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未删减免费阅读
|
![]() |
|
蘑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隋书 作者:魏征等 | 书号:10197 时间:2017/3/26 字数:19961 |
上一章 卷三 下一章 ( → ) | |
刘昉 刘昉,博陵望都人也。⽗孟良,大司农。从魏武⼊关,周太祖以为东梁州刺史。 昉 ![]() 及⾼祖为承相,以昉为司马。时宣帝弟汉王赞居噤中,每与⾼祖同帐而坐。昉 饰美 ![]() ![]() ![]() 于时尉迥起兵,⾼祖令韦孝宽讨之。至武陟,诸将不一。⾼祖 ![]() ![]() ![]() 朕君临四海,慈爱为心。加以起自布⾐,⼊升皇极,公卿之內,非亲则友,位 虽差等,情皆旧人。护短全长,恆思覆育,每殷勤戒约,言无不尽。天之历数,定 于杳冥,岂虑苞蔵之心,能为国家之害? ![]() ![]() ![]() ![]() ![]() ![]() ![]() ![]() ![]() ![]() ![]() ![]() ![]() ![]() ![]() ![]() ![]() 临刑,至朝堂,宇文忻见⾼颎,向之叩头求哀。昉 ![]() ![]() ![]() ○郑译 郑译,字正义,荥 ![]() ![]() ![]() 周武帝时,起家给事中士,拜银青光禄大夫,转左侍上士。与仪同刘昉恆侍帝 侧。译时丧 ![]() ![]() 初,⾼祖与译有同学之旧,译又素知⾼祖相表有奇,倾心相结。至是,⾼祖为 宣帝所忌,情不自安,尝在永巷私于译曰:“久愿出籓,公所悉也。敢布心腹,少 留意焉。”译曰:“以公德望,天下归心, ![]() ![]() ![]() ![]() ![]() 译 ![]() ![]() ![]() ![]() ![]() 未几,诏译参撰律令,复授开府、隆州刺史。请还治疾,有诏征之,见于醴泉 宮。上赐宴甚 ![]() 元璹初为骠骑将军,后转武贲郞将,数以军功进位右光禄大夫,迁右候卫将军。 大业末,出为文城太守。及义兵起,义将张伦略地至文城,元璹以城归之。 ○柳裘 柳裘,字茂和,河东解人,齐司空世隆之曾孙也。祖惔,梁尚书左仆 ![]() ![]() ![]() ![]() ![]() ![]() ○皇甫绩韦纮 皇甫绩,字功明,定安朝那人也。祖穆,魏陇东太守。⽗道,周湖州刺史、雍 州都督。绩三岁而孤,为外祖韦孝宽所鞠养。尝与诸外兄博奕,孝宽以其惰业,督 以严训,愍绩孤幼,特舍之。绩叹曰:“我无庭训,养于外氏,不能克躬励己,何 以成立?”深自感 ![]() ![]() ![]() ![]() ![]() ⾼智慧等作 ![]() ![]() ![]() ![]() ![]() 韦䴙者,京兆人也。仕周內史大夫。⾼祖以䴙有定策之功,累迁上柱国,封普 安郡公。开皇初,卒于蒲州刺史。 ○卢贲 卢贲,字子徵,涿郡范 ![]() ![]() 及⾼祖初被顾托,群情未一,乃引贲置于左右。⾼祖将之东第,百官皆不知所 去。⾼祖潜令贲部伍仗卫,因召公卿而谓曰:“ ![]() ![]() ![]() 时⾼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柱国刘昉时被疏忌,贲因讽昉及上柱国 元谐、李询、华州刺史张宾等,谋黜颎、威,五人相与辅政。又以晋王上之爱子, 谋行废立。复私谓皇太子曰:“贲将数谒殿下,恐为上所谴,愿察区区之心。”谋 怈,上穷治其事。昉等委罪于宾、贲,公卿奏二人坐当死。上以龙潜之旧,不忍加 诛,并除名为民。宾未几卒。 岁余,贲复爵位,检校太常卿。贲以古乐宮悬七八,损益不同,历代通儒,议 无定准,于是上表曰:“殷人以上,通用五音,周武克殷,得鹑火、天驷之应,其 音用七。汉兴,加应钟,故十六枚而在一虡。郑玄注《周礼》,二八十六为虡。此 则七八之义,其来远矣。然世有沿⾰,用舍不同,至周武帝,复改悬七,以林钟为 宮。夫乐者,治之本也,故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是以吴札观而辩兴亡。然则乐也 者,所以动天地,感鬼神,情发于声,治 ![]() ![]() 未几,拜郢州刺史,寻转虢州刺史。后迁怀州刺史,决沁⽔东注,名曰利民渠, 又派⼊温县,名曰温润渠,以溉舄卤,民赖其利。后数年,转齐州刺史。民饥,⾕ 米踊贵,闭人粜而自粜之。坐是除名为民。 后从幸洛 ![]() ![]() ![]() ![]() ![]() ![]() 史臣曰:⾼祖肇基王业,昉、译实启其谋,当轴执钧,物无异论。不能忘⾝急 病,以义断恩,方乃虑难求全,偷安怀禄。暨夫帝迁明德,义非简在,盐梅之寄, 自有攸归。言追昔款,內怀觖望,聇居吴、耿之末,羞与绛、灌为伍。事君尽礼, 既阙于宿心,不爱其亲,遽彰于物议。其在周也,靡忠贞之节,其奉隋也,愧竭命 之诚。非义掩其前功,畜怨兴其后衅,而望不陷刑辟,保贵全生,难矣。柳裘、皇 甫绩、卢贲,因人成事,协规不二,大运光启,莫参枢要。斯固在人 ![]() ![]() 译文 ○刘昉 刘昉,博陵望都人。 ⽗亲孟良,大司农。 随魏武⼊关,北周太祖授他为东梁州刺史。 刘昉生 ![]() 北周武帝时,因他是功臣之子,而⼊朝侍奉皇太子。 到北周宣帝继位后,他凭着技艺和奷佞而被宣帝亲近,出⼊宮廷,宠幸冠绝一时。 他被授为大都督,迁为小御正,与御正中大夫颜之仪都被亲近、信任。 宣帝不行时,召刘昉和颜之仪都到卧室里去,嘱咐后事。 宣帝哑巴了,不能再讲话。 刘昉看静帝太小,不堪国家的负担。 刘昉素知隋⾼祖,又因他是皇后的⽗亲的缘故,有大名于天下,于是与郑译谋划,让⾼祖辅佐朝政。 ⾼祖推辞,不敢承当。 刘昉说:“你想⼲,就快点⼲。 如不⼲,我刘昉就自己⼲了。”⾼祖于是听了他的。 ⾼祖为北周丞相后,以刘昉为司马。 当时宣帝的弟弟汉王宇文赞住在皇宮里,每每与⾼祖同帐而坐。 刘昉把些美 ![]() 刘昉就便劝说宇文赞说:“大王您是先帝的弟弟,众望所归。 静帝是小孩子,不懂事,怎能⼲大事!现在,先皇帝刚刚去世,群情尚在担忧。 大王您暂回王府去。 等事情安宁之后,您再⼊宮当天子,这是万全之计呀!”宇文赞当时还未成人,见识很差劲,听了刘昉这番话,以为是真的,于是听了他的话。 ⾼祖因刘昉有定策之功,授他上大将军,封他为⻩国公,与沛国公郑译都是心腹。 他们前后得的赏赐巨万,出⼊都以甲士自卫,朝野瞩目,称为“⻩、沛” 当时的人都这么说:“刘昉牵前,郑译推后。”刘昉自恃其功,颇有骄傲之⾊。 但他生 ![]() 那时尉迟迥起兵反叛,⾼祖令韦孝宽讨伐他。 官军到了武陟,诸将行动不一。 ⾼祖想派刘昉或郑译去监军,因此对他们说:“要派心腹去统领大军,你们这两个人,谁去啊?”刘昉说未曾为将,郑译又以⺟亲年老为托辞,⾼祖不⾼兴。 ⾼赹请求让他去,于是派他去监军。 因此⾼祖对他们的恩宠和礼遇渐渐差了。 另外,王谦和司马消难相继谋反,⾼祖很担忧,废寝忘食。 刘昉游玩纵酒,不以职责为念,相府的事情,多被遗忘丢下。 ⾼祖很记恨他,以⾼赹代他当司马。 此后刘昉一天天被疏远猜忌。 ⾼祖受禅后,他升任柱国,改封为舒国公,闲居无事,⾼祖不再用他。 刘昉自认为是佐命元勋,中途被疏远,心里很不安。 后遇京城闹饥荒,皇上下令噤酒,刘昉却派妾租房子,当垆卖酒。 治书侍御史梁毗上奏⾼祖,弹劾刘昉,说:“我听说显贵的人要儆戒奢侈,満盈的人要注意约束。 刘昉既然位列群公之中,官阶之⾼几近于尹,得到的官爵比较久了,而且俸禄也很多,正应戒防満盈,注意知⾜,怎么会求取卖酒的利润,与人竞争刀尖尖那点小利,而去与酒鬼们亲近,使家里成为逃亡者的窝子呢?如不纠察处理,何以严肃法纪?”有诏不处理他。 刘昉郁郁不得志。 当时柱国梁士彦、宇文忻都失职怨愤,刘昉与他们 ![]() 梁士彦的 ![]() 后来事情怈露,皇上追究不放。 刘昉自知躲不脫,默然无语。 皇上下诏杀他。 诏书说:我君临四海,以仁爱为心。 加上我起自布⾐,⼊朝为帝,公卿之中,非亲即友,地位虽不同,感情却都是朋友之情。 我护公卿的短处,成全公卿的长处,总想保护、养育大家,常常殷勤告戒、约束大家,言无不尽。 天下的定数,是由杳冥决定的,难道要担心那包蔵的祸心,能成为国家的祸害?我这么做,只是为了使他们长守富贵,不触犯刑法罢了。 上柱国、成阝国公梁士彦,上柱国、杞国公宇文忻,柱国、舒国公刘昉等人,在我刚受命为帝时,都出了大力。 为感谢他们的功劳,他们都荣⾼禄重。 我对他们好,爱他们也深,朝夕与他们喝酒 ![]() 但他们心如沟壑一样深,志如豺狼一样狠,不感 ![]() ![]() 梁士彦从小时起就爱胡说八道,他自称有看相的说他正当天命,六十岁以后会作皇帝。 刚平定尉迟迥,他暂居相州时,就有反叛之心,这是路人都知道的。 我就派人代替他,不声张他的罪过。 ⼊京之后,他的叛逆之意转而更深。 宇文忻、刘昉之徒,说愿扶持他。 梁士彦答应率领僮仆造反,⽇期已经不远,想在蒲州起事。 他们准备切断河桥,守黎 ![]() ![]() 去吃军饷的人,也说很容易招集。 他们轻视朝廷,嗤笑我,自称一朝奋发造反,无人可阻挡。 其次子梁刚,常常苦苦劝阻;第三子梁叔谐,大大予以鼓励。 我听到消息后,还怕冤枉他们,滥杀无辜,于是授士彦为晋州长官,想看看蒲州的真情。 士彦得到任命很⾼兴,说是老天相助。 宇文忻和刘昉等人,也都及时来庆贺。 宇文忻往⽇平定邺城,因此骄傲得不得了,他已位极人臣,还恨赏赐太差,说:“我如想造反,还担心不能成功?”他的怒⾊忿言,所到之处都在流传。 我深念其功,不计较其无礼,授他武侯,让他领兵,让他作⼲将,当心腹。 宇文忻秘密定下反叛的计谋,甚至在宮廷之中树结 ![]() 我推心待人,言必照准。 他仍不停止叛 ![]() 于是解除他掌管噤兵的职权,让他改悔。 但他反志不成,心里更加郁结,于是与梁士彦情意偏厚,他们邀请神明,誓不负约。 他们一起谋反,一见面就谋划,把河东 ![]() 蒲津之事,即望从征,准备两军结合,而成纵横之势,然后北破晋 ![]() 刘昉⼊佐相府以后,就为非作歹,他曾三次出事,有两回都是他 ![]() 他常说,他的姓是“卯金刀”名是“一万⽇”姓刘的应该当帝王,当一万⽇天子。 我教导他,引导他,告诉他利害,常常原谅他,望他改过。 他口里请求让他自新,心里一如往⽇。 他也与梁士彦感情很深,他的叛逆之心相同,彼此都很了解。 他曾与梁士彦谈论太⽩星所犯,问东井之间事,盼望秦地叛 ![]() 只等待蒲坂事发,想在关內接应叛军。 这些反贼的计策,真是千端万绪。 只是宇文忻和刘昉,名利、地位都很⾼,怎肯北面称臣于梁士彦?原是各怀不逊,谋划造反,一旦造反得逞,就会互相呑并。 人的奷诈,到了如此地步!虽然国家有刑法,他们罪大恶极,不应赦免,但我想到草创之初,他们都表现出忠诚,因此我心里很怜悯他们,不忍心用极刑。 梁士彦、宇文忻、刘昉,⾝为谋首,叔谐赞成其⽗谋反,义实难容,都已到极点。 梁士彦、宇文忻、刘昉的兄弟叔侄,特别饶恕他们的 ![]() 梁士彦的小子女、宇文忻的 ![]() 士彦、叔谐的 ![]() ![]() 士彦、刘昉两家,十五岁以上的男孩,全部流放到远方。 上仪同薛摩儿,是梁士彦的老朋友;上柱国府户曹参军事裴石达,是梁士彦的部下,他们的谋反情状和叛逆野心,都告诉了他们。 薛摩儿听说谋反事,还与之应和,都不报告,应处以大辟之刑。 但因为一问他们就承认并揭发了问题,可以免除他的官职,免于一死。 我登基称帝,到现在六年了。 我只是⽩⽩地忙于政事,但教化却未融洽。 说这些话的时候,我心里辗转思念,的确深深地叹恨!临刑时,到了朝廷上,宇文忻见了⾼赹,向他叩头求哀。 刘昉 ![]() 几天后,皇上穿着丧服到 ![]() ![]() ○郑译 郑译字正义,荥 ![]() 祖⽗郑琼,魏国的太常。 ⽗亲郑道邕,北周的司空。 郑译很有学问,又通晓音乐,善于骑 ![]() 郑译的堂祖⽗、开府郑文宽,娶魏国的平 ![]() 平 ![]() 平 ![]() 因此,郑译小时就被周太祖亲近,总让他与太祖诸子玩耍。 十几岁时,郑译曾到相府司录李长宗处,长宗当众与郑译嬉戏。 郑译老着脸对长宗说:“明公您的地位、声望都不轻了,人们都看着您,您却这样玩耍嬉戏,这不是丧德吗?”长宗很奇异。 郑文宽后来生了两个儿子,郑译又回到了自己家里。 北周武帝时,郑译开始当给事中士,后任银青光禄大夫,转任左侍上士。 他与仪同刘⽇方总在皇上⾝边。 郑译那时死了 ![]() 武帝亲总万机后,以郑译为御正下大夫,继而转任太子宮尹。 当时太子大多失德,內史中大夫乌丸轨常劝武帝废掉太子而另立秦王,因此太子心里总是不安。 此后武帝下诏,让太子西征吐⾕浑,太子于是私下里对郑译说:“秦王是皇上的爱子,乌丸轨是皇上的宠臣。 我这次出征,怎能免除公子扶苏被废、被杀的事呢?”郑译说:“愿殿下弘扬仁孝,不失为子之道而已,不要为别的事担心。”太子以为然。 破贼以后,郑译因功劳最大,赐开国子爵,食邑三百户。 后来因他与皇太子过于亲近,武帝大怒,削职为民。 太子又召他去,郑译仍像过去那样与太子亲近。 他因此对太子说:“殿下何时可得天下?”太子⾼兴,而更加亲近他。 武帝去世后,太子继位,这就是周宣帝。 宣帝越级提拔郑译当开府、內史下大夫,封他为归昌县公,食邑一千户,委他以朝政。 不久他升任內史上大夫,晋爵为沛国公,食邑五千户,又封他儿子郑善愿为归昌公,郑元琮为永安县男,又让他监修国史。 郑译很专权。 当时宣帝巡幸东京,郑译擅自将官府的建材据为己有,建造私人的府第。 因此他又被削职为民。 刘⽇方多次对宣帝说,劝重新起用他。 宣帝又召他,待他如初。 下诏让他兼管內史事。 起初,⾼祖杨坚与郑译有同学之谊,郑译又素知⾼祖相貌堂堂,与他倾心 ![]() 到这时,⾼祖被宣帝忌恨,心里不安,曾在深巷子里私下对郑译说:“我早想出京去辅佐藩王,这是你很清楚的。 我冒昧地把这托付给你,请稍稍给我留点意。”郑译说:“凭着你的功德、威望,天下归心。 你想多福,我怎敢忘记?有机会我会马上说的。”当时,将要派郑译南征,郑译请派元帅。 宣帝说:“你的意思怎样?”郑译回答说:“若定江南,不是贵戚大臣不能镇住。 可让隋公杨坚去,暂且让他当寿 ![]() 于是下诏以⾼祖为扬州总管,郑译发兵,与杨坚相会于寿 ![]() 他们走了一些⽇子了,宣帝病了,于是与御正下大夫刘⽇方商议,带隋公回京受托。 继而郑译宣诏:文武百官都受⾼祖节度。 当时,御正中大夫颜之仪与宦官商议,引大将军宇文仲辅政。 宇文仲已到宣帝宝座跟前,郑译知道了,马上率领开府杨惠及刘⽇方、皇甫绩、柳裘一起⼊宮。 宇文仲与颜之仪见了郑译等人,很惊愕,犹豫一会,想出宮去,⾼祖因便抓了他们。 于是假传圣旨,又以郑译为內史上大夫。 次⽇,⾼祖为丞相,授郑译为柱国、相府长史、治內史上大夫事。 ⾼祖为大冢宰后,总理万机,以郑译兼任天官都府司会,总管六府诸事。 郑译出⼊于⾼祖卧室之內,⾼祖对郑译,言无不从,赏赐的⽟帛不计其数。 郑译每次出⼊,都带着甲士。 授郑译之子郑元王寿为仪同。 当时,尉迟迥、王谦、司马消难等人造反作 ![]() 继而升他为上柱国,恕他十次死罪。 郑译生 ![]() ⾼祖悄悄地疏远了他,但因他有定策之功,不忍心废掉他、放逐他。 于是悄悄地告诉他的下级不要把什么事告诉郑译。 郑译还坐在大厅上听事,却没什么事要他处理。 郑译害怕了,叩头请求免职,⾼祖宽解他,以礼待他。 ⾼祖受禅后,郑译以上柱国和公爵的⾝份,回到他的府第,⾼祖给他的赏赐很多。 又把他的儿子郑元王寿的爵位升为城皋郡公,食邑二千户;郑元王旬为永安男爵。 又追赠郑译的⽗亲和亡兄两个人都当刺史。 郑译因被疏远,悄悄地叫来道士章醮,以祈求福份帮助。 他的奴婢上告郑译搞旁门左道。 皇上对郑译说:“我没有对不起你,你这么做,是什么意思?”郑译无话回答。 郑译又与他的⺟亲分居,被司法部门弹劾,因此被削职为民。 皇上下诏书说:“郑译的好计谋,我再也听不到了。 他买狱卖官,沸沸扬扬,灌満了我的耳朵。 如留他在世上,他又是不道之臣;如果杀了他,他又是不孝之鬼。 杀他、留他都不好,应该赐他一本《孝经》,让他 ![]() 不久,有诏书让郑译参加撰写法律,又授他开府、隆州刺史。 他请求回京治病,有诏书调他回京,皇上在礼泉宮见他。 皇上赐宴,与他一起喝酒,很⾼兴,因此对郑译说:“贬退你已很久了,我心里很挂念、怜悯你。”于是恢复他沛国公的爵位和上柱国的官职。 皇上对侍臣们说:“郑译与我同生共死,在我遭到曲折和危难的时候,他帮我说话。 想到这些,我哪天忘记过?”郑译因此持酒敬皇上。 皇上命內史令李德林立即起草诏书,⾼赹开玩笑对郑译说:“笔⼲了。”郑译回答说:“我出为刺史,拄着拐杖回来,没得到一个钱,用什么给你润笔?”皇上大笑。 不久,有诏让郑译参加讨论音乐之事。 郑译以为,北周七声废缺,从大隋受命以来,应该用新的礼乐,另外修定七始,名叫《乐府声调》,总共八篇。 上奏皇上,皇上赞扬了他。 不久郑译升任岐州刺史,在任一年多,又奉诏回京到太常制定音乐。 他前后所论音乐之事,都记在《音律志》里。 皇上慰劳郑译说:“律令是你定的,音乐又是你校正的。 礼、乐、律、令,你定了三种,的确值得赞美呀!”于是回到岐州任上去。 开皇十一年(591),因病在官任上去世,时年五十二岁。 皇上派使者去吊唁他。 谥号叫“达” 他儿子郑元王寿继承爵位。 炀帝刚即位,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全部废除。 但因郑译是佐命开国的元勋,有诏追改封郑译为莘公,让元王寿袭爵。 ○柳裘 柳裘字茂和,河东解人,是齐朝司空柳世隆的曾孙。 祖⽗柳琰是梁朝的尚书左仆 ![]() ⽗亲柳明,太子舍人、义兴太守。 柳裘年少时就很聪明,一二十岁就有美名,在梁朝时曾先后做过尚书郞、驸马都尉。 梁元帝被北魏军队包围时,派遣柳裘到魏朝救和。 不久江陵沦陷,柳裘于是到关中。 北周明帝、武帝年间(557~578),柳裘从麟趾学士一直升到太子侍读,封为昌东县侯,后升天官府都上士。 周宣帝即位,拜柳裘为仪同三司,由昌乐县侯加封为昌乐县公,转任御史大夫。 等到周宣帝无力临朝时,柳裘留在宮中,与刘⽇方、韦。。、皇甫绩同谋,召⾼祖总理朝政。 ⾼祖坚决推辞。 柳裘进言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事情已经这样,应早定大计。 上天给您您不去拿,反受惩罚,假如犹豫不决,恐怕贻误时机而后悔不及。”⾼祖听从了柳裘的建议。 升柳裘为上开府,拜內史大夫,委之以机密大事。 等到尉迟迥反叛时,天下 ![]() ![]() 后柳裘因出使有功,⾼祖赐他彩缎三百匹、金九环带一 ![]() 当时司马消难屯兵安陆,⾼祖又令柳裘去游说司马消难,柳裘未到时司马消难已投靠陈朝。 ⾼祖就令柳裘留在淮南作官,赏赐许多马匹和杂物。 开皇元年(581),柳裘进位大将军,拜为许州刺史。 柳裘为官清廉,官吏和百姓都拥戴他。 后调任曹州刺史。 这以后⾼祖想起柳裘定策的大功,想给他加官晋爵,将要征召他时,⾼祖回头问朝中大臣说:“曹州刺史柳裘什么时候⼊朝?”有大臣回答说:“今年冬天。”⾼祖于是作罢。 不久柳裘去世,⾼祖悲伤了很久,谥他“安”儿子柳惠继承爵禄。 ○皇甫绩韦纮 皇甫绩字功明,定安朝那人。 祖⽗皇甫穆,魏国的陇东太守。 ⽗亲皇甫道,北周的湖州刺史、雍州都督。 皇甫绩三岁就成了儿孤,为外祖⽗韦孝宽所养育。 他曾与诸位表兄下棋,韦孝宽因他懒于学业,对他很严,但可怜他是儿孤,年纪又小,特别原谅他。 皇甫绩叹气说:“我没有⽗⺟教训,养在外祖⽗家,如不克己律己,自我勉励,怎能成人?”他十分 ![]() ![]() 孝宽听说此事,对着他流泪。 他于是精心好学,略涉经书史书。 北周武帝在当鲁公时,引皇甫绩为侍读。 建德初,他转任宮尹中士。 周武帝曾在云 ![]() 卫刺王造反作 ![]() 皇甫绩听说大难,急忙赴难,在玄武门遇上皇太子。 太子下楼来,拉着皇甫绩的手,悲喜 ![]() 武帝听说此事,嘉奖皇甫绩,升他为小宮尹。 宣政(578)初,录他前后功勋,封他为义 ![]() 周宣帝去世后,隋⾼祖总理万机,皇甫绩对此有功,这事记载在《郑译传》里。 升为上开府,转任內史中大夫,晋爵为郡公爵,食邑千户。 不久授他为大将军。 开皇元年(581),出京任豫州刺史,增加食邑,连前总共二千五百户。 继而授他为都官尚书。 几年后,转任晋州刺史。 将赴任,跪拜⾼祖说:“我实在平庸,见识浅,对国家无益。 因此常想赴难以报国家的大恩。 现在陈国还在,按我看来,有三个条件,可以灭他。”皇上问其缘故,皇甫绩回答说:“以大呑小,这是一;以有道伐无道,这是二;接纳陈国的叛臣萧岩,对我国有供词,这是三。 陛下若命鹰扬之将,我请求参加其中,出点头发丝那么大的小力。”皇上嘉奖其壮志,慰劳他,而打发他去。 平定陈国后,授他为苏州刺史。 ⾼智慧等人在江南造反,苏州州民顾子元发兵响应,因此让他进攻皇甫绩。 两边相持了八十天。 顾子元一向感 ![]() 皇甫绩在给顾子元的信里说:“皇上承受天命,与神灵相通,受禅于北周,抛弃⼲戈。 大隋国东边超过了蟠木,东方朔也未去过;西边包括了流沙,张骞都没去过;北边到⻩龙府之外,与各酋长来往;南边到了葱岭、榆关,那里的百姓下跪,请求派官吏去治理。 金陵的百姓,死而复生;吴郡、会稽的臣民,⽩骨上又出生了⾁。 你们只应感恩戴德,放声歌唱,怎能够自比疯狗,反咬主人。 你不是我的臣民,何必尽上酒之礼?我是大隋国的将领,何必与你搞外 ![]() ![]() 你要好好地想想你的活路,并晓谕百姓,如能 ![]() 杨素的援兵也到了,合兵打破了叛军。 授皇甫绩为信州总管、十二州诸军事。 不久因病请求退休,有诏调他回京,赐他御药。 宮中的使者去看望他,络绎不绝,相望于道。 在家中去世,时年五十二岁。 谥号叫“安” 他儿子皇甫亻思继承爵位。 大业年中(605~616),皇甫亻思官至尚书主爵郞。 ○卢贲 卢贲字子征,涿郡范 ![]() ⽗亲卢光,北周国的开府、燕郡公。 卢贲略略读了点书,对音律颇有所知。 北周武帝时,卢贲袭爵为燕郡公,食邑一千九百户。 后来历任鲁 ![]() 平定北齐有功,增加食邑四百户,转任司武上士。 当时隋⾼祖为大司武,卢贲知道⾼祖是非常人物,与他深深地 ![]() 周宣帝继位后,加授卢贲开府。 ⾼祖刚受宣帝托付总理朝政时,群情还不一致。 ⾼祖就把卢贲引到自己⾝边。 ⾼祖将到东宮去,文武百官都不知他的去向。 ⾼祖悄悄地让卢贲部署人马,然后召来百官,对他们说:“想求富贵的,就跟我来。”大臣们议论纷纷,有的想跟着去,有的想离开。 卢贲率兵赶到,大臣都不敢动。 ⾼祖出崇 ![]() 卢贲晓谕他们,仍不行。 卢贲张目呵斥,卫士才让开。 继而⾼祖才得进东宮。 卢贲总是守卫在⾼祖⾝边。 后⾼祖问他,他说:“周朝的气数已完了,天人之望,实归于明公您。 望早点应天顺民。 天给您,您不要,就会反受其咎。”⾼祖深以为然。 ⾼祖受禅后,命卢贲清点宮中,主管守卫。 卢贲于是上奏,更改周代的旗帜,另取好名。 其青龙旗、驺虞旗、朱雀旗、玄武旗、千秋旗、万岁旗等旗名,都是卢贲取的名。 不久授他散骑常侍,兼任太子左庶子、左领军、右将军。 当时⾼赹、苏威共掌朝政,卢贲心里很不服气。 柱国刘⽇方当时被疏远猜忌,卢贲因此劝上柱国元谐、李询、华州刺史张宾等人,谋划废了⾼赹、苏威,五个人共同辅佐朝政。 又因晋王杨广是皇上的爱子,谋划废立太子。 又私下里对皇太子说:“卢贲想拜谒殿下,又怕皇上谴责,请明⽩我的区区之心。”计谋怈露,皇上穷追此事。 刘⽇方等人把罪过全推在张宾、卢贲⾝上。 大臣们上疏要处死这两个人。 皇上因他们是创业登基前的朋友,不忍心杀他们,把他们都削职为民。 张宾不久就死了。 一年多后,卢贲恢复爵位,任检校太常卿。 卢贲因古乐宮悬七八,损益不同,历代的通儒,又没个一致的说法,于是上表说:“殷商人以前,通行用五音。 周武王灭商,得到鹑火、天驷之应,其音于是用七种。 汉代,又加上应钟,所以十六枚而在一… 郑玄注《周礼》,以二八十六为… 这样,那么七音、八音的意义,由来很久远了啊。 但世有沿⾰,取舍不同。 到了北周武帝,又改为用七音,以林钟为宮。 那音乐,是治天下的 ![]() 因此吴公子季札观乐而辨别兴亡。 那么,音乐是动天地、感鬼神的。 情发于心中,变为声音,治 ![]() 北周武帝以林钟为宮,大概是周代将亡的征兆。 而且林钟是⻩钟派生的。 ⻩钟是君,而在臣之下,明明是大隋得天下的征兆。 又, ![]() 这实在是冥冥之中的事与人事相符,与一般的人事无关。 伏请陛下治理天下,道逾前王,功成作乐,比以前更加灿烂。 我听说,五帝不相沿袭音乐,三王不相沿袭礼仪,这大概是因为要随时改制,而不失雅正之道。”皇上最后听了他的,就改七音为八音,以⻩钟为宮。 有诏令卢贲与仪同杨庆和删定北周、北齐音律。 不久,授卢贲为郢州刺史,继而转任虢州刺史。 后任怀州刺史,挖沁⽔东流,名叫“利民渠” 又流⼊温县,名叫“温润渠”以灌溉盐碱地,百姓靠渠得利。 几年后,转任齐州刺史。 百姓闹饥荒,粮价猛涨。 卢贲不让别人卖粮,但自己却去卖,因此被削职为民。 后来,卢贲随皇上到东都洛 ![]() 皇上闲谈时对卢贲说:“我刚当大司马的时候,你对我推心置腹。 我当丞相后,你常在我⾝边。 我与你可以说是老朋友了。 你若没有过错,地位当与⾼赹相同。 因你与叛逆 ![]() 但我念你往⽇的 ![]() 几天后,与皇上 ![]() 他又自叙功绩,口出怨言。 皇上大怒,对群臣们说:“我将给卢贲一个州,我看他不能再重用了!”后来,皇太子为他说:“这些人都有佐命开国之功,虽然他们品 ![]() ![]() 没有刘⽇方、郑译和卢贲、柳裘、皇甫绩等人,那么我就不会到今天这个样子。 但这些人都是反复无常的家伙。 在周宣帝时,他们凭着无赖而得宠。 到宣帝病重时,颜之仪等人请求用宗室的王爷辅政,这些人行诈,宣帝才让我辅政。 我想治天下,他们又想捣 ![]() 所以刘⽇方谋反于前,郑译为巫惑于后。 像卢贲这些家伙,心里总是不満的。 用他们吧,他们又不谦逊;不用吧,又会招来他们的怨恨。 是他们难得让人信任,不是我抛弃他们。 众人见了这些,也许有人私下议论,说我对不起功臣,其实不然。”苏威进言说:“汉光武帝 ![]() 皇上仁爱,再用此法来安顿他们吧。”皇上说:“行。”于是废卢贲于家。 卢贲这年去世,时年五十四岁。 mGuxS.cOM |
上一章 隋书 下一章 ( → ) |
蘑菇小说网免费为书迷提供作者魏征等的小说隋书在线以及隋书免费阅读,隋书未删减免费阅读,想要阅读更多与隋书在线免费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历史小说请持续收藏蘑菇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