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自传未删减免费阅读
|
![]() |
|
蘑菇小说网 > 经典名著 > 老舍自传 作者:老舍 | 书号:40032 时间:2017/9/13 字数:6132 |
上一章 第六章 滇行与青蓉行① 下一章 ( → ) | |
①老舍曾写过游记《滇行短记》,详细记载了此行。 一、滇行 三十年夏,罗莘田先生来到重庆。因他的介绍,我认识了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梅先生听到我的病与生活状况,决定约我到昆明去住些⽇子。昆明的天气好,又有我许多老友,我很愿意去。在八月下旬,我同莘田搭机,三个钟头便到了昆明。 我很喜爱成都,因为它有许多地方像北平。不过,论天气,论风景,论建筑,昆明比成都还更好。我喜 ![]() ![]() 更使我⾼兴的,是遇见那么多的老朋友。杨今甫大哥的背有点驼了,却还是那样风流儒雅。他请不起我吃饭,可是也还烤几罐土茶,围着炭盆,一谈就和我谈几点钟。罗膺中兄也显着老,而且极穷,但是也还给我包饺子,煮俄国菜汤吃。郑毅生,陈雪屏,冯友兰,冯至,陈梦家,沈从文,章川岛,段喆人,闻一多,萧涤非,彭啸咸,查良钊,徐旭生,钱端升诸先生都见到,或约我吃饭,或陪我游山逛景。这真是快乐的⽇子。在城中,我讲演了六次;虽然没有什么好听,听众倒还不少。在城中住腻,便同莘田下乡。提着小包,顺着河堤慢慢的走,风景既像江南,又非江南;有点像北方,又不完全像北方;使人快活,仿佛是置⾝于一种晴朗的梦境,江南与北方混在一起而还很调谐的,只有在梦中才会偶尔看到的境界。 在乡下,我写完了《大地龙蛇》剧本。这是受东方文化协会的委托,而始终未曾演出过的,不怎么⾼明的一本剧本。 认识一位新朋友——查⾩西先生。这是个最慡真,热情,多才多艺的朋友。他听我有愿看看大理的意思,就马上决定陪我去。几天的工夫,他便 ![]() ①即《悼赵⽟山司机师》。 到大理,我们没有停住,马上奔了喜洲镇去。大理没有什么可看的,不过有一条长街,许多卖大理石的铺子而已。它的城外,有苍山洱海,才是值得看的地方。到喜洲镇去的路上,左是⾼山,右是洱海,真是置⾝图画中。喜洲镇,虽然是个小镇子,却有宮殿似的建筑,小街左右都流着清清的活⽔。华中大学由武昌移到这里来,我又找到游泽丞教授。他和包漠庄教授,李何林教授,陪着我们游山泛⽔。这真是个美丽的地方,而且在赶集的时候,能看到许多夷民。 极⾼兴的玩了几天,吃了不知多少条鱼,喝了许多的酒,看了些古迹,并对学生们讲演了两三次,我们依依不舍的道谢告辞。在回程中,我们住在了下关等车。在等车之际,有好几位回教朋友来看我,因为他们演过《国家至上》。查⾩西先生这回大显⾝手,居然借到了小汽车,一天便可以赶到昆明。 在昆明过了八月节,我飞回了重庆来。 二、青蓉行 一九四二年八月初,陈家桥一带的土井已都⼲得滴⽔皆无。要⽔,须到小河湾里去“挖”天既奇暑,又没⽔喝,不免有些着慌了。很想上缙云山上去“避难”可是据说山上也缺⽔。正在这样计无从出的时候,冯焕章先生来约同去灌县与青城。这真是福自天来了! 八月九⽇晨出发。同行者还有赖亚力与王冶秋二先生,都是老友,路上颇不寂寞。在来凤驿遇见一阵暴雨,把行李打 ![]() ![]() 十一⽇早六时向灌县出发,车行甚缓,因为路上有许多小渠。路的两旁都有浅渠,流着清⽔;渠旁便是稻田:田埂上往往种着薏米,一穗穗的垂着绿珠。往西望,可以看见雪山。近处的山峰碧绿,远处的山峰雪⽩,在晨光下,绿的变为明翠,⽩的略带些玫瑰⾊,使人想一下子飞到那⾼远的地方去。还不到八时,便到了灌县。城不大,而处处是⽔,像一位⾝小而多啂的⺟亲,滋养着川西坝子的十好几县。住在任觉五先生的家中。孤零零的一所小洋房,两面都是雪浪 ![]() 青年团正在此举行夏令营,一共有千名以上的男女学生,所以街上特别显着风光。学生和职员都穿汗衫短 ![]() 灌县的⽔利是世界闻名的。在公园后面的一座大桥上,便可以看到滚滚的雪⽔从离堆流进来。在古代,山上的大量雪⽔流下来,非河⾝所能容纳,故时有⽔患。后来,李冰⽗子把小山硬凿开一块,⽔乃分流——离堆便在凿开的那个 ![]() ![]() ![]() 竹索桥最有趣。两排木柱,柱上有四五道竹索子,形成一条窄胡同儿。下面再用竹索把木板编在一处,便成了一座悬空的,随风摇动的,大桥。我在桥上走了走,虽然桥⾝有点动摇,虽然木板没有编紧,还看得到下面的急流,——看久了当然发晕——可是绝无危险,并不十分难走。 治⽔和修构竹索桥的方法,我想,不定是经过多少年代的试验与失败,而后才得到成功的。而所谓文明者,我想,也不过就是能用尽心智去解决切⾝的问题而已。假苦不去下一番功夫,而任着⽔去泛滥,或任着某种自然势力兴灾作祸,则人类必始终是⽳居野处,自生自灭,以至灭亡。看到都江堰的⽔利与竹索桥,我们知道我们的祖先确有不甘屈服而苦心焦虑的去克服困难的精神。可是,在今天,我们还时时听到看到各处不是闹旱便是闹⽔,甚至于一些蝗虫也能教我们去吃树⽪草 ![]() 灌县城不大,可是东西很多。在街上,随处可以看到各种的⽔果,都好看好吃。在此处,我看到最大的 ![]() ![]() 物产虽多,此地的物价可也很⾼。只有吃茶便宜,城里五角一碗,城外三角,再远一点就卖二角了。青城山出茶,而遍地是⽔,故应如此。等我练好辟⾕的功夫,我一定要搬到这一带来住,不吃什么,只喝两碗茶,或者每天只写二百字就够生活的了。 在灌县住了十天。才到青城山去。山在县城西南,约四十里。一路上,渠溪很多,有的浑⻩,有的清碧:浑⻩的大概是上流刚下了大雨。溪岸上往往有些野花,在树荫下幽闲的开着。山口外有长生观,今为荫堂中学校舍;秋后,⻩碧野先生即在此教书。⼊了山,头一座庙是建福宮,没有什么可看的。由此拾阶而前,行五里,为天师洞——我们即住于此。由天师洞再往上走,约三四里,即到上清宮。天师洞上清宮是山中两大寺院,都招待游客,食宿概有定价,且甚公道。 从我自己的一点点旅行经验中,我得到一个游山玩⽔的诀窍:“风景好的地方,虽然古迹,也值得来,风景不好的地方,纵有古迹,大可以不去。”古迹,十之八九,是会使人失望的。以上清宮和天师洞两大道院来说吧,它们都有些古迹,而一无⾜观。上清宮里有鸳鸯井,也不过是一井而有二口,一方一圆,一⼲一 ![]() ![]() 不过,不管庙宇如何,假若山林无可观,就没有多大意思,因为庙以庄严整齐为主,成不了什么很好的景致。青城之值得一游,正在乎山的本⾝也好;即使它无一古迹,无大寺,它还是值得一看的名山。山的东面倾斜,所以长満了树木,这占了一个“青”字。山的西面,全是峭壁千丈,如城垣,这占了一个“城”字。山不厚,由“青”的这一头转到“城”的那一面,只须走几里路便够了。山也不算⾼。山脚至顶不过十里路。既不厚,又不⾼,按说就必平平无奇了。但是不然。它“青”青得出奇,它不像深山老峪中那种老松凝碧的深绿,也不像北方山上的那种东一块西一块的绿,它的青⾊是包住了全山,没有露着山骨的地方;而且,这个笼罩全山的青⾊是竹叶,楠叶的嫰绿,是一种要滴落的,有些光泽的,要浮动的,淡绿。这个青⾊使人心中轻快,可是不敢⾼声呼唤,仿佛怕把那似滴未滴, ![]() 山中有报更鸟,每到晚间,即梆梆的呼叫,和柝声极相似,据道人说,此鸟不多,且永不出山。那天,寺中来了一队人,拿着好几枝猎 ![]() ⽩⽇游山,夜晚听报更鸟“悠悠”的就过了十几天。寺中的桂花开始放香,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别了道人们。 返灌县城,只留夜一,即回成都。过郫县,我们去看了看望丛祠;没有什么好看的,地方可是很清幽,王法勤委员即葬于此。 成都的地方大,人又多,若把半个多月的旅记都抄写下来,未免太⿇烦了。拣几项来随便谈谈吧。 (一)成都“文协”分会:自从川大迁开,成都“文协”分会因短少了不少会员,会务曾经有过一个时期不大旺炽。此次过蓉,分会全体会员举行茶会招待,到会的也还有四十多人,并不太少。会刊——《笔阵》——也由几小页扩充到好几十页的月刊,虽然月间经费不过才有百元钱。这样的努力,不能不令人钦佩!可惜,开会时没有见到李劼人先生,他上了乐山。《笔阵》所用的纸张,据说,是李先生设法给捐来的;大家都很感 ![]() ![]() (二)看戏:吴先忧先生请我看了川剧,及贾瞎子的竹琴,德娃子的洋琴,这是此次过蓉最快意的事。成都的川剧比重庆的好得多,况且我们又看的是贾佩之,肖楷成,周慕莲,周企何几位名手,就更觉得出⾊了。不过,最使我満意的,倒还是贾瞎子的竹琴。乐器只有一鼓一板,腔调又是那么简单,可是他唱起来仿佛每一个字都有些魔力,他越收敛,听者越注意静听,及至他一放音,台下便没法不喝彩了。他的每一个字像一个轻打梨花的雨点,圆润轻柔;每一句是有声有⾊的一小单位;真是字字有力,句句含情。故事中有多少人,他要学多少人,忽而大嗓,忽而细嗓,而且不只变嗓,还要咬音吐字各尽其情;这真是点本领!希望再有上成都去的机会。多听他几次! (三)看书:在蓉,住在老友侯宝璋大夫家里。虽是大夫,他却极喜爱字画,有几块闲钱,他便去买破的字画;这样,慢慢的他已收集了不少四川先贤的手迹。这样,他也就与西⽟龙街一带的古玩铺及旧书店都 ![]() ![]() (四)归来:因下雨,过至中秋前一⽇才动⾝返渝。中秋⽇下午五时到陈家桥,天还 ![]() |
上一章 老舍自传 下一章 ( → ) |
蘑菇小说网免费为书迷提供作者老舍的小说老舍自传在线以及老舍自传免费阅读,老舍自传未删减免费阅读,想要阅读更多与老舍自传在线免费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经典名著请持续收藏蘑菇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