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未删减免费阅读
|
![]() |
|
蘑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隋书 作者:魏征等 | 书号:10197 时间:2017/3/26 字数:21718 |
上一章 卷二十七 下一章 ( → ) | |
○王韶 王韶,字子相,自云太原晋 ![]() ![]() ![]() ![]() ![]() 晋王广之镇并州也,除行台右仆 ![]() ![]() ![]() ![]() 开皇十一年,上幸并州,以其称职,特加劳勉。其后,上谓韶曰:“自朕至此, 公须鬓渐⽩,无乃忧劳所致?柱石之望,唯在于公,努力勉之!”韶辞谢曰:“臣 比衰暮,殊不解作官人。”⾼祖曰:“是何意也?不解者,是未用心耳。”韶对曰: “臣昔在昏季,犹且用心,况逢明圣,敢不罄竭!但神化精微,非驽蹇所逮。加以 今年六十有六,桑榆云晚,比于畴昔,昏忘又多。岂敢自宽,以速⾝累,恐以衰暮, 亏紊朝纲耳。”上劳而遣之。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仍为长史。岁馀,驰驿⼊京,劳 敝而卒,时年六十八。⾼祖甚伤惜之,谓秦王使者曰:“语尔王,我前令子相缓来, 如何乃遣驰驿?杀我子相,岂不由汝琊?”言甚凄怆。使有司为之立宅,曰:“往 者何用宅为,但以表我深心耳。”又曰:“子相受我委寄,十有馀年,终始不易, 宠章未极,舍我而死乎!”发言流涕。因命取子相封事数十纸,传示群臣。上曰: “其直言匡正,裨益甚多,吾每披寻,未尝释手。”炀帝即位,追赠司徒、尚书令、 灵豳等十州刺史、魏国公。子士隆嗣。 士隆略知书计,尤便弓马,慷慨有⽗风。大业之世,颇见亲重,官至备⾝将军, 改封耿公。数令讨击山贼,往往有捷。越王侗称帝,士隆率数千兵自江、淮而至。 会王世充僭号,甚礼重之,署尚书右仆 ![]() ○元岩 元岩,字君山,河南洛 ![]() ![]() ![]() ![]() ![]() ⾼祖为丞相,加位开府、民部中大夫。及受禅,拜兵部尚书,进爵平昌郡公, 邑二千户。岩 ![]() ![]() ![]() ![]() ![]() ○刘行本 刘行本,沛人也。⽗瑰,仕梁,历职清显。行本起家武陵国常侍。遇萧修以梁 州北附,遂与叔⽗璠同归于周,寓居京兆之新丰。每以讽读为事,精力忘疲,虽⾐ 食乏绝,晏如也。 ![]() ![]() ⾼祖为丞相,尉迥作 ![]() ![]() ![]() 在职数年,拜太子左庶子,领治书如故。皇太子虚襟敬惮。时唐令则亦为左庶 子,太子昵狎之,每令以弦歌教內人。行本责之曰:“庶子当匡太子以正道,何有 嬖昵房帷之间哉!”令则甚惭而不能改。时沛国刘臻、平原明克让、魏郡陆慡并以 文学为太子所亲。行本怒其不能调护,每谓三人曰:“卿等正解读书耳。”时左卫 率长史夏侯福为太子所昵,尝于阁內与太子戏。福大笑,声闻于外。行本时在阁下 闻之,待其出,行本数之曰:“殿下宽容,赐汝颜⾊。汝何物小人,敢为亵慢!” 因付执法者治之。数⽇,太子为福致请,乃释之。太子尝得良马,令福乘而观之。 太子甚悦,因 ![]() ![]() ○梁毗 梁毗,字景和,定安乌氏人也。祖越,魏泾、豫、洛三州刺史,郃 ![]() ![]() ![]() ![]() 毗见左仆 ![]() ![]() 炀帝即位,迁刑部尚书,并摄御史大夫事。奏劾宇文述私役部兵,帝议免述罪, 毗固诤,因忤旨,遂令张衡代为大夫。毗忧愤,数月而卒。帝令吏部尚书牛弘吊之, 赠缣五百匹。 子敬真,大业之世,为大理司直。时帝 ![]() ○柳彧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七世祖卓,随晋南迁,寓居襄 ![]() ![]() ⾼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郞,以⺟忧去职。未几,起为屯田侍郞,固让弗许。 时制三品已上,门皆列戟。左仆 ![]() ![]() 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彧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 百姓,须任其才。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 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 垂八十,钟鸣漏尽。前任赵州,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百姓吁嗟,歌谣 満道。乃云:‘老禾不早杀,馀种秽良田。’古人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此言各有所能也。⼲子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至尊思治,无 忘寝兴,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臣死而后已,敢不 竭诚。”上善之,⼲子竟免。有应州刺史唐君明,居⺟丧,娶雍州长史库狄士文之 从⽗妹。彧劾之曰:“臣闻天地之位既分,夫妇之礼斯著,君亲之义生焉,尊卑之 教攸设。是以孝惟行本,礼实⾝基,自国刑家,率由斯道。窃以爱敬之情,因心至 切,丧纪之重,人伦所先。君明钻燧虽改,在文无变,忽劬劳之痛,成宴尔之亲, 冒此苴缞,命彼褕翟。不义不昵,《舂秋》载其将亡,无礼无仪,诗人 ![]() ![]() ![]() 右仆 ![]() ![]() 彧见近代以来,都邑百姓每至正月十五⽇,作角抵之戏,递相夸竞,至于糜费 财力,上奏请噤绝之,曰:“臣闻昔者明王训民治国,率履法度,动由礼典。非法 不服,非道不行。道路不同,男女有别,防其琊僻,纳诸轨度。窃见京邑,爰及外 州,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 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以秽嫚为 ![]() ![]() 彧尝得博陵李文博所撰《治道集》十卷,蜀王秀遣人求之。彧送之于秀,秀复 赐彧奴婢十口。及秀得罪,杨素奏彧以內臣 ![]() ![]() ![]() ![]() ![]() ○赵绰 赵绰,河东人也, ![]() ![]() ![]() ![]() ![]() ![]() ![]() ○裴肃 裴肃,字神封,河东闻喜人也。⽗侠,周民部大夫。肃少刚正有局度,少与安 定梁毗同志友善。仕周,释褐给事中士,累迁御正下大夫。以行军长史从韦孝宽征 淮南。属⾼祖为丞相,肃闻而叹曰:“武帝以雄才定合六,坟土未⼲,而一朝迁⾰, 岂天道欤!”⾼祖闻之,甚不悦,由是废于家。开皇五年,授膳部侍郞。后二岁, 迁朔州总管长史,转贝州长史,俱有能名。仁寿中,肃见皇太子勇、蜀王秀、左仆 ![]() ![]() ![]() ![]() ![]() 史臣曰:猛兽之处山林,藜藿为之不采;正臣之立朝廷,奷琊为之折谋。皆志 在匪躬,义形于⾊,岂惟纲纪由其隆替,抑亦社稷系以存亡者也。晋、蜀二王,帝 之爱子,擅以权宠,莫拘宪令,求其恭肃,不亦难乎!元岩、王韶,任当彼相,并 见严惮,莫敢为非,謇谔之风,有⾜称矣。行本正⾊于房陵,梁毗抗言于杨素,直 辞鲠气,懔焉可想。赵绰之居大理,囹圄无冤,柳彧之处宪台,奷琊自肃。然不畏 強御,梁毗其有焉,邦之司直,行本、柳彧近之矣。裴肃朝不坐,宴不预,忠诚慷 慨,犯忤龙鳞,固知嫠妇忧宗周之亡,处女悲太子之少,非徒语也。方诸前载,有 阎纂之风焉。 部分译文 ○王韶 王韶字子相,自称是太原晋 ![]() 祖⽗王谐,任原州刺史。 ⽗亲王谅,很早去世。 王韶小时即很方正文雅,颇好奇节,认识他的人,都感到很惊异。 在北周,累次因有军功而被提升,官至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后转任军正。 周武帝攻占晋州后,想班师回朝,王韶进谏说:“北齐失掉纲纪,到如今已有几代了。 老天爷奖励周王室,一战而扼其咽喉。 加上他齐国国主昏庸于上,百姓惧怕于下,取 ![]() 您正想放了他们而回去,以臣下我的糊涂想法,这很难理解,请陛下灭掉齐国。”武帝十分⾼兴,赐他缣采一百匹。 平定北齐后,他因有功升任开府,封为晋 ![]() 又赐他奴婢马匹数以万计。 任內史中大夫。 周宣帝即位,拜授他为丰州刺史,改封为昌乐县公爵。 隋⾼祖受禅后,他晋爵为项城郡公爵,食邑二千户。 转任灵州刺史,升任大将军。 晋王杨广镇守并州时,授他行台右仆 ![]() 王韶生 ![]() 王韶曾奉命出使视察长城,此后晋王就挖池塘,起假山。 王韶回来后,把晋王 ![]() ⾼祖听到此事,叹赏不已,赐他⻩金百两和后宮的四个美女。 在平定陈国的战争中,王韶以本官⾝份,兼任元帅府司马,率部取道河 ![]() 到了寿 ![]() 攻克金陵后,王韶就镇守那里。 晋王杨广班师回朝,留下王韶在石头城镇守,把后事委托给他。 一年多后,王韶调回京师,⾼祖对公卿们说:“晋王以幼稚无知,出镇藩国,如今能平定吴越,安抚江湖,这都是子相的功劳啊!”于是,王韶升任柱国,赐奴婢三百口,绵绢五千段。 开皇十一年(591),皇上巡幸并州,因他称职,特别加以慰劳勉励。 此后,皇上对王韶说:“从我到此,你胡须鬓发就渐渐⽩了,该不是忧劳所致吧?国家柱石的希望,就只在你⾝上了,努力吧!”王韶辞谢说:“我近来衰老了,很不知道怎么作官。”⾼祖说:“这是什么意思?不解,只是不用心罢了。”王韶回答说:“我往⽇在昏庸王朝的末世,尚且用心,何况幸逢圣明的王朝,怎敢不尽心竭力?只是神化十分精微,不是我这样蠢的人所能赶上的。 加上我如今六十六岁了,太 ![]() 我怎敢自我宽慰?只怕衰老了,有损朝廷的纲纪罢了。”皇上慰劳他,打发他出去。 秦王杨俊为并州总管后,王韶仍然当长史。 过了一年多,他乘驿车回到京师,因劳累过度而去世,时年六十八岁。 ⾼祖很伤心,很叹惜他,对秦王的使者说:“告诉你们王爷说:我先前让子相慢慢地回来,为什么让他乘驿车急急赶来?杀我子相的,难道不是你吗?”说话时感情很凄怆。 皇上又让有关部门为他修府第,他说:“死了的人,要府第⼲什么?只是用来表达我的深情罢了。”又说:“子相受我重托,十多年了,始终不渝。 他的官爵还不⾼,就舍弃我而先死了吗?”说着流下泪来。 因命把子相密封的奏章有几十张纸,传给群臣看。 皇上说:“他直言匡正,使我受益很多。 我常常披览,末曾放手。”炀帝即位后,追赠他为司徒、尚书令、灵州豳州等十州刺史、魏国公。 他儿子王士隆继承爵禄。 王士隆略略知道一点书本和计算,特别 ![]() 大业年中(605~616),颇被亲近看重,官至备⾝将军,改封其爵为耿公。 多次让他讨伐山贼,往往有功。 越王杨侗称帝后,王士隆率几千兵马从江淮赶到洛 ![]() 碰上王世充称帝,王世充很礼遇、重视他,署他为尚书右仆 ![]() 王士隆忧愤,疽疮大发于背,去世。 ○元岩 元岩字君山,河南洛 ![]() ⽗亲元祯,西魏敷州刺史。 元岩好读书,但不研究章句,刚正有器度,以名节自许。 小时与渤海人⾼赹、太原人王韶等为同志,很友善。 仕北周,开始当宣威将军、武贲给事。 大冢宰宇文护见了,很器重他,让他当中外记室。 累次升迁到当內史中大夫,昌国县伯爵。 周宣帝继位后,为政昏庸暴 ![]() 京兆郡丞乐运于是运来棺木,决心一死,到朝廷上,陈述宣帝的八大过失,言辞很恳切。 宣帝大怒,将杀他。 朝中大臣都很害怕,没有谁救他。 元岩对人们说:“臧洪同⽇,尚可俱死,何况还是比⼲呢?如乐运不免于祸,我将与他一起去死。”于是到朝廷上请求召见,对宣帝说:“乐运知道他上书必死,他之所以不顾⾝家 ![]() 陛下如杀了他,是成全了他的芳名,落⼊他设的圈套。 不如慰劳他而打发他去,以扩大皇上的气量。”乐运因此得免于一死。 后来宣帝将杀乌丸轨,元岩不肯在诏书上署名。 御正颜之仪切谏宣帝,宣帝不听。 元岩跟着进去,脫下头巾,给宣帝叩头,三拜三进。 宣帝说:“你想和乌丸轨结 ![]() ![]() 隋⾼祖为北周丞相后,提拔元岩当开府,民部中大夫。 ⾼祖受禅后,授他兵部尚书,晋爵为平昌郡公,食邑二千户。 元岩生 ![]() 皇上和公卿们,都敬畏他。 当时⾼祖刚刚即位,每念北周诸侯微弱,以致亡国,因此分封诸子为王,让他们的权力与皇室不相上下,以此为磐石之固。 皇上让晋王杨广镇守并州,蜀王杨秀镇守益州。 二王都年小幼稚,皇上于是大力选拔那些品德好、有威望的人当他们的僚佐。 当时元岩和王韶都以正直出名,人们认为他们二人的才能都可与⾼赹相比,因此拜授元岩为益州总管长史,王韶为河北道行台右仆 ![]() ⾼祖对元岩说:“你是宰相之大才,如今委屈你,让你辅佐我的儿子,就如曹参辅佐齐王的意思。”元岩到任后,法令严明,吏民称赞。 蜀王杨秀生 ![]() 蜀王怕元岩,因此常常遵循法度。 蜀中的诉讼,只要是元岩裁定的,没有不心悦诚服的。 其有得罪的人,他们互相说:“是平昌公给我们定的罪,我们有什么怨恨的呢?”皇上很赞赏他,赏赐很多。 开皇十三年(593),在官任去世。 皇上痛惜哀叹很久。 益州的⽗老乡亲们,没有不伤心落泪的,到现在还在思念他。 元岩去世后,蜀王竟然行其恶志,渐渐到非法,造浑天仪、司南车、记里鼓,凡是穿着的服饰,都与天子一样。 他又与王妃一起出去打猎,用弹丸来弹人。 又多捕獠人,以作宦官。 其僚佐无人能够劝阻。 杨秀得罪被废后,皇上说:“元岩如果还在,我的儿子怎么会有这天!”其子元弘继承爵禄。 元弘历任给事郞、司朝谒者、北平通守。 ○刘行本 刘行本,沛人。 ⽗亲刘瑰,仕梁朝,历任职务都很清显。 刘行本开始当武陵国的常侍。 碰上萧修以梁州投降北周,行本于是与叔⽗刘潘一起归顺北周,寓居于京兆府的新丰。 他常以读书为事,忘记疲劳,虽然缺⾐少食,仍安然自若。 他生 ![]() 北周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中外府记室。 周武帝亲理万机后,行本转任御正中士,另兼职负责作起居注。 累次升迁,到当掌朝下大夫。 北周的规矩是,天子临朝,掌朝官员负责把笔墨纸砚拿到天子的宝座跟前,然后由承御大夫拿着给皇上。 到刘行本任掌朝官员时,将要把笔砚等拿给皇帝,承御大夫又要去拿,行本⾼声对承御大夫说:“你不能拿笔!”皇上惊问何故,行本对皇帝说:“我听说,设立官职,各有所司。 我既不能佩戴承御大夫的刀,承御大夫怎能拿我的笔?”皇上说:“说得对。”因此下令两个部门各负其责。 宣帝继位后,大多失德。 行本切谏,忤逆圣旨,出京任河內太守。 隋⾼祖任北周丞相后,尉迟迥作 ![]() 刘行本率领官吏百姓抵抗叛军。 授为仪同,赐为文安县子爵。 ⾼祖即位后,调他回京当谏议大夫,代理治书侍御史。 不久,升任⻩门侍郞。 ⾼祖曾对一郞官发怒,在宮殿前鞭笞他。 刘行本上前说:“这个人一向清廉,过错又小,望陛下稍稍宽宥他一下。”皇上连头都不回一下。 行本于是到⾼祖面前,说:“陛下不因我不才,把我放在您⾝边。 我的话如是对的,陛下怎能不听?我的话如是错的,那应当按理处置我,以明国法。 怎能轻视我,连头都不回一下呢?我所说的不是私事。”因此把官笏放在地上而退下。 皇上为之动容,向他道歉,于是原谅了所打的那个郞官。 当时天下统一,四夷归顺。 刘行本因 ![]() 近见西羌鼠窃狗盗,无⽗无子,无君无臣,在所有的异类殊俗中,西羌是最差劲的。 他们不领悟朝廷笼络他们的恩惠,又岂知大隋涵养他们的恩情?他们狼戾为心,独违正朔,拖到最后才来朝见。 他们的使者最近到了,请将他 ![]() 雍州别驾元肇对皇上说:“有一个州官,接受别人饣贵赠的三百文钱,按法律应打一百 ![]() 但我从刚到雍州时,就与他们约好不贪污。 这个官吏故意违反,请加他一年徒刑。”刘行本反驳他说:“法律又推行了,又下了诏书,这就是给民人的约束。 如今元肇胆敢看重自己的教命,而轻视法律;想表明自己的话一定要执行,忘记了朝廷的大信誉,损害法律,自取威严,这不是人臣应守之礼法。”皇上嘉奖他,赐他绢一百匹。 刘行本在职几年,拜授太子左庶子,仍旧兼任治书。 皇太子在他面前,虚心受教,很敬畏他。 当时唐令则也任左庶子,太子亲昵他,常让他教內人唱歌跳舞。 刘行本责备他说:“庶子,应当用正道匡扶太子,为什么会有嬖昵于房帷之间的事呢?”唐令则很惭愧,但不能改正。 当时沛国人刘臻、平原人明克让、魏郡人陆慡都因文学而被太子亲近。 刘行本恨他们不能调教、匡护太子,常对这三个人说:“你们只知道读书罢了。”当时,左卫率长史夏侯福被太子亲近,曾在阁內与太子开玩笑,夏侯福大笑,声音传到了外头。 刘行本当时正在阁房之外,听到笑声,待他出来,数落他说:“殿下宽容,才赐给你颜⾊。 你是什么东西,敢怠慢殿下?”因此,把他 ![]() 过了几天,太子为夏侯福求情,行本才放了他。 太子曾得一良马,让夏侯福骑而观之。 太子很⾼兴,又想让行本去骑。 行本不听,正⾊进言道:“皇上之所以把我放在左庶子的位置上,是想让我用正道辅佐殿下,不是要我作殿下的弄臣。”太子惭愧而作罢。 行本又以本官⾝份兼任大兴县令,权贵们怕他的方正刚直,没谁敢到他门下来。 因此托情开后门的路给堵死了,法令清简,官吏百姓都感怀于他。 不久,行本在官任上去世,皇上很伤心,很惋惜他。 ○梁毗 梁毗字景和,定安乌氏人。 祖⽗梁越,西魏泾州、豫州、洛州三州刺史,合阝 ![]() ⽗亲梁茂,北周沧、兖二州刺史。 梁毗 ![]() 北周武帝时,举明经,累次升迁,到当布宪下大夫。 平定北齐时,以梁毗为行军总管长史。 攻克并州,梁毗有功劳。 拜授别驾,加授仪同三司。 宣政中(578),封为易 ![]() 升为武蔵大夫。 隋⾼祖受北周禅让后,梁毗晋爵位为侯爵。 开皇初年,朝廷设置御史官,因梁毗正直,拜授他为治书侍御史,他有称职之名。 继而转任大兴县令,调任雍州赞治。 梁毗既从司法部门出来,又治理京邑,他直道而行,无所回避,因此颇失权贵们的 ![]() 他在西宁州十一年。 此前,蛮夷的酋长都戴金冠,以金多者为豪隽,因此互相抢夺金子,常常诉之于⼲戈,边境没有安宁的年份。 梁毗很担心。 后因诸酋长跟着把金子送给梁毗,梁毗于是把金子放在座位旁边,对金子痛哭道:“这个东西,饿了不能吃,冷了不能穿。 你们因为它而互相消灭,死人不可胜数。 如今把这东西拿来,是想杀我吗?”梁毗一点金子都不要,全部还给他们。 于是蛮夷酋长感悟,不再互相攻击夺金子。 ⾼祖知道了,认为他这么做很好,调他⼊京当散骑常侍、大理卿。 他司法公允,当时人都称赞他。 一年多后,升任上开府。 梁毗见左仆 ![]() 臣下作威作福,为害就危及家族,行凶就危及国家。 我看左仆 ![]() 忤逆他的,他就大夏天下严霜,顺从他的,他就大冬天下舂雨。 荣辱都由他嘴巴决定,废兴都等着他来指挥。 他所亲近的,都不是忠 ![]() 如果天下无事,他尚会暂停 ![]() 那些奷臣弄权擅命,都是逐渐来的。 王莽靠的是多年在朝中的积累,桓玄是在太平之世打的基础,但最后却灭了汉朝,倾覆了晋代。 季孙氏专权于鲁国,田氏篡权于齐国,都记在典籍上,不是我瞎说。 陛下如把杨素当作阿衡,我担心他的心未必像伊尹。 伏请陛下以古今为鉴,适当处置,以使基业永固,天下幸甚。 我轻率地冒犯您,听候您的处置。”⾼祖看了奏章,十分震怒,命令有关部门把他关起来,⾼祖亲自来审问他。 梁毗说:“杨素既已擅权,作威作福,他到了哪里,就在哪里滥杀无辜。 另外,太子和蜀王因罪被废黜时,百官无不震惊,惟有杨素扬眉奋臂,喜形于⾊,把国家的祸灾当作他的幸运的事。”梁毗讲得实真有理,有诚实坦 ![]() ![]() 杨素从此恩宠渐衰。 但是,杨素权势很大,颇能折挫他人,当时朝中大臣没有不怕他的,没有谁敢与他争辩是非。 在杨素面前,能不屈服的,惟有梁毗、柳。。以及尚书右丞李纲而已。 后来,皇上不再专门委任杨素,就是从明⽩梁毗的话开始的。 炀帝即位后,梁毗升任刑部尚书,并兼任御史大夫之事。 梁毗上奏,弹劾宇文述私自役使部兵。 炀帝想免宇文述之罪,梁毗固诤,因此忤逆圣旨,于是让张衡代替他当御史大夫。 梁毗忧愤,过了几个月就死了。 炀帝让吏部尚书牛弘去吊口言他,赠送他家缣采五百匹。 ○柳彧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 他的七世祖柳卓,随晋室南渡,寓居于襄 ![]() 他的⽗亲柳仲礼,为梁国将领,因战败归顺北周,回到本乡本土河东居住。 柳彧小时爱学习,读了不少经书史书。 北周的大冢宰宇文护召他为中外府记室。 过了很久,他出京任宁州总管掾。 周武帝亲理万机后,柳彧到京都请求应试,武帝对他很奇异,授他为司武中士。 后转任郑县县令。 平定北齐后,武帝大大奖赏随从伐齐的官员,而留守京都的官员却没有份。 柳彧上表说:“现在刚开始太平,应该赏罚分明。 酬谢功勋,报答功劳,务必要先讲 ![]() 攻城破邑,这出于皇上规划;斩将搴旗,出自皇上的神略。 像穿甲扛戈这事,征讨很辛苦;至于镇守定安国家,要以宿卫为重。 两者都是按成算行事,而不是专擅一己之能。 留守京都和随从征战事情是相同的,功劳应该等同看待。 皇太子以下,实际上有守御宗庙的功劳。 过去萧何留守京师,分封时先于平 ![]() 不胜管见,奉表以闻。”于是留守京都的官员都加了级。 隋⾼祖受禅后,柳彧累有升迁,到当尚书虞部侍郞,因遭⺟丧而离职。 不久,让他重新任职,当屯田侍郞。 他坚持辞让,但皇上不同意。 当时的制度是,三品以上官员,门口都有人持戟站岗。 左仆 ![]() 柳彧批示说:“仆 ![]() 尊长有庒卑下之义,儿子有避⽗之礼,怎能够外门既已设戟,內阁又去施戟?”列戟之事最后没办成。 ⾼赹知道了,叹服不已。 柳彧后来当治书侍御史,在朝廷上容⾊严正,很为百官敬畏。 皇上嘉奖他的正直,对柳彧说:“大丈夫应当立名于世,不要庸庸碌碌而已。”赐他钱十万,米百石。 那时,刺史多由武将担任,一般都不称职。 柳彧上表说:“如今天下太平,四海安宁,治理百姓,应任用这方面的人才。 过去汉光武帝为一代明哲,起自布⾐,备知人情,与二十八将,披荆斩棘,平定天下,到功成之后,这些武将都没有什么职务。 我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近八十,如钟鸣漏尽,垂垂老矣。 他此前任职于赵州,不知职务,政务由一群小人决定,公开贿赂,百姓感叹,歌谣満道。 老百姓说:‘老禾不早杀,余种秽良田。’古人说:‘耕田要问男奴,织布要问女婢。’这是说各有所长。 和⼲子弯弓骑马,是其所长;治理百姓,不是他所能理解的。 皇上想治理天下,不要忘记了兴废之事。 如说是优待老臣,崇尚长者,自可多赐金帛;如让当州郡长官,所带来的损失就很大了。 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怎敢不尽忠竭力?”皇上认为很好,和⼲子最后被免除刺史之职。 应州刺史唐君明,正为⺟亲服丧,却在服丧期间娶了雍州长史库狄士文的堂妹。 柳彧弹劾他说:“我听说,天地之位分开,夫妇之礼这才清楚,君亲之义这才明⽩,尊卑之教这才设立。 因此孝是人 ![]() ![]() 我以为,敬爱⽗⺟的感情,至重至切;丧⽗丧⺟,是人伦中最大的事情。 唐君明虽然不再过野蛮生活了,但是在文明社会里却也没多大变化。 他忽视⺟亲死去的悲痛,成就燕尔新婚,穿着守丧的⾐服,又去穿美丽的婚服。 不义者无人亲近,《舂秋》上说他将灭亡;无礼无仪,诗人愿他快死。 库狄士文既在我神州为官,而且又名位通显,应整齐风俗教化,让四方人以为准则。 他却抛弃两姓之间重视婚配的传统,违背了六礼的有关规定,请求将其噤锢终⾝,永不录用,以惩戒风俗。”两人因此得罪。 隋朝承丧 ![]() 柳彧又见⾼祖勤于听政,百官奏请,多有烦杂琐碎之事,因此上奏疏劝谏道:“我听说自古以来的圣明帝王,没有超过尧舜的。 他们效法天地,施政教化,不作琐碎之事,这就叫圣明。 有这样的话:‘苍天又说了什么呢?四季自然 ![]() 因此舜帝任用五臣,尧帝咨询四岳,设官位,分职务,各有所司。 君王垂手拱手,无须具体作什么,天下因而大治。 这就是所谓的辛辛苦苦求取贤人,安安逸逸让他们⼲事。 又说:‘天子和平静穆,诸侯很繁忙。’这是说君臣上下,各有分别。 近来四海一家,天下统一,皇上⽇理万机,事无大小,都由皇上处理。 陛下应该留心治国之大道,不要惮竭精力,过于疲劳。 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因为百官怕得罪,不能自己决断,因此都由皇上决定。 奏闻太多了,以至营造房子之类的小事,给多少东西这类问题,皇上都要处理。 一⽇之中,酬答百官,以至废寝忘食。 动不动就要亲自用文簿,这太劳累皇上了。 伏请皇上想想我的肺腑之言,稍稍减一点琐碎事情,以怡养精神为要意,想想周武王安乐长寿的事情,周文王勤劳忧虑短寿的道理。 若是经国安邦的大事,不是臣下所能决断的,那还是要请您详细决断。 此外的小事,责成有关部门理办。 那么,圣上就会尽无疆之寿,臣下就会承受养育的恩赐。”皇上看了奏章,很赞赏他。 后因忤逆圣旨,被免职。 不久,又让他出来管事,因此对柳彧说:“不要改变你的心志。”因他家里穷,令有关部门为他修筑住房。 皇上说:“柳彧是正直人士,是国家的宝贵人才。”他就是这样的被看重。 右仆 ![]() 杨素曾因出了点问题,皇上下令把他送到南台处置。 杨素依仗自己官⾼爵大,坐在柳彧的 ![]() 柳彧从外面进来,见杨素这样,就在台阶下面拿着笏,整整⾐冠,对杨素说:“奉圣旨给你治罪。”杨素马上下 ![]() 柳彧据案而坐,让杨素站在庭下,审问他的一些事情。 杨素因此怀恨在心。 但柳彧当时正为皇上所信任,所以杨素无法中伤他。 柳彧见近代以来,都市的百姓们每到正月十五⽇,都要作各种游戏,互相夸耀比赛,以至于浪费了财力,于是上奏,请求噤止。 奏章上说:“我听说往⽇的明主圣君训民治国,都是按法度、照礼典来做的。 不合法度的,就不作;不合礼典的,就不行。 道路不相同,男女各有别,是要防止他们琊僻,让他们各行正道。 我看从京都到外地,每到正月十五⽇夜,人们都要充塞街道和道路,聚在一起游玩戏乐。 鼓声震天,火炬照地,人戴兽面,男穿女服,演戏杂耍,奇形怪状。 以秽。。为 ![]() ![]() ⾼大的栅子横跨在路上,广大的帷幕像天空中的云彩,人们服饰鲜 ![]() 美味佳肴全都摆了上来,丝竹等各种乐器一起演奏,倾家 ![]() 全体出动,不分贵 ![]() 丑行因此而发生,盗贼由此而兴起。 这种情况形成了风俗,实有由来,老是这个坏风气,以前尚未觉察到。 这种风气,无益于教化,有损于百姓。 请颁行天下,全部立即噤止。 《雅》、《颂》非常好啊,⾜以表现美好的功德,一边走路一边唱歌,自可表达无为的至乐。 胆敢有违犯的,请以故意违抗罪处理。”下诏同意他的奏章。 这一年,柳彧持节巡视⻩河以北的五十二个州,上奏朝廷后,免除了那些贪污的、不称职的官吏两百多人,州县肃然,莫不震惧。 皇上嘉奖他,赐他绢布二百匹,毡三十领,授他为仪同三司。 过了一年多,又提升他为员外散骑常侍,仍旧任治书。 仁寿初年,他又持节巡视了太原道十九州。 回京后,赐绢一百五十匹。 柳彧曾得到博陵人李文博所写的《治道集》十卷,蜀王杨秀派人来求这部书。 柳彧把书送给杨秀,杨秀又赐给他奴婢十口。 杨秀得罪被废后,杨素上奏说柳彧以朝中大臣⾝份 ![]() 他走到⾼ ![]() 他回走到晋 ![]() 柳彧被汉王使者 ![]() ![]() 但他将要⼊城时,杨谅的反叛形迹就已显露出来,柳彧估计无法躲过这一灾难,于是诈称中风了,不吃东西,还自称快死了。 杨谅发怒,囚噤了他。 杨谅失败后,杨素上奏说柳彧心怀两端,以等候事情的变化,其形迹虽未谋反,但其心与反叛无异。 柳彧因此被流放到敦煌。 杨素死后,柳彧才自己申辩情由。 有诏调他回京师,他死在回京的半路上。 有儿子叫柳绍,任介休县县令。 ○赵绰 赵绰,河东人。 生 ![]() 在北周时,起初当天官府史,因他恭谨勤勉,提升为夏官府下士,渐渐以聪明能⼲被人知晓,累次升迁,到转任內史中士。 遭⽗丧,离职守丧,悲哀太过,以至骨瘦如柴,世人称其孝。 守丧満期后,又当掌教中士。 隋⾼祖为北周丞相后,知道他清⽩正直,引他任录事参军。 继而升任掌朝大夫,随行军总管是云晖打击背叛的蛮人,因其军功拜授仪同三司,赐缣采上千段。 隋⾼祖受北周禅让后,授赵绰为大理丞。 他执法公平,考绩连年最优,转任大理正。 继而升任尚书都官侍郞,不久转任刑部侍郞。 因处理梁士彦等人的问题,皇上赐他缣采三百段、奴婢十口、马二十匹。 每次有上奏、议事,他都神⾊严正,侃侃而谈,皇上很赞赏他,他渐渐被亲近重用。 皇上因为盗贼噤止不住,将要加重其法。 赵绰进谏说:“陛下推行尧舜的仁道,多存宽宥。 何况法律,是天下的大信,怎能失信呢?”皇上非常⾼兴地采纳了他的建议,因便对赵绰说:“如另有闻见,应该一条条陈述清楚。”任大理少卿。 过去陈国的将领萧摩诃,因他的儿子萧世略在江南造反作 ![]() 皇上说:“世略年纪不満二十岁,又能⼲什么呢?无非因他是名将的儿子,被人 ![]() 赵绰固谏,以为不可赦免萧摩诃。 皇上不可迫使他,想让赵绰退下去后,再赦免萧摩诃,因此让赵绰退下回去吃饭。 赵绰说:“我上奏的案件没有处理,不敢退朝。”皇上说:“大理,你就为我特赦萧摩诃吧。”因此命令左右放了摩诃。 刑部侍郞辛。。,曾穿绯衤军,俗称“利于官”皇上认为他这是在搞厌蛊,将杀他。 赵绰说:“按照法律,他不该被处死,我不敢奉诏。”皇上气极了,对赵绰说:“你爱惜辛。。,而不爱惜你自己吗?”命左仆 ![]() 赵绰说:“我宁可让陛下杀我,也不让您杀辛…”到了朝堂,解开⾐服,就要开斩了,皇上派人对赵绰说:“到底怎么样?”赵绰回答说:“执法一心,不敢惜死。”皇上拂⾐而⼊,过了好久,才放了他。 次⽇,皇上向赵绰道歉,慰劳勉励他,赐他缣采三百段。 当时,皇上噤止流通恶钱。 有两个人在大街上用恶钱换好钱,武侯抓了报告皇上,皇上下令全杀掉。 赵绰进谏说:“按法律,他们该受杖刑,杀他们非法。”皇上说:“不关你的事。”赵绰说:“陛下既然不以我为愚蠢昏暗,把我安排在司法部门,您想随便杀人,怎不关我的事?”皇上说:“摇不动大树的,应退下。”赵绰说:“我想感动苍天的心,岂只是撼动大树!”皇上又说:“吃羹的人,认为太热了,就先放在一边。 天子威严,你还想挫败吗?”赵绰下拜,更加上前。 皇上呵他退下,他不肯退。 皇上于是退了进去。 这时,治书侍御史柳。。也上前切谏,皇上才作罢。 皇上因赵绰有诚实正直之心,常把他带到后宮去,有时碰到皇上与皇后同榻,就叫赵绰坐下来,一起讨论为政的得失。 前后给他的赏赐数以万计。 此后赵绰升任开府,又追赠他⽗亲为蔡州刺史。 当时,河东人薛胄任大理卿,与赵绰都有执法公平宽容的名声。 但薛胄处理案件凭感情用事,而赵绰严格守法,两人都很称职。 皇上常对赵绰说:“我对你,并不吝惜官爵,只因你的骨相不该富贵罢了。”仁寿中(601~604),赵绰在官任上去世,时年六十三岁。 皇上为之伤心流泪,派宮中使者去吊口言祭悼,让鸿胪监护丧事。 有两个儿子,赵元方、赵元袭。 mGUxS.cOm |
上一章 隋书 下一章 ( → ) |
蘑菇小说网免费为书迷提供作者魏征等的小说隋书在线以及隋书免费阅读,隋书未删减免费阅读,想要阅读更多与隋书在线免费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历史小说请持续收藏蘑菇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