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未删减免费阅读
|
![]() |
|
蘑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隋书 作者:魏征等 | 书号:10197 时间:2017/3/26 字数:17879 |
上一章 卷七 下一章 ( → ) | |
李德林子百药 李德林,字公辅,博陵安平人也。祖寿,湖州户曹从事。⽗敬族,历太学博士、 镇远将军。魏孝静帝时,命当世通人正定文籍,以为內校书,别在直閤省。德林幼 聪敏,年数岁,诵左思《蜀都赋》,十余⽇便度。⾼隆之见而嗟叹,遍告朝士,云: “若假其年,必为天下伟器。”鄴京人士多就宅观之,月余,⽇中车马不绝。年十 五,诵五经及古今文集,⽇数千言。俄而该博坟典, ![]() ![]() ![]() ![]() 任城王湝为定州刺史,重其才,召⼊州馆。朝夕同游,殆均师友,不为君民礼 数。尝语德林云:“窃闻蔽贤蒙显戮。久令君沈滞,吾独得润⾝,朝廷纵不见尤, 亦惧明灵所谴。”于是举秀才⼊鄴,于时天保八年也。王因遗尚书令杨遵彦书云: “燕赵固多奇士,此言诚不为谬。今岁所贡秀才李德林者,文章学识,固不待言, 观其风神器宇,终为栋梁之用。至如经国大体,是贾生、晁错之俦;雕虫小技,殆 相如、子云之辈。今虽唐、虞君世,俊乂盈朝,然修大厦者,岂厌夫良材之积也? 吾尝见孔文举《荐祢衡表》云:‘洪⽔横流,帝思俾乂。’以正平比夫大禹,常谓 拟谕非伦。今以德林言之,便觉前言非大。”遵彦即命德林制《让尚书令表》,援 笔立成,不加治点。因大相赏异,以示吏部郞中陆卬。卬云:“已大见其文笔,浩 浩如长河东注。比来所见,后生制作,乃涓浍之流耳。”卬仍命其子乂与德林周旋, 戒之曰:“汝每事宜师此人,以为模楷。”时遵彦铨衡,深慎选举,秀才擢第,罕 有甲科。德林 ![]() ![]() 魏收与 ![]() ![]() ![]() ![]() 摄之与相,其义一也。故周公摄政,孔子曰“周公相成王”;魏武相汉,曹植 曰“如虞翼唐”或云⾼祖⾝未居摄,灼然非理。摄者专赏罚之名,古今事殊,不 可以体为断。陆机见舜肆类上帝,班瑞群后,便云舜有天下,须格于文祖也, ![]() 或以为书元年者,当时实录,非追书也。大齐之兴,实由武帝,谦匿受命,岂 直史也?比观论者闻追举受命之元,多有河汉,但言追数受命之岁,情或安之。似 所怖者元字耳,事类朝三,是许其一年,不许其元年也。案《易》“⻩裳元吉” 郑玄注云:“如舜试天子,周公摄政。”是以试摄不殊。《大传》虽无元字,一之 与元,无异义矣。《舂秋》不言一年一月者, ![]() ![]() ![]() 陆机称元纪立断,或以正始,或以嘉平。束皙议云,⾚雀⽩鱼之事。恐晋朝之 议,是并论受命之元,非止代终之断也。公议云陆机不议元者,是所未喻,愿更思 之。陆机以刊木著于《虞书》,龛黎见于商典,以蔽晋朝正始、嘉平之议,斯又谬 矣。唯可二代相涉,两史并书,必不得以后朝创业之迹,断⼊前史。若然,则世宗、 ⾼祖皆天保以前,唯⼊魏氏列传,不作齐朝帝纪,可乎?此既不可,彼复何证! 是时中书侍郞杜台卿上《世祖武成皇帝颂》,齐主以为未尽善,令和士开以颂 示德林。宣旨云:“台卿此文,未当朕意。以卿有大才,须叙盛德,即宜速作,急 进本也。”德林乃上颂十六章并序,文多不载。武成览颂善之,赐名马一匹。三年, 祖孝徵⼊为侍中,尚书左仆 ![]() ![]() 及周武帝克齐,⼊鄴之⽇,敕小司马唐道和就宅宣旨慰喻,云:“平齐之利, 唯在于尔。朕本畏尔逐齐王东走,今闻犹在,大以慰怀,宜即⼊相见。”道和引之 ⼊內,遣內史字文昂访问齐朝风俗政教、人物善恶,即留內省,三宿乃归。仍遣从 驾至长安,授內史上士。自此以后,诏诰格式,及用山东人物,一以委之。武帝尝 于云 ![]() 宣帝大渐,属⾼祖初受顾命,邗国公杨惠谓德林曰:“朝廷赐令总文武事,经 国任重,非群才辅佐,无以克成大业。今 ![]() ![]() ![]() ![]() ![]() 初,将受禅,虞庆则劝⾼祖尽灭宇文氏,⾼颎、杨惠亦依违从之。唯德林固争, 以为不可。⾼祖作⾊怒云:“君读书人,不⾜平章此事。”于是遂尽诛之。自是品 位不加,出于⾼、虞之下,唯依班例授上仪同,进爵为子。开皇元年,敕令与太尉 任国公于翼、⾼颎等同修律令。事讫奏闻,别赐九环金带一 ![]() ![]() ![]() 五年,敕令撰录作相时文翰,勒成五卷,谓之《霸朝杂集》。序其事曰: 窃以 ![]() ![]() ![]() ![]() ![]() ![]() ![]() ![]() ![]() ![]() ![]() ⾼祖省读讫,明旦谓德林曰:“自古帝王之兴,必有异人辅佐。我昨读《霸朝 集》,方知感应之理。昨宵恨夜长,不能早见公面。必令公贵与国始终。”于是追 赠其⽗恆州刺史。未几,上曰:“我本意 ![]() 德林以梁士彦及元谐之徒频有逆意,大江之南,抗衡上国。乃著《天命论》上 之,其辞曰: 粤若邃古,玄⻩肇辟,帝王神器,历数有归。生其德者天,应其时者命,确乎 不变,非人力所能为也。龙图鸟篆,号谥遗迹,疑而难信,缺而未详者,靡得而明 焉。其在典文,焕乎缃素,钦明至德,莫盛于唐、虞,贻谋长世,莫过于文、武。 大隋神功积于文王,天命显于唐叔。昔邑姜方娠,梦帝谓己:“余命而子曰虞,将 与之唐,而蕃育其子孙。”及生,有文在其手曰“虞”遂以命之。成王灭唐而封 太叔。又唐叔之封也,箕子曰:“其后必大。”《易》曰:“崇⾼富贵,莫大于帝 王。”《老子》谓:“域內四大,王居一焉。”此则名虞与唐,美兼二圣,将令其 后必大,终致唐、虞之美,蕃育子孙,用享无穷之祚。 逮皇家建国,初号大兴,箕子必大之言,于兹乃验。天之眷命,悬属圣朝,重 耳区区,岂⾜云也!有娀玄鸟,商以兴焉;姜嫄巨迹,周以兴焉;邑姜梦帝,隋以 兴焉。古今三代,灵命如一,本枝种德,奕叶丕基。佐⾼帝而灭楚,立宣皇以定汉。 东京太尉,关西孔子,生感遗鳣之集,殁降巨鸟之奇,累仁积善,大申休命。太祖 ![]() ![]() ![]() ![]() ![]() ![]() ![]() 若夫天下之重,不可妄据,故唐之许由,夏之伯益,怀道立事,人授而弗可也。 轩初四帝,周余六王,藉世因基,自取而不得也。孟轲称仲尼之德过于尧、舜,著 述成帝者之事,弟子备王佐之才,黑不代苍,泣麟叹凤,栖栖汲汲,虽圣达而莫许 也。蚩尤则⻩帝抗衡,共工则黑帝勍敌,项羽诛秦摧汉,宰割神州,角逐争驱,尽 威力而无就也。其余欻起妖妄,曾何⾜数!贼子逆臣,所以为 ![]() 众星共极,在天成象。夙沙则主虽愚蔽,民尽知归;有苗则始为跋扈,终而大 服。汉南诸国,见一面以从殷;河西将军,率五郡以归汉。故能招信顺之助,保太 山之安。彼陈国者,盗窃江外,民少一郡,地减半州,遇受命之主,逢太平之⽇, 自可献土衔璧,乞同溥天。乃复养丧家之疹,遵颠覆之轨,趑趄吴越,仍为匪民。 虽时属大道,偃兵舞戚,然国家当混一之运,金陵是殄灭之期,有命不恆,断可知 矣。房风之戮,元⻳匪遥;孙皓之侯,守株难得。 ![]() 德林自隋有天下,每赞平陈之计。八年,车驾幸同州,德林以疾不从。敕书追 之,书后御笔注云:“伐陈事意,宜自随也。”时⾼颎因使⼊京,上语颎曰:“德 林若患未堪行,宜自至宅,取其方略。”⾼祖以之付晋王广。后从驾还,在途中, ⾼祖以马鞭南指云:“待平陈讫,会以七宝装严公,使自山东无及之者。”及陈平, 授柱国、郡公,实封八百户,赏物三千段。晋王广已宣敕讫,有人说⾼颎曰:“天 子画策,晋王及诸将戮力之所致也。今乃归功于李德林,诸将必当愤惋,且后世观 公有若虚行。”颎⼊言之,⾼祖乃止。 初,大象末,⾼祖以逆人王谦宅赐之,文书已出,至地官府,忽复改赐崔谦。 上语德林曰:“夫人 ![]() ![]() ![]() ![]() ![]() ![]() ![]() ![]() ![]() 德林美容仪,善谈吐,齐天统中,兼中书侍郞,于宾馆受国书。陈使江总目送 之曰:“此即河朔之英灵也。”器量沉深,时人未能测,唯任城王湝、赵彦深、魏 收、陆遝大相钦重,延誉之言,无所不及。德林少孤,未有字,魏收谓之曰:“识 度天才,必至公辅,吾辄以此字卿。”从官以后,即典机密, ![]() ![]() 有子曰百药,博涉多才,词藻清赡。释巾太子通事舍人,后迁太子舍人、尚书 礼部员外郞,袭爵安平县公,桂州司马。炀帝恶其初不附己,以为步兵校尉。大业 末,转建安郡丞。 史臣曰:德林幼有 ![]() ![]() 译文 李德林,字公辅,博陵安平人。 祖⽗李寿,曾任湖州的户曹从事。 ⽗亲李敬族,历任太学博士、镇远将军。 魏孝静帝年间(534~550),令当时知识渊博的人审定文献典籍,让李敬族校书,隶属于直阁省。 李德林年幼时,天资聪慧,只有几岁时,读左思的《蜀都赋》,十多天就烂 ![]() ⾼隆之见了,非常惊叹,把这事告诉了朝中人士,说道:“如果给他时⽇,将来一定会成为天下杰出的人才。”邺京许多有名望的人士,都来到他家探视,一个多月间,每天来访的车马不断。 十五岁时,就开始阅读五经及古今的文集,每天阅读几千字。 不久对于古代典籍、天文地理、 ![]() ![]() 他还擅长写作,文辞恳切且思路通畅,魏收曾经当着⾼隆之的面,对他的⽗亲说:“您这个孩子的文章,终究将承继温子升。”⾼隆之听后,大笑着说:“魏常侍您未免太嫉妒贤才了,为什么不近比老、彭,却远拿温子升来比!”李德林十六岁时,⽗亲去世,他亲自驾着灵车,回故乡安葬。 当时正是严冬季节,他只穿着单薄的孝服,并⾚着脚,州里的人因此更加敬慕他。 博陵豪族中有个叫崔谌的,是当朝仆 ![]() 他准备从自己家里前往李德林家吊丧,两家相距十几里,跟随的人有几十人,他缩减跟随的人员。 等到了李德林家门,跟随的只五个人,说这样不会使李德林责怪我太炫耀。 李德林家境贫寒,经历坎坷,而且他的⺟亲多病,就在家潜心研读典籍,再没有做官的心思。 后来,他⺟亲的病略微好了点,就 ![]() 任城王⾼氵皆做了定州的刺史,看重李德林的才能,把他召⼊州府。 他们俩早晚相随,几乎成了师生和朋友,不拘于君民间的礼仪。 ⾼氵皆曾经对李德林说:“我私下里听说埋没人才就应受戮。 让你长时呆在我⾝边,得不到官职,而只让我自⾝受益,纵然朝廷不怪罪于我,也害怕受到神灵的谴责。”于是李德林被举荐为秀才,送⼊邺京,当时是天保八年(558)。 任城王给尚书令杨遵彦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燕赵本来多奇才,这话确实不错。 今年所选拔的秀才李德林,文章学识,自不必多说,只看他的风度神采,就知他终究会成为栋梁之材。 至于说到他治理国家的本领,可与贾谊、晁错同列;作文赋诗的能力,可与相如、子云相比。 即使尧舜临世,贤才豪杰満朝,然而建造大厦的人,怎么会嫌栋梁太多呢。 我曾见孔文举的《荐祢衡表》中说道:‘洪⽔泛滥,帝思贤佐。’拿正平来比大禹,常觉比得不伦不类。 现在拿李德林来说,便会觉得这句话并不过分。”杨遵彦随即令李德林起草《让尚书令表》,他拿起笔,顷刻间写成,不做丝毫更改。 杨遵彦因此十分欣赏他的才能,便把表给吏部郞中陆。。看。 陆。。看后说:“可以明显地看出他的文章风格,浩浩 ![]() ![]() 以前所见后生写的文章,与李德林的文章相比,只不过是涓涓细流而已。”于是陆。。让他的儿子陆。。早晚与李德林相随,并告诫他的儿子道:“你做每件事,都应师法这个人,把他作为你的楷模。”当时杨遵彦主管选拔人才的事务,他非常谨慎地选拔,举行秀才试考,很少有甲等成绩的。 而李德林所回答的五道试题,都为上等,被授为殿中将军。 这官职是西省的一个闲职,不是他所期望的,又加上当时处于天保末世,于是称病还乡,闭门谢客,以保持自己的品节。 乾明元年(560),杨遵彦奏请皇上,让李德林⼊朝商议国事。 皇建初年,皇上降诏在各地搜罗人才,他再次被迫到晋 ![]() 这时,长广王做了丞相,驻守在邺下。 李德林奉旨回到京城,与散骑常侍⾼元海等,共同掌管军国大事。 长广王召见了他,并授他为丞相府行参军。 不久,长广王继帝位,李德林被授为奉朝请,在舍人省值夜班。 河清年间(562~565),被授为员外散骑侍郞,掌管齐帅的事务,在机密省值班。 天统初年,李德林被授为给事中,在中书省值班,掌管诏诰文书,不久任中书舍人。 武平初年,升为通直散骑侍郞,又奉命与中书侍郞宋士素,副侍中赵彦深一起掌管军国机密。 不久因⺟亲去世而离职,五天颗米不进、滴⽔不沾。 因此发热病,浑⾝生疮,还是哀哭不绝。 许多为官的好友,像陆骞、宋士素,名医张子彦等,亲自替他调制汤药。 但李德林不愿喝,浑⾝红肿,几天过去,竟出人意料病愈了,⾝体很快恢复。 大家都说是因他的一片孝心,感动天地所致。 太上博士巴叔仁奏述了他的事迹,受到了朝廷的嘉奖。 守孝刚満一百天,不许他再守孝,让他复出。 李德林因为自己久病,⾝体羸弱,急忙奏请辞官归乡。 当时中书侍郞杜台卿奏《世祖武成皇帝颂》,齐主认为没能尽善尽美,令和士开把文章给李德林看。 并降旨道:“杜台卿的这篇文章,不中朕意。 因你有才华,一定要多记述皇恩盛德,应速速作成,马上送来。”李德林于是进献颂书十六章并加上序,文献多不做记载。 武成帝看了文章,点头称好,赐给李德林名马一匹。 武成三年(561),祖孝徵⼊朝做了侍中,尚书左仆 ![]() 朝中有原来被祖孝徵所厚待的官员,离间李德林与他的关系,说他是赵彦深的 ![]() 祖孝徵却说:“李德林滞留于绛⾐微职已很久,我常常抱怨赵彦深厚待贤才不够。 內省文书,正好可以委托给他。 不久就可以看到他很好地处理事务,不可毫无 ![]() ![]() 齐主留心天下的好文章,召他进⼊文林馆。 又令他与⻩门侍郞颜之推二人共同管理文林馆的事务。 武成五年(563),诏令他与⻩门侍郞李孝贞、中书侍郞李若共同管理署敕宣旨的事务。 不久又升任通直散骑常侍,兼中书侍郞。 隆化年间,被授为假仪同三司。 承光年间,被授为仪同三司。 等到周武帝攻克北齐,进⼊邺下的那天,诏令小司马唐道和来到李德林家,宣读圣旨晓谕慰抚,说道:“攻打北齐的好处,只在于得到你,朕本来害怕你跟随齐王往东退却,现听说你尚在,大可安慰我的心怀,应该立即⼊朝相见。”唐道和引他进⼊朝廷,派內史宇文昂查问齐朝的风俗教化、人物品 ![]() 不久仍让他随驾到长安,封他为內史上士。 从此以后,诏诰文书,以及任用山东的人,一律委托给他。 武帝曾经在云 ![]() 哪知今天得到他为我效力,又为我做了文书,非同一般。”神武公纥⾖陈颜回答道:“臣听说贤明的君主,得到麒麟凤凰是吉祥的征兆,是圣德所致,不是一般人力所能做到的。 瑞物即使得到,也不堪使用,如果李德林来为您效劳,也是陛下您的圣德所致,有大才可用,无所不能,远远地胜过得到麒麟凤凰。”武帝大笑着说:“确实如您所言。”宣政末年(578),被授为御正下大夫。 大象初年,赐成安县男爵。 周宣帝病势加剧,嘱托隋⾼祖受顾命辅佐少主。 邗国公杨惠对李德林说:“朝廷赐令您总管文武方面的大事,治理国家任务重大,如无群才辅佐,难以完成大业。 现在想与您共同管理国家大事,请一定不要推辞。”李德林听了,非常⾼兴,于是回答道:“德林虽平庸怯懦,但也还有一片⾚诚。 如果您曲意提升奖赏我,一定愿以死来报答。”⾼祖听后十分⾼兴,当即召见他一起说话。 起初刘⽇方、郑译伪造诏书,召⾼祖为顾命大臣,以辅佐少主,而统管內外兵马事务。 各位将领已奉旨,全归⾼祖管辖。 郑译、刘⽇方商议,想授⾼祖为冢宰,郑译自己做大司马,刘⽇方也想做小冢宰。 ⾼祖悄悄地问李德林:“我该怎么处理这事呢?”李德林回答说:“您最好做大丞相,假⻩钺,统辖內外各种军务。 不这样,无以制服众人心。”等到给周宣帝发丧之时,就按李德林所说的办了。 以郑译为相府长史,加上內史上大夫,刘⽇方只做了丞相府司马。 郑译、刘⽇方因此心中不平。 以李德林为丞相府属,兼仪同大将军。 不久,有三方挑起战 ![]() 各种军事文书,早晚填写不断。 一天之中,动不动超过上百件。 有时战机紧急,几件事要同时处理,李德林就口授给几个人,意思各自不同,但从不加以修改,而准确无误。 郧公韦孝宽为东道元帅,统率军队驻扎在永桥,被沁⽔泛滥所阻,兵马不能渡。 长史李询写来密信说:“大将梁士彦、宇文忻、崔弘度都接收了尉迟迥的饷金,军中议论纷纷,人心 ![]() 李德林却献计道:“您与各位将领,都是国家的贵臣,现在还不能使他们俯首受制,现在只是假借皇帝的威信,得到统帅各位将领的权力。 怎么知道后来派遣的将领,一定能尽忠,而以前所派遣的将领,却有违背之意呢?加上受金之事,虚实不明,即令更换,他们三人将惧罪,恐怕会逃去,就须把他们噤闭起来,那么郧公以下的将士,一定有惊疑之心。 况且大敌当前更换将领,是自古以来人们就感到难办的事,也是乐毅辞燕的原因,赵括也因这样使赵国招致失败。 依我的拙见,只须派您的一个心腹,机智而有韬略,为各位将领原先所信服的人,立即到军队驻扎地,让他暗查此事的真假。 纵令他们三人有异志,也一定不敢轻举妄动。”丞相顿时大悟,说道:“如果不是您阐明这些道理,险些坏了大事。”当即派⾼赹骑马飞奔,前往军队驻扎地,作为各位将领的统率,最后立了大功。 凡李德林策划的谋略,大多都是这类。 进而被授为丞相府从事內郞。 ⾼祖继位之际,相国总统百揆、九锡大礼及诏策笺表各种表章诏书,都是李德林起草的。 ⾼祖登基那天,授李德林为內史令。 起初,准备接受禅让,虞庆则劝⾼祖先全部消灭宇文氏,⾼赹、杨惠也违背自己的本意赞同此议。 只有李德林固执争辩,认为不能这样做。 ⾼祖变了脸⾊怒道:“你是读书人,不可以参与这件事。”于是就全部消灭了宇文氏。 自此官品不升,降到⾼赹、虞庆则的下面,只按分赐的惯例授了上仪同,晋升为子爵。 开皇元年(581),诏令李德林与太尉任国公于翼、⾼赹等共同制定律令。 完成后奏知皇上,赐赠九环金带一副,骏马一匹,赏赐他对旧律令的增删之功。 律令颁布之后,苏威每每想更改其中的条例。 李德林认为律令已经颁布,按理必须统一,纵使有些小的错误或纰漏,不到损政害民的地步,就不能频繁的更改。 苏威又奏请五家百设置一个乡正,让他们管理民间诉讼。 李德林认为本来就应该废黜乡官判事,因为他们在乡里有內外亲属,剖析评断不公平,现在却设乡正专门管理五家百民事纠纷,恐怕为害更深。 况且现在的吏部,总管人才的选拔,而天下不过几百个县,在六七百万户中,精心选拔出来的几百个县令,有些还不可能称职,而想在一乡之內,选拔一个能管理五家百纠纷的人,恐怕一定难以找到。 又加上有些偏僻小县, ![]() 于是,皇上诏令內外群官,到东宮共同商议,从皇太子以下的官员,大都赞同李德林的意见。 苏威又说可以废除郡制,李德林对他道:“制定律令时,你为何不提出废除郡制好呢?现在律令刚颁布出来,难道可以随便更改吗?”而⾼赹赞同苏威的意见,妄说李德林凶狠暴戾,固执己见。 因此⾼祖全部采纳了苏威的建议。 开皇五年(585),皇上诏令李德林写篇文章,记述他做宰相时的国家大事,完成后,编为五卷,命名为《霸朝杂集》。 ⾼祖读完后,第二天早晨对李德林说:“自古以来,无论哪个帝王的兴盛,一定都有奇才贤士辅佐。 我昨天读了您的《霸朝杂集》,才知道因皇上盛德而感动天地降贤人于世的道理。 昨晚嫌夜太长,使我不能早早地见到您的面。 我一定要让您处于尊贵的地位,与国家相始终。”于是追封李德林的⽗亲为恒州刺史。 不久,皇上又说道:“我本来想使他更加显贵。”又追赠他的⽗亲为定州刺史、安平县公,谥号为孝。 让李德林承袭。 李德林本来少年就有才名,现在又⾝居显贵,所写的文章,广泛流传于世。 有些不知道他的人,还以为他是古人呢。 李德林因为梁士彦和元谐之流,经常表露出叛逆朝廷的意向,想在大江以南,与国家抗衡,于是写了《天命论》呈给皇上。 李德林自隋拥有天下,经常进献攻打陈国的计谋。 开皇八年(588),皇辇幸临同州,李德林因病不能随驾。 皇上下了一道诏书召他,信后亲笔写着:“攻打陈的事宜,最好你能亲自来。”正赶上⾼赹有使命要回京,皇上对⾼赹说:“李德林如果因病不能来,最好你去他家听取攻打陈的方略。”⾼祖把李德林献的计谋 ![]() 后来随他辇驾归京城,在途中,⾼祖用马鞭指着南边说:“等到攻取陈之后,应当用七宝服来装扮你,使你在太行以东,没有人赶得上你。”等到攻占了陈,封李德林为柱国、郡公,分封食邑八百户,赏布帛三千段。 晋王杨广宣读圣旨已毕,有人对⾼赹说:“皇上出谋划策,晋王及各位将领,齐心合力攻占了陈,现在却归功于李德林,各位将领一定会愤恨,并且后世的人,也会叹息您⽩⽩地攻占了陈国。”⾼赹⼊宮把这些言论告诉了皇上,⾼祖就罢除了前令。 起初,⾼祖在大象末年,把逆贼王谦原来的住宅赐给了李德林,文书已下,到了住宅所在地,忽然皇上又改赐给崔谦。 皇上告诉李德林,说:“那个人想要王谦的住宅,准备给他的舅弟。 对您没有什么丝毫影响,不必与他争,您可以另选择一套好的住宅。 如果都不称意,就别为您营建,并可寻找庄店作替换。”于是李德林上奏,拿逆贼⾼阿那肱在卫国县八十个市店,替换王谦的住宅。 开皇九年(589),皇上到晋 ![]() 正赶上苏威奉旨从长安来,向皇上奏道:“⾼阿那肱是 ![]() 李德林虚构事实欺骗人,虚妄奏请搬⼊。”李圆通、冯世基等人又进言道:“这些市店,收利如同食邑千户,请计算时⽇追回这些赃款。”皇上因此责怪李德林,李德林请他们查看⾼氏的文簿记载,并说明原来打算换宅的心意,皇上不听,就追回了全部市店给当地的居民。 从此更加讨厌他。 开皇十年(590),虞庆则等人从函⾕关以东巡察而回,都上奏道:“五百户设立一个乡正,专管民事纠纷,对民人没有好处。 他们凭自己的爱憎徇私枉法,公开接受贿赂。”皇上就下令废除。 李德林又进谏道:“这件事,我本来认为不可这样做。 既然已经设置了,又突然废除,政令不统一,早晨颁布,晚上就要撤销,全然不是帝王立法的常理。 我希望陛下对于这类总想随意更改法令的人,立即以军法处置。 不这样,人们就会议论不已。”⾼祖于是发怒大骂道:“你想让我做王莽那样的暴君吗?”当初,李德林说他的⽗亲是太尉谘议,以此获取赠官,李元 ![]() 到这时,李德林又在朝廷上忤逆了皇上的旨意,皇上因而历数他道:“你作为內史,掌管我的机密大事,就不应频频地⼲预政事,让人觉得你心地不宽阔。 难道你没有自知之明吗?我正用孝来治理天下,害怕它废缺,所以立五教来弘扬它。 而你却说孝出于人的天 ![]() 这样看来,孔子就不该著《孝经》了。 你又撒谎获取市店,妄加自己⽗亲的官职,我确实心怀忿恨,一直没有说出来。 现在应把你遣到一个州中去任职。”因此贬他为湖州刺史。 李德林叩拜谢罪道:“我不敢希望再任內史令了,只请给我一个闲散的官职。 等陛下登封告成之时,好让我一观那时的盛况,然后回我故土,死而无憾。”皇上没有答允,他转任怀州刺史。 在怀州,逢大旱,李德林责成民人挖井灌溉田地,空废劳力,竟然无丝毫裨益,被考司所贬。 过了一年多,李德林去世,时年六十一岁。 追赠为大将军、廉州刺史,谥号文。 等到将要安葬时,皇上诏令羽林一百人,并派了一班鼓吹手,以供丧事之用。 赐布帛三百段、粟米一千石,以牛、羊、豕三牲作太牢来祭奠他。 李德林仪表堂堂,善于谈吐,齐朝天统年间(565~569),兼任中书侍郞,在宾馆里接受陈国的国书,当时,陈国使者江总看到他后,称赞他道:“他是河朔的英才啊。”李德林涵养极深,当时没有人能测量得出来。 只有任城王⾼氵皆、赵彦深、魏收、陆。。等人十分钦重他,对他的赞誉之词,无所不至。 李德林年少时就成了儿孤,没有字,魏收对他说:“你有天才般的学识,一定可以官至公辅,我就用这两个字送给你作字。”进⼊仕途之后,他就掌管军国机密。 他 ![]() 他曾说古人不言温和敦厚地做人,又何⾜称道呢。 他年少之时就以有才学被世人所知,等到地位、名望渐⾼,就有伤于太自负,一些争名之流,更以谗言毁谤他,所以他虽辅佐帝王创业,却十多年间,竟然不见升职。 他一生所著的文章,编纂为八十卷,遇上动 ![]() 他奉旨撰写《齐史》,未完成就去世了。 史臣说:李德林年幼时,就有⾼尚的思想品质和志趣,博学多才,在邺中很有名望,声名远扬到函⾕关以西。 隋朝霸业初创之时,积极佐助献谋,各种紧急战书、帝王诏书,繁复 ![]() 君臣和睦相处,自然会平步青云。 不担心没有谁知道自己,难道是一句空话吗! MgUXs.CoM |
上一章 隋书 下一章 ( → ) |
蘑菇小说网免费为书迷提供作者魏征等的小说隋书在线以及隋书免费阅读,隋书未删减免费阅读,想要阅读更多与隋书在线免费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历史小说请持续收藏蘑菇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