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抉择未删减免费阅读
|
![]() |
|
蘑菇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命运的抉择 作者:黑色柳丁 | 书号:35888 时间:2017/7/26 字数:5474 |
上一章 第二十四章 登基 下一章 ( → ) | |
农历八月三十⽇清晨,刚下过雨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就象一块湛蓝⾊的绸缎一般覆盖的着大地。站在午门外朝房中的孙露正饶有兴趣的看着窗外一朵海棠花上的露珠在晨光下泛着七彩的光芒。今天的她即没⾝着大红红丝蟒服带乌纱帽,也没⾝穿绿⾊的义勇军军装。而是头带金冠,⾝着宽袖的紫⾊对襟锦袍,⾐襟上没有补子,百⽟![]() ![]() ![]() 是的,首相。明朝洪武年间太祖朱元漳借口宰相胡惟庸谋反,废除宰相制,而由几位大臣组织內阁,称做“阁臣”或“辅臣”其首席內阁大臣称做首辅。五月內阁成立后孙露理所当然的以兵部尚书的⾝份成为了首席內阁大臣。在经历了神策门之变后孙露更是被封为护国公,挂征虏大将军印,加正一品的太师衔,提督大学士事务。这一切都使孙露名正言顺的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因此她在和沈犹龙等人商量后决定将“首辅”的“辅”字去除换为“相”字。来表达自己实际所拥有的权利。对此其他的文武百官并没显出多大的异议。甚至还有人特地写了奏表在朝堂上宣扬此事。正如孙露自己所说的:“神策门之变使得朝堂上的声音悦耳了不少。”在这样一种气氛中孙露今天就要以首相的⾝份带领众臣参加皇帝的登基大典。 此刻朝房中的大臣们还在奋兴的说笑着。不少人正为能参加今天的登基大典而感到振奋和骄傲。一直站在门口张望着的陈邦彦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这个新安来的教书先生怎么都没想到过自己能在留都南京以户部尚书的⾝份参加皇帝的登基大典。为此陈邦彦⾜⾜夜一都没睡好。在自己的府邸中反复的 ![]()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郑芝龙等旧军阀。他们虽然脸上带着笑容,但却显得有些心不在焉。通过整编以及神策门事件的清洗。兵部现在终于能够掌握绝大部分旧军队了。其中最有代表 ![]() ![]() 相比较而言史可法等弘光朝的旧臣就显得坦然得多了。毕竟在一年多前他们刚刚经历过一次登基大典。不过史可法虽然表面上没多大的反应不过心里还是忍不住也微微有一些的 ![]() ![]() 午门上钟鼓突然响起了三鸣。孙露听罢抬头望了望天空,此时的⽇头已经升得老⾼了。她下意识的整了整自己的官服对着百官做了个请的姿势便率先走出了朝房。在孙露跨出门槛的那一刻史可法第一次让她先出了门。在孙露的带领下百官肃然地从右掖门走进了紫噤城,很快的就来到了武德阁下肃立。武英门外的钟声响了三下,百官门按照文左武右,分两行来到,过了金⽔桥,进⼊武英门,从锦⾐旗校和锦⾐力士中穿过,避开中间的御道,从东西两边登上了丹埠,在丹墀上按部就班,肃立等候。 不一会儿侍卫走到丹墀一角,拿起鼓槌击了三下鼓。随着那三声庄严的鼓声响起,文武百官就更加的寂静无声了。按照原来的制度应该是由太监走到丹墀一角,挥动三次长鞭,也就是所谓的静鞭。但孙露实在讨厌那鞭子的声音。每次上朝时太监都会把鞭子扯得很响。这让孙露有种被人当牲口驱赶的感觉。因此她这次特地该“静鞭”为“静鼓”并且撤消了原来的“廷杖”制度。 武英殿前锦⾐校卫摆好了皇帝的全套仪仗。⾝着彩⾐象奴牵着六匹披红挂彩的大象,分立在金⽔桥外。另有两行锦⾐校卫分立在丹陛下边。接着有两行锦⾐旗校,手持着金瓜、钺斧、朝天蹬等等仪仗。所有的大臣都在静静的等待着皇帝的到来。过了半晌鸿胪寺官员进⼊武英殿。此时在东暖阁一个宮女正揭开⻩缎绣龙门帘,跪在地下磕了三个头,说道:“恭请皇上起驾!” 暖阁中的穿戴整齐的朱聿键早已等得不耐烦了。⾝穿⻩缎绣龙袍,脚踏直缎粉底金线绣龙嵌珠云头靴的他并没有正端坐在御座上。而是反复的在镜子前照着自己的⾝姿。这面同真人一样⾼的镜子是由广东的玻璃商人联合制作献与皇帝的。镜子的周围⻩金镶边上镶嵌着印度的宝石和南非的象牙。但这些天然的宝石在平整的人工玻璃面前却显得黯然失⾊。因为这面平整而又匀称的镜子倾注了广东玻璃工匠们对皇权的无限虔诚与敬仰。殿外皇家雅乐已经响起,鸿胪寺官员正跪在外面请他出去行礼。朱聿键深昅一口气最后在镜子面前打量了一番自己。镜中的自己看上去年轻了不少,面⾊红润,气质不凡。“不错,很有王者风范,”在对自己首肯一番后,他便在四个直指使进来导驾下迈着方步朝正殿走去,受百官朝贺。 只见朱聿键随着乐声中升⼊宝座。文武百官也从两边退出,归⼊班中。依照鸿胪寺官员的⾼声唱赞,文武百官在丹墀上向北跪下,行三跪九磕头礼。整个动作整齐化一,看来这百十来号人事先是做过不少训练的。接着鸿胪寺官员恭读了由孙露和史可法领衔缮就的贺表。其实文章就是史可法一人所写。可谓是引经据典,华采四溢。这其中除了一些歌功颂德的祝福的话之外。多多少少的也寄托了些这个老人对未来的一些美好展望。贺表之后,文武百官又一次向皇帝磕头,山呼万岁。接着鸿胪寺官员开始以一种 ![]() ![]() 此刻的孙露觉得自己就象是一个被线扯着的木偶一般反复重复着同样的动作来満⾜龙椅上那个男子的虚荣心。幸好自己特意删除了某些不必要的过程。否则的话这跟上刑也没什么区别。长长敕谕终于读完了,百官再一次叩拜,山呼万岁。随着一旁的乐队开始奏乐,朱聿键从宝座上下来,又退回武英殿的东暖阁。群臣也从武英殿的丹墀上退下去朝房休息。登基仪式其实到这里已经算结束了。但孙露和文武百官的正式工作才刚刚开始。 不一回儿鸿胪寺官员便来到了朝房传呼:文武百官齐去承天门肃立等候。于是刚 ![]() 诏书中首先反省了皇室历年来的所犯的种种错误,并以皇帝的⾝份向百姓正式道歉。表示将会在往后的⽇子里同百姓同舟共济一同光复华中河山。只要诚心归附朝廷一起驱除靼虏的个人或军队。朝廷对其往⽇的罪行一律既往不咎,愿意招纳。接着便是重申了一遍新的税制。其中包括改⾰土地制度,许可土地买卖,实施新的地税政策;废除各地方官府设立的关卡,撤消官府专营制度。并宣布湖广、河南、安徽兵祸严重的三地免税三年。然后就是在废除人头税的基础上给予江南各地奴仆、雇农以人⾝自由。废除传统的“士、农、工、商”⾝份制度以及官爵俸禄。一律以国民的⾝份代替。之后则是重申了新的行政区划分以及国会和地方议会的制度。诏书在最后说道,在登极以前,除掉弑杀⽗⺟,大逆不道的,其他不论什么重罪,一律赦免,不再追究。但是颁诏之后,再有触犯王法的,决不宽恕,等等众多条款。孙露在读完诏书后,又宣读了一遍新颁布的《宪诰》。这份《宪诰》是孙露在神策门之变发生后的第二天亲眼看着朱聿键盖上⽟玺的。今天她将《宪诰》同诏书一同宣读无疑是向众人揭示了《宪诰》在法律上的重要地位。孙露在宣读完毕后。鸿胪寺官员将诏书连同《宪诰》一起放在一个盘子里边,盘子上有一个结头,用⻩⾊绳系着从承天门上边放下去。跪在下边的文武群臣及百姓又是一阵山呼万岁。他们中有的人是在为新皇登基而 ![]() ![]() ![]() ![]() 1645年八月,朱聿键在留都南京举行了正式的登基大典,定年号为隆武。在原有五月內阁的基础上改进并组成了新的內阁: 內阁首相:孙露 吏部尚书:史可法;左侍郞:龚芝麓;右侍郞:瞿式耜 户部尚书:陈邦彦;左侍郞:罗胜;右侍郞:⻩宗羲 礼部尚书:钱谦益;左侍郞:陈子龙;右侍郞:朱舜⽔ 兵部尚书:孙露;左侍郞:张煌言;右侍郞:萧云 刑部尚书:沈犹龙;左侍郞:姚奇胤;右侍郞:沈宸荃 工部尚书:沈廷扬;左侍郞:方以智;右侍郞:李启新 司法院左督御史:张慎言;右督御史:汤来贺 隆武府政成立后极力推行新政。对原有的央中和地方制度实行了一系列的改⾰措施。将原有的督察院同大理寺合并为司法院不再受內阁控制。由于历代封建王朝为強化央中集权,经常派出央中监察官巡视地方。因此负责监察用的御史言官往往比负责⽇常行政的官员多出几倍。对于这种情况隆武府政以“议会就是朝廷最大的言官”为理由。果断的将六科等监察系统一同并⼊司法院下属的督察司。极大的精简了府政机构,提⾼了府政的运作效率。由此也使得府政官员的职责变得更加的明确。在地方将行政区划分为省、州、县级三。各级都设有行政、司法、议会三个机构。将地方的行政与司法一分为二。从而结束了国中历史上政法合一的局面。利用议会与法律限制了地方官员的权利膨 ![]() 不可否认隆武府政在改进府政机构;制定税法;确立⾝份制度上为⽇后种种改⾰跨出了坚实的一步。特别是国民概念的引⼊。这在当时看起来并没多大的用处。老百姓和官员们 ![]() *********** 另外附上书中新的府政结构: 內阁:吏部:內政司文教司詹士府翰林院 户部:财政司工商司农林司矿务司 礼部:外务司海务司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太仆寺 兵部:都督府总参府监军府 刑部:警务司科道司(反贪局) 工部:⽔利司卫生司 ![]() 司法院:大理寺(最⾼法院)督察司(最⾼检察院) 內阁:尚书(从一品)、左右侍郞(正二品)、司长(正三品)、主事(从四品)。 司法院:左督御史(从一品)兼任大理寺卿(总审判长);右督御史(从一品)兼任督察司卿(总检察长)。 地方:省、州、县级三。 省级行政长官…知府(从三品);省级司法长官兼法官…布政御史(从二品);省级检察官…监察御史(正三品) 州级行政长官…知州(正五品);州级法官…布政使(从六品);州级检察官…按察使(正五品) 县级行政长官…知县(正七品);县级司法长官…通判(从七品);县级由知县提起公诉。 注:其中不少官职的同明朝原有官职的职能有所出⼊。总的来说是简化了许多。柳丁查了查资料发现明清两代言官和御史的机构很多。所谓的巡抚、巡安其实都是央中下放来抓小辫子的。咳~~打小报告的比做正事的还要多。外加谢谢,浪石大大提供的建议。 mGUxS.cOm |
上一章 命运的抉择 下一章 ( → ) |
蘑菇小说网免费为书迷提供作者黑色柳丁的小说命运的抉择在线以及命运的抉择免费阅读,命运的抉择未删减免费阅读,想要阅读更多与命运的抉择在线免费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架空小说请持续收藏蘑菇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