻薄,难于治理。所以《周易》上说:“上古时代,结绳记事,后代用书契取代了这种记事方法。”早先结绳记事,是古人容易接受教化的证明;后来使用书契,是后代人难于治理的证明。所以在宓牺氏之前,老百姓极其单纯朴实,躺着的悠然自得,坐着的也悠然自得,一群群聚集居住在一起,只知他们的⺟亲而不知道他们的⽗亲。到了宓牺氏的时代,老百姓有点浮华了,聪明的想欺诈愚笨的,勇敢的想恐吓怯懦的,強健的想欺凌弱小的,人多的想強暴人少的,所以宓牺制作了八卦用来治理老百姓。 到了周国时,老百姓浮华轻薄,八卦很难再使用下去,因此周文发展为六十四卦,充分发挥了八卦的一切变化,使老百姓不再懈怠。到了舂秋时期,老百姓轻浮很久了,因此孔子编写《舂秋》,表彰极细小的善行,贬斥极细微的恶举,并称赞说:“周朝的礼制是依据夏、商两代的礼制制定的,多么丰富多彩呀!我拥护周朝的礼制。”孔子知道社会在逐渐衰败,老百姓浮华轻薄难于治理,因此提出了周密的礼法制度,设置了很细微的各种噤令,纠正什么维护什么,规定得极为完备详尽。这种说法太荒谬了。 古代的人心中怀有五常道德,后代的人也怀有五常道德。同样都怀有五常道德,都是禀受了同样的气而产生出来的人,古代的为什么单纯朴实?后代的为什么浮华轻薄呢?那些见到古代的老百姓喝禽兽生⾎吃带⽑生⾁,没有五⾕之类的食物,后代挖地造井,耕作土地播种⾕物,饮用井⽔吃⾕物粮食,懂得用⽔火来烹调食物;又见到上古的人居住在岩洞里,穿的是禽兽的⽪,后代的人用宮室取代岩洞,懂得用布帛来打扮自己的人,就说上古的人单纯朴实,后代的人浮华轻薄了。 器物职业会发生变化,人的本 ![]() ![]() ![]() ![]() ![]() ![]() 一般说法讲到古代的人,重视礼义而轻视生命,遇到应该效忠尽义的事情,会清楚地认识到为此而牺牲生命是自己的本分,就必然会赴汤趋锋,至死也不顾惜悔恨。所以弘演的节 ![]() ![]() ![]() ![]() ![]() 古代的士和今天的士一样,都具有仁义的本 ![]() ![]() ![]() ![]() 会稽郡孟章的⽗亲孟英任郡的决曹掾,郡中官吏拷打杀害无罪的人,这件案子到朝廷复查的时候,孟英把罪过归于自己,终于代替长官被处死。孟章后来又当了郡的功曹,投⼊战斗攻击贼人,兵卒连吃败仗,被贼人用箭所 ![]() ![]() ![]() 画工好画古代的人,秦汉时期的人,即使功绩 ![]() ![]() ![]() ![]() ![]() ![]() ![]() ![]() 一般说法讲到上古时代,圣人道德⾼尚,而治理国家又有卓越的功绩,所以孔子说:“真伟大啊,尧这样的君王!唯有天最为⾼大,只有尧能够效法它。他的德行浩大无际,老百姓都不知道要怎样称颂他才好!他的功业太崇⾼了!他的礼乐制度多么光辉灿烂呀!”舜继承尧的德行,没有败坏大业;禹承袭舜的德行,没有损害大功。这以后到了商汤,发兵讨伐夏桀。周武王⾼举大钺讨伐殷纣王,人们对他们不再用“巍巍”、“ ![]() ![]() 天施放的 ![]() ![]() ![]() 世人经常把桀、纣与尧、舜看成是相反的人物,称美谁就以尧、舜为例,贬斥谁就举桀、纣为例。孔子说过“殷纣王的坏,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厉害”的话,那么就可知尧、舜的功德,也不像传说中的那样盛大。尧、舜的禅让,商汤、周武王的诛伐,都是由天命注定的,不是道德的好坏所能决定的,也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假如商汤、周武王生活在尧、舜那个时代,也会禅让而不用讨伐;尧、舜生活在殷、周时代,同样也会诛讨而不禅让,既有天命注定的事实,而世人却凭空捏造出所谓道德好坏的说法,经书上说尧“使所有的诸侯国和睦相处”当时也有发生在丹⽔的战争;舜时“凤凰来朝”当时也发生了与有苗的战争。既然古今帝王都用兵动武,就可以知道他们的道德也没有什么好坏的差别,而功业也没有什么大小的不同。 世人认为桀、纣的罪恶超过了秦王朝,实事求是的人认为秦王朝的罪恶超过了桀、纣。秦王朝与汉王朝的善与恶相反,如同尧、舜与桀、纣的善与恶相反一样。秦王朝与汉王朝都在后世,秦王朝的罪恶超过桀、纣,也就可以知道大汉王朝的功德不比尧、舜的功德差。唐尧的“协和万国”本来是夸大而下符合实际的。虞舜的“凤凰来仪”汉宣帝时已经五次招来了凤凰。汉明帝时祥瑞一齐出现。道德⾼尚所以有祥瑞出现,既然祥瑞一样多,那么功业就不相上下。汉宣帝、汉明帝如果道德不好,赶不尧舜的话,为什么能招来与尧、舜同样的祥瑞呢? 光武皇帝好比龙兴凤举,夺取天下就像捡起遗物一般的容易,为什么功德比不上殷汤和周武王呢?世人讲到周代的周成王和周康王没有损害周文王的盛大功业,舜的品德崇⾼没有损害尧的盛大功业。当今汉章帝,继承了光武帝、汉明帝的事业,具有更加兴盛非常美好的教化,没有细小如毫发的缺点,往上追溯,为什么不及舜、禹呢?往下为什么不如周成王、周康王呢?世人见到五帝、三王的事迹记载在经传上,而汉朝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记载,还是档案文书,就说古代的圣人道德⾼功业大,后代的道德不好而教化又差了! MGuXS.cOM |
上一章 论衡 下一章 ( → ) |
蘑菇小说网免费为书迷提供作者王充的小说论衡在线以及论衡免费阅读,论衡未删减免费阅读,想要阅读更多与论衡在线免费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历史小说请持续收藏蘑菇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