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未删减免费阅读
|
![]() |
|
蘑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隋书 作者:魏征等 | 书号:10197 时间:2017/3/26 字数:22079 |
上一章 卷五 下一章 ( → ) | |
梁士彦子刚 梁默 梁士彦,字相如,定安乌氏人也。少任侠,不仕州郡。 ![]() ![]() ![]() ![]() ⾼祖作相,转亳州总管、二十四州诸军事。尉迥之反也,以为行军总管,从韦 孝宽击之。至河 ![]() 及迥平,除相州刺史。⾼祖忌之,未几,征还京师,闲居无事。自恃元功,甚 怀怨望,遂与宇文忻、刘昉等谋作 ![]() ![]() ![]() ![]() ![]() ![]() 有子五人。 ![]() 梁默者,士彦之苍头,骁武绝人。士彦每从征伐,常与默陷阵。仕周,致位开 府。开皇末,以行军总管从杨素北征突厥,进位大将军。汉王谅之反也,复以行军 总管从杨素讨平之,加授柱国。大业五年,从炀帝征吐⾕浑,遇贼力战而死,赠光 禄大夫。 ○宇文忻 宇文忻,字仲乐,本朔方人,徙京兆。祖莫⾖于,魏安平公。⽗贵,周大司马、 许国公。忻幼而敏慧,为兒童时,与群辈游戏,辄为部伍,进止行列,无不用命, 有识者见而异之。年十二,能左右驰 ![]() 从武帝伐齐,攻拔晋州。齐后主亲驭六军,兵势甚盛,帝惮之, ![]() ![]() ![]() ![]() ⾼祖龙潜时,与忻情好甚协,及为丞相,恩顾弥隆。尉迥作 ![]() ![]() ![]() 忻妙解兵法,驭戎齐整,当时六军有一善事,虽非忻所建,在下辄相谓曰: “此必英公法也。”其见推服如此。后改封巳国公。上尝 ![]() ![]() 忻兄善,弘厚有武艺。仕周,官至上柱国、许国公。⾼祖受禅,遇之甚厚,拜 其子颖为上仪同。及忻诛,并废于家。善未几卒。颖至大业中为司农少卿。及李密 ![]() ○王谊 王谊,字宜君,河南洛 ![]() ![]() ![]() 皇太子即位,是为宣帝。惮谊刚正,出为襄州总管。及⾼祖为丞相,转为郑州 总管。司马消难举兵反,⾼祖以谊为行军元帅,率四总管讨之。军次近郊,消难惧 而奔陈。于时北至商洛,南拒江淮,东西二千余里,巴蛮多叛,共推渠帅兰雒州为 主。雒州自号河南王,以附消难,北连尉迥。谊率行军总管李威、冯晖、李远等分 讨之,旬月皆平。⾼祖以谊前代旧臣,甚加礼敬,遣使劳问,冠盖不绝。以第五女 ![]() 及上受禅,顾遇弥厚,上亲幸其第,与之极 ![]() ![]() ![]() 未几,其子奉孝卒。逾年,谊上表,言公主少,请除服。御史大夫杨素劾谊曰: “臣闻丧服有五,亲疏异节,丧制有四,降杀殊文。王者之所常行,故曰不易之道 也。是以贤者不得逾,不肖者不得不及。而仪同王奉孝既尚兰陵公主,奉孝以去年 五月⾝丧,始经一周,而谊便请除释。窃以虽曰王姬,终成下嫁之礼,公则主之, 犹在移天之义。况复三年之丧,自上达下,及期释服,在礼未详。然夫妇则人伦攸 始,丧纪则人道至大,苟不重之,取笑君子。故钻燧改火,责以居丧之速;朝祥暮 歌,讥以忘哀之早。然谊虽不自強,爵位已重, ![]() ![]() ![]() ○元谐 元谐,河南洛 ![]() ![]() ![]() ![]() ![]() 时吐⾕浑寇凉州,诏谐为行军元帅,率行军总管贺娄子⼲、郭竣、元浩等步骑 数万击之。上敕谐曰:“公受朝寄,总兵西下,本 ![]() ![]() 时上柱国王谊有功于国,与谐俱无任用,每相往来。胡僧告谐、谊谋反,上按 其事,无逆状,上慰谕而释之。未几,谊伏诛,谐渐被疏忌。然以龙潜之旧,每预 朝请,恩礼无亏。及上大宴百僚,谐进曰:“陛下威德远被,臣请突厥可汗为候正, 陈叔宝为令史。”上曰:“朕平陈国,以伐罪吊人,非 ![]() ![]() ![]() ![]() ○王世积 王世积,阐熙新渼人也。⽗雅,周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世积容貌魁岸, ![]() ![]() ![]() ![]() ![]() ![]() ![]() 世积见上 ![]() ![]() ![]() ![]() ○虞庆则 虞庆则,京兆栎 ![]() ![]() ![]() 开皇元年,进位大将军,迁內史监、吏部尚书、京兆尹,封彭城郡公,营新都 总监。二年冬,空厥⼊寇,庆则为元帅讨之。部分失所,士卒多寒冻,堕指者千余 人。偏将达奚长儒率骑兵二千人别道邀贼,为虏所围,甚急,庆则案营不救。由是 长儒孤军独战,死者十八九。上不之责也。寻迁尚书右仆 ![]() 后突厥主摄图将內附,请一重臣充使,于是上遣庆则诣突厥所。摄图恃強,初 ![]() ![]() ![]() ⾼祖平陈之后,幸晋王第,置酒会群臣。⾼颎等奉觞上寿,上因曰:“⾼颎平 江南,虞庆则降突厥,可谓茂功矣。”杨素曰:“皆由至尊威德所被。”庆则曰: “杨素前出兵武牢、硖石,若非至尊威德,亦无克理。”遂与互相长短。御史 ![]() ![]() ![]() 开皇十七年,岭南人李贤据州反,⾼祖议 ![]() ![]() 庆则子孝仁,幼豪侠任气,起家拜仪同,领晋王亲信。坐⽗事除名。炀帝嗣位, 以籓邸之旧,授候卫长史,兼领金⾕监,监噤苑。有巧思,颇称旨。九年,伐辽, 授都⽔丞,充使监运,颇有功。然 ![]() ○元胄 元胄,河南洛 ![]() ![]() ![]() ![]() ![]() ⾼祖受禅,进位上柱国,封武陵郡公,邑三千户。拜左卫将军,寻迁右卫大将 军。⾼祖从容曰:“保护朕躬,成此基业,元胄功也。”后数载,出为豫州刺史, 历亳、淅二州刺史。时突厥屡为边患,朝廷以胄素有威名,拜灵州总管,北夷甚惮 焉。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尝正月十五⽇,上与近臣登⾼,时胄下直, 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未若就朕胜也。”赐宴极 ![]() ![]() ![]() 炀帝即位,不得调。时慈州刺史上官政坐事徙岭南,将军丘和亦以罪废。胄与 和有旧,因数从之游。胄尝酒酣谓和曰:“上官政壮士也,今徙岭表,得无大事乎?” 因自拊腹曰:“若是公者,不徒然矣。”和明⽇奏之,胄竟坐死。于是征政为骁卫 将军,拜和代州刺史。 史臣曰:昔韩信愆垓下之期,则项王不灭;英布无淮南之举,则汉道未隆。以 二子之勋庸,咸愤怨而菹戮,况乃无古人之殊绩,而怀悖逆之心者乎!梁士彦、宇 文忻皆一时之壮士也,遭云雷之会,并以勇略成名,遂贪天之功以为己力。报者倦 矣,施者未厌,将生厉阶,求逞其 ![]() 译文 ○梁士彦 梁士彦字相如,定安乌氏人。 年少时行侠仗义,不愿在州郡做官。 ![]() ![]() 好读兵书,并涉猎经史。 北周时凭军功拜为仪同三司。 周武帝将要与东夏作战,听说梁士彦勇敢果决,便把他从扶风任上郡守提升为九曲镇将,进位上开府,封为建威县公,北齐人对他非常畏惧。 不久,调任熊州刺史。 后来随周武帝攻下晋州,进位柱国,拜官使持节,晋、绛二州诸军事,晋州刺史。 周武帝回京后,齐后主⾼纬亲自统领六军围困晋州,梁士彦孤军死守晋州,外无援兵,军心震恐,但他仍慷慨自若。 齐后主调集所有精锐部队攻打,城楼全部被摧毁,城墙仅剩下七、八尺⾼了。 双方将士有时短兵相接,有时兵马相 ![]() 梁士彦看形势危急,便对将士们说:“看来今天要战死在这里了,那就让我作你们的表率吧!”于是将士们勇烈奋发,喊杀声惊天动地,无不以一当百。 齐军渐渐退却。 梁士彦趁机命令自己的 ![]() 周武帝也在这时率大军赶到,齐军于是解围,撤退到城东十余里的地方安营扎寨。 梁士彦拜见周武帝,摸抚着周帝胡须,流着泪说:“我差一点见不到陛下了!”武帝也泪流満面。 当时,周武帝认为将士们已十分疲惫,想要班师。 梁士彦拉住马缰劝谏说:“现在北齐军队遁逃,军心动摇,趁着他们的畏惧心理而乘胜追击,一定能够大获全胜。”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派大军大举进发。 武帝握着梁士彦的手说:“我现在拥有晋州,是平定齐国的基地。 如果不巩固晋州,事情就不好办了。 我不担心前线,只怕后方发生变故。 你替我好好守住它。”等到平定齐国后,封他为成阝国公,进位上柱国、雍州主簿。 周宣帝即位后,任命他为东南道行台、使持节、徐州总管、三十二州诸军事、徐州刺史。 他与乌丸轨一起在吕梁擒捉了陈将吴明彻、裴忌。 又率军攻下⻩陵,平定了淮河以南的地方。 隋⾼祖杨坚作相时,他改任亳州总管、二十四州诸军事。 这时尉迟迥发动叛 ![]() 到河 ![]() 梁士彦命令家僮梁默等数人作为先锋,自己带部属跟随而进。 大军所向披靡,乘胜追击到草桥,尉迟迥又纠合自己的部队抵抗,梁士彦率部进击,大败叛军。 等到围住邺城,从北门攻⼊,又驰马打开西门,放宇文忻部⼊城。 平定尉迟迥叛 ![]() ⾼祖猜忌他,没多久,把他调回京师。 他在家闲居,无事可做。 他自恃功⾼,心怀怨恨,和宇文忻、刘⽇方等人图谋反叛。 打算率领僮仆,在宗庙祭祀之前,趁⾼祖车驾出来之时,图谋起事。 又想在蒲州起兵,攻取⻩河以北的地方,拿下黎 ![]() ![]() 他外甥裴通事先知道他们谋反的事而上奏⾼祖。 ⾼祖没有宣扬这事,任命梁士彦为晋州刺史,想观察他的动静。 梁士彦⾼兴地对刘⽇方等人说:“这是天赐良机啊!”又请求⾼祖让仪同薛摩儿做长史,⾼祖答应了他。 梁士彦后与众公卿一起朝见⾼祖,⾼祖令卫士从官列中把梁士彦、宇文忻、刘⽇方等抓了起来,责问他们说:“你们这些人图谋反叛,怎么敢产生这种想法?”梁士彦等起初还不认罪。 当时恰好薛摩儿被押到了,于是当廷对质。 薛摩儿把谋反的经过全部讲了出来。 并说:“他的二儿子梁刚流泪苦苦劝谏他不要谋反,三儿子叔谐却说:‘作猛兽就要作兽中之王。’”梁士彦听后,脸⾊骤变,回头对薛摩儿说:“是你杀了我啊!”于是伏法被杀,终年七十二岁。 ○宇文忻 宇文忻,字仲乐,本是朔方人,迁居京兆。 祖⽗莫⾖于,是北周的安平公。 ⽗亲宇文贵,是北周的大司马、许国公。 宇文忻年幼时很聪明,儿童与小孩们玩耍时,就作打仗的游戏,前进、停止、排队,无不服从他的命令。 有认识他的人,见了游戏,感到很惊奇。 十二岁时,能骑马奔驰,左右 ![]() 他常对所亲近的人说:“自古名将,只有韩信、⽩起、卫青、霍去病成为美谈,但我考察他们的行事,不⾜以崇尚。 假如他们与我同时,我不会让这些小子独擅⾼名。”他年青时就是如此慷慨。 十八岁,他随北周齐王宇文宪讨伐突厥有功,拜授仪同三司,赐给兴固县公的爵位。 韦孝宽镇守⽟壁时,因宇文忻骁勇善战,请求与他同行。 他屡有战功,升任开府、骠骑将军,增加爵位到化政郡公,食邑二千户。 跟随周武帝讨伐北齐,攻拔晋州。 北齐后主亲自统帅六军,气势很大,周武帝很害怕,想撤军。 宇文忻劝告说:“凭着陛下的圣明英武,乘着敌军的骄纵,哪里不能攻克?假如齐人另外得到好主子,君臣协力,即使是商汤、周武那样的势力,也不易平定他们了。 现在齐国主上昏暗,臣下愚笨,兵无斗志,即使有百万之众,实际上只是送给陛下罢了。”周武帝听从他的计谋,与敌 ![]() 等到周武帝攻陷并州时,先胜后败,武帝被齐军围 ![]() 宇文忻 ![]() 致使伪主齐后主到处奔波,关东响应振动,自古以来用兵打仗,没有像这次这样影响重大的。 昨⽇破城时,将士轻敌,只有一点小小的不利,何必挂在心上?男子汉大丈夫,应该死里求生,败中求胜。 现在破竹之势已成,为什么弃敌而去?”武帝接受他的意见,次⽇复战,于是攻拔晋 ![]() 等到平定北齐,他升任大将军,赏赐布帛上千段。 不久与乌丸轨在吕梁击破陈国将领吴明彻,他升任柱国,赏赐奴婢二百口,升任豫州总管。 隋⾼祖在北周为官时,与宇文忻感情很好,为丞相后,对宇文忻照顾更多。 尉迟迥作 ![]() 当时官军屯驻河 ![]() ⾼祖令⾼赹前来监军,与⾼赹密谋进军的,只有宇文忻而已。 尉迟迥派其儿子尉。。,重兵把守武陟,宇文忻为先锋,打跑了尉迟… 进而 ![]() 宇文忻派五百骑兵袭击他们,差不多把他们杀死、俘虏光了。 进军到草桥,尉迟迥又拒守,宇文忻率奇兵击破他们,一直追赶到邺下。 尉迟迥背靠邺城布阵,与官军大战,官军不利。 当时邺城士兵观战的有几万人。 宇文忻与⾼赹、李询谋划说:“事情紧急,当用权宜之计破敌。”于是攻击那些观战的人,他们叫嚷着逃走,转而互相践踏,叫声如雷。 宇文忻于是呼叫说:“贼人败走了啊!”众将士振作起来,齐力拼命攻击,尉迟迥大败。 等到平定邺城以后,因功劳大他被封为上柱国,赏给他奴婢二百口,牛马羊数以万计。 隋⾼祖回头对宇文忻说:“尉迟迥倾山东之众,运百万之师,您用计没有遗漏之策,作战没有全敌之阵,实在是天下的英雄豪杰啦!”他被晋封为英国公,增加食邑三千户。 从此以后,每每参加谋划,出⼊于⾼祖卧室之中,周隋禅代之际,宇文忻大有功劳。 后来他被拜授为右领大将军,恩宠更重。 宇文忻精通兵法,治军严整,当时六军中只要有一个好办法,即使不是宇文忻所提出来的,部下也会说:“这一定是英公的办法。”他就是这样被人推重佩服。 后来改封为杞国公。 皇上曾想让他率兵攻打突厥,⾼赹对皇上说:“宇文忻有异志,不可委以重兵。”于是作罢。 宇文忻既是佐命功臣,常任将领,有威名于当代。 皇上因此略略有些戒惧之心,因此找了个由头让他丢了官。 宇文忻与梁士彦亲昵,数相往来,梁士彦当时也有些怨恨,图谋不轨。 宇文忻对梁士彦说:“帝王难道有一定吗?有人扶持他,就是帝王了。 您在蒲州造反,我肯定征讨。 两阵相对,然后相连,天下可以谋取了。”计谋外怈被杀,当时六十四岁。 家人都被籍没为奴。 宇文忻兄宇文善,忠厚而有武艺。 仕北周,做官到上柱国、许国公。 隋⾼祖受北周禅让后,对他很好,封他的儿子宇文颖为上仪同。 等到宇文忻被杀,宇文善家⽗子都被废为庶民。 宇文善不久死去。 宇文颖到大业中(605~616),任司农少卿。 等到李密 ![]() ![]() 宇文忻弟宇文恺,另有传。 ○王谊 王谊字宜君,河南洛 ![]() ⽗亲王显,北周凤州刺史。 王谊年青时,慷慨有大志,善习弓马,博览群书。 周闵帝时,他任左中侍上士。 那时大冢宰宇文护执政,势倾王室,闵帝拱手沉默而已,什么都不能管。 有朝士在闵帝⾝边,对皇上略有不恭,王谊 ![]() 从此以后,朝士没有谁敢对闵帝不恭谨的。 一年多以后,升任御正大夫。 遭⽗丧,哀毁过礼,在⽗亲坟墓边搭草房,自己背土成坟。 过了一年多,拜授雍州别驾,他坚辞不受,但闵帝不准他不当官。 周武帝即位后,授他仪同之职,逐步升迁为內史大夫,封为杨国公。 跟随武帝讨伐北齐,来到并州,武帝⼊城,反被齐人打败,近臣大多战死。 王谊率领麾下骁勇善战者赴难,武帝得以保全。 当时武帝因为六军受挫,将要班师回朝,王谊努力劝阻,武帝听从了他的计谋。 等到平定北齐后,授他为相州刺史。 不久,又征他为大內史。 汾州的稽胡造反,王谊率兵打击他。 武帝弟越王宇文盛、谯王宇文俭虽任总管,但都受王谊节制。 他就是这样被看重。 等到平定反贼回京,赏赐布匹五千段,封一个儿子作开国公。 武帝快崩驾时,对皇太子说:“王谊是国家大臣,应把他放在机密位置,不必让他到远处为官。”皇太子即位,这就是周宣帝。 他怕王谊刚正,让他当了襄州总管。 等到隋⾼祖任丞相,他转任郑州总管。 司马消难举兵造反,⾼祖任王谊为行军元帅,率领四个总管讨伐他。 官军到近郊,司马消难害怕而逃奔陈国。 于是,北至商、洛,南到江、淮,东西两千多里,巴蛮大多背叛,一起推渠帅兰雒州为主。 雒州自称为河南王,以归附司马消难,北面连接尉迟迥。 王谊率领行军总管李威、冯晖、李远等分路讨伐,上十个月全部讨平。 ⾼祖因王谊是前代旧臣,对他非常尊敬,派人慰问他,路上车盖络绎不绝。 让自己的第五个女儿嫁给他的儿子王奉孝,不久拜他为大司徒。 王谊也因与⾼祖有旧 ![]() 等到⾼祖受北周禅让,对他更加礼遇,⾼祖亲自来到他的府第,与他极尽 ![]() 太常卿苏威提议,认为户口增多,田地太少,想减少功臣的封地以给百姓。 王谊上奏道:“文武百官,都是历代的功勋贤人,这才被赏赐爵土。 一旦削了他们的爵土,未见其可行之处。 我担心的是,朝中大臣的功德不能得到表彰,何必担心民人田地不⾜?”皇上以为然,未采纳苏威的建议。 开皇初,皇上将巡幸岐州,王谊劝告说:“陛下刚刚君临万国,民情还未融洽,为什么要有此行?”皇上开玩笑说:“我过去与你地位、声望相同,你一朝屈节为臣,或许以此为羞聇。 这次巡幸,是想扬扬威武,想以此让你心里服气罢了。”王谊笑笑退下。 不久奉命出使突厥,皇上夸奖他称职,封他为郢国公。 不久,他儿子王奉孝去世。 过了一年,王谊上表说,公主年少,请除丧服。 御史大夫杨素弹劾王谊说:“我听说丧服有五,亲疏不同;丧制有四,降杀也很不同。 这是君王所常推行的办法,所以说是不能变易的公道。 因此,贤人不能超过,不肖的也不能不及。 而仪同王奉孝,既与兰陵公主婚配,奉孝在去年五月去世,刚刚一年,但王谊便请求除丧。 我私下以为,公主虽是王姬,但终因成了下嫁之礼,‘公’道则‘主’之,就好比是天经地义。 何况三年的服丧期,从上到下,到时就除丧服,在礼仪虽未详细记载,但夫 ![]() 所以钻燧改火,责备他居丧太短;早上遭丧,晚上就唱歌,嘲笑他忘哀太早。 虽然王谊不是要自己无礼,而且他爵位又很⾼,他想做无礼之事,怎么行呢?他鄙薄风俗有伤教化,为⽗则不慈;轻视礼教和丧礼,把媳妇搞到无义的地步。 如若放纵他而不加纠正,恐怕有伤风俗,请将他 ![]() 王谊颇有些怨恨。 有人告王谊谋反,皇上下令查验其事。 主持调查的上奏说,他只说了些不该说的话,实在没有造反的证据。 皇上赏他酒喝,然后放了他。 这时上柱国元谐也很意失,王谊多次与他来往,言论不恭。 胡僧告了他。 公卿大臣们上奏说王谊大逆不道,其罪该死。 皇上看见王谊,悲怆地说:“我与你过去是同学,很同情你,但拿国法怎么办呢?”于是下诏说:“王谊,在北周时代,很早就参予政治,我和他一起读书,两人关系很好。 但他 ![]() 我刚当皇帝时,曾告诫过他,他口里虽说改悔,心里实际上不肯改。 于是他说 ![]() 他还密令卜问,窥伺朝廷火灾。 还说他就是明君。 他信任旁门左道,说他一定会当帝王。 这样的人,如果赦免他,或许以后会造反。 噤止暴 ![]() ○元谐 元谐,河南洛 ![]() 元谐生 ![]() 年少时与隋⾼祖一起在国子监读书,非常友爱。 后因军功,升任大将军。 等到⾼祖任北周丞相,召他为近臣。 元谐对⾼祖说:“你没朋友相帮,就像洪⽔里的一堵墙,太危险了!请您注意努力啊!”尉迟迥作 ![]() 等到⾼祖受北周禅让,皇上对元谐笑着说:“⽔里的墙到底怎么样?”于是赏赐酒宴,极尽 ![]() 元谐升任上大将军,封乐安郡公,食邑千户。 奉诏参加修改律令。 当时吐⾕浑进犯凉州,皇上下诏任元谐为行军元帅,率行军总管贺娄子⼲、郭竣、元浩等步兵、骑兵几万反击敌人。 皇上告谕元谐说:“您受朝廷委派,总领雄兵向西 ![]() ![]() 王者的军队,旨在推行仁义。 吐⾕浑贼人若到边界,您应晓以德义,给以教导,谁敢不顺服?”当时贼将定城王钟利房率骑兵三千渡过⻩河,连结 ![]() 元谐率兵出鄯州,赶到青海,切断了他的归路。 吐⾕浑率兵抵抗元谐,相遇于丰利山。 贼人骑兵二万,与元谐大战,元谐打败了他们。 贼人驻兵青海,派太子可博汗率骑兵五万掩袭官军,元谐 ![]() 元谐于是派人送上书信,晓以利害,吐⾕浑名王十七人、公侯十三人,各率所部来降。 皇上十分⾼兴,下诏书说:“褒奖才士贬抑庸人,有闻于前代。 元谐有见识,很机敏,文韬武略,誉満朝野。 申张国威,开拓疆土,其深谋远虑和⾼尚气节,真是很符合我的心意。 应该予以礼遇,并赏及后人,现封元谐为柱国,另封一子为县公。”元谐拜受宁州刺史,很有恩威。 但他刚愎自用,好排斥人,不能得到⾼祖近侍的 ![]() 他曾对皇上说:“我一心一意侍奉皇上,不讨他人 ![]() 当时上柱国王谊有功于国,与元谐一样,都被免职,二人每每互相往来。 胡僧告元谐、王谊谋反,皇上调查此事,并无谋反证据,皇上安慰并放了他。 不久,王谊被杀,元谐渐渐被疏远猜忌。 但因元谐是⾼祖登基前的朋友,所以每每请他上朝,皇上对他的恩典和礼遇并无亏损。 一次皇上大宴百官,元谐进言说:“陛下恩威远播,我请求让突厥可汗作侯正,让陈叔宝当令史。”皇上说:“我平定陈国,以讨伐罪人,安慰民人,并不是想耀武扬威于天下。 你的奏请,很不符合我的本意。 突厥人不知山川地理,怎能封侯!陈叔宝昏然如醉,怎么能驱使他为国效力?”元谐默默而退。 几年后,有人告元谐和他的从⽗弟上开府元滂、临泽侯田鸾、上仪同祁绪等人谋反。 皇上下令调查此事。 有关部门上奏说:“元谐谋划让祁绪率 ![]() 当时广平王杨雄、左仆 ![]() 他说:‘左执法星动已经四年了,一上奏章,⾼赹必死无疑。’又说:‘太⽩犯月,光芒相照,这征候主杀大臣,杨雄必当应征被杀。’元谐曾与元滂一起拜见皇上,元谐私下对元滂说:‘我是主人,殿上的那个人是贼。’让元滂望气,元滂说:‘他的云气好像是蹲狗走鹿,不如我们的云气有福有德。’”皇上大怒,元谐、元滂、元鸾、元绪一并被杀,并没收家财,令其家人为奴。 ○王世积 王世积,阐熙新渼人。 ⽗亲王雅,北周国的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 王世积容貌魁伟, ![]() 在北周,有军功,授为上仪同,封爵为长子县公。 隋⾼祖为北周丞相时,尉迟迥造反,世积随韦孝宽讨伐尉迟迥,每次作战均有战功,授为上大将军。 ⾼祖受北周禅让后,晋封世积为宜 ![]() ⾼赹赞赏他的才⼲,对他很好。 世积曾秘密对⾼赹说:“我们都是周朝的臣子,国家沦陷,我们怎么办?”⾼赹深深地拒听这类话。 不久,世积授为蕲州总管。 在平定陈国的战争中,他率⽔军从蕲⽔奔赴九江,与陈国将领纪王真大战于蕲口,大破陈军。 继而晋王杨广已平定丹 ![]() 陈国的江州司马⻩亻思弃城逃走,权始璋⼊据其城。 王世积跟着来了。 陈国的豫州太守徐王登、庐陵太守萧廉、浔 ![]() ![]() 世积因功升任柱国、荆州总管,赐绢帛五千段,外加宝带,食邑三千户。 几年后,桂州人李光仕造反,王世积以行军总管⾝份,讨平了他们。 皇上派都官员外郞辛凯卿去慰劳他。 回京后,世积升任上柱国,赐物二千段。 皇上很看重他。 王世积见皇上生 ![]() 皇上以为他有酒疾,让他住在宮中,让御医为他看病。 王世积假装说病已治好了,才得以出宮回府。 发起辽东战争时,王世积与汉王杨谅都是行军元帅,到了柳城,因病而还。 授为凉州总管,让七百骑士送他到任。 不久,他的亲信、定安人皇甫孝谐有罪,官吏追捕他,他逃到王世积那里,世积不留他,因此他们心中有些不舒服。 皇甫孝谐后来被流放到桂州,侍奉总管令狐熙。 令狐熙对他又不好,因此十分穷困。 皇甫孝谐于是邀功于皇上,而对皇上说:“王世积曾让道人为他看相,看看以后会不会大贵。 道人说:‘您应当皇帝。’对他 ![]() 有关部门上奏:“左卫大将军元。。、右卫大将军元胄,左仆 ![]() 授皇甫孝谐为上大将军。 ○虞庆则 虞庆则是京兆栎 ![]() ⽗亲虞祥,曾任北周灵武太守。 庆则小时候就雄健刚毅, ![]() 他常常⾝披沉重的铠甲, ![]() 起初他以 ![]() 在北周开始做官时,任中外府行参军,不久提升为外兵参军事,承袭爵位沁源县公。 宣政元年(578),授位仪同大将军,升为并州总管长史。 二年,授为开府。 当时稽胡多次叛 ![]() ![]() 班师回京前,⾼赹和越王宇文盛谋划,要文武双全的主将镇守。 于是上表皇上,推荐虞庆则镇守原稽胡处。 皇上于是即刻拜庆则为石州总管。 虞庆则很有威信,又能施恩于民,所管辖的境內太平无事,秩序井然,稽胡人因敬慕他的仁义而来归顺的,有八千多户。 开皇元年(581),庆则进位为大将军,升为內史监、吏部尚书、京兆尹,封为彭城郡公,任营建新都总监。 二年冬,突厥侵⼊境內 ![]() 部队被分割,离开了营地,很多士兵受寒冷侵袭,手指被冻掉的有一千多人。 偏将达奚长儒率领二千多骑兵,从另外一条道路拦截敌兵,被敌兵围困,情况很危急。 庆则却按兵不动,不予救援,因此达奚长儒孤军奋战,战死的人有十分之八九。 皇上没有追究庆则的责任,不久又升他为尚书右仆 ![]() 后来突厥国主摄图想归附隋朝,请求隋派遣一个重臣充当使者,于是皇上派遣庆则出使突厥。 摄图自恃势力強大,开始想与隋朝分庭抗礼,庆则拿突厥过去的事来责备他们,摄图仍不服。 翻译长孙晟又向摄图陈说利害,摄图和他的弟弟叶护终于跪拜着接受了隋朝的诏书,称臣朝贡,请求永远作为附属国。 当初,庆则出使突厥,⾼祖告谕他说:“我想保全突厥,如果他们送马给你,只取三、五匹就够了。”摄图见到庆则,赠给他一千匹马,又将女儿嫁给庆则作 ![]() 皇上因为庆则功⾼,就没有追究他什么。 授他上柱国,封为鲁国公,赐邑任城县千户,并且下诏书将彭城公这一爵位回授给他的第二个儿子虞义。 ⾼祖平定陈朝之后,巡幸晋王府,摆酒宴请群臣。 ⾼赹等人手捧酒杯为⾼祖祝寿。 ⾼祖于是说:“⾼赹平定长江以南,虞庆则使突厥来降,可以说都立下了大功劳啊!”大将杨素说:“都是因为您威德之光的照耀啊!”庆则说:“杨素以前出兵武牢、硖石,如果没有您的威德,也没有攻克的道理。”于是就与杨素互相揭短。 御史想弹劾他们,⾼祖说:“今天是论功之⽇,应该⾼兴,不应该弹劾。”⾼祖观看群臣行令饮酒,庆则进言说:“承蒙皇上赐给酒食,今天我应该尽情 ![]() 庆则捧着酒杯为⾼祖祝寿,大家都很⾼兴。 ⾼祖对群臣说:“喝了这杯酒,愿我与你们及你们的子孙能够常如今⽇,世世代代与富贵相守。”开皇九年(589),虞庆则转任右卫大将军,不久又改为右武侯大将军。 开皇十七年(597),岭南人李贤占据本州造反,⾼祖想征讨他。 诸将中有几个人请求前行,皇上都没有答应,却对庆则说:“你位居宰相,爵位为上公,今国家有叛贼作 ![]() ![]() 什柱先前曾与庆则的爱妾私通,害怕此事败露,就扬言说:“庆则不愿意去岭南征讨。”这话被皇上听到了。 在此之前,朝中大臣出征,皇上都设宴饯行,尽礼赐物后再送他出征。 等到庆则讨伐岭南辞别皇上时,皇上満脸不⾼兴,庆则因此郁郁不得志。 平定了李贤后,庆则到潭州的临桂镇,眺望这里的山川地势,感慨地说:“这里的地势的确险要牢固,再加上有⾜够的粮食,如果用可靠的将领把守这个地方,就不会被攻破。”于是派什柱骑着快马到京城向皇上奏事,观察皇上的脸⾊。 什柱到了京城,却禀告庆则谋反。 皇上派人调查验证,庆则因此被杀。 皇上授什柱为柱国。 ○元胄 元胄是河南洛 ![]() 祖⽗元顺,西魏的濮 ![]() ⽗亲元雄,武陵王。 元胄小时候就英勇果敢,练就了多种武艺,美髯虎须,看上去凛然不可犯侵。 北周齐王宇文宪一见他,就把他当作壮士,招到自己的⾝边。 元胄多次跟随齐王出征打仗,官至大将军。 ⾼祖刚被征召进朝廷,将被周宣帝托付后事,⾼祖先叫元胄,其次才叫陶澄,将他们一起当作心腹之人,常常住在⾼祖的卧室內。 ⾼祖当了丞相后,元胄主管宮廷中的噤卫军,又引弟弟元威⼊宮当侍卫。 周赵王宇文招得知⾼祖将要取北周而代之,于是就邀请⾼祖到自己的府中,赵王将⾼祖引进卧室內,左右侍从不得跟随,只有杨弘和元胄兄弟坐在门边。 赵王对他的两个儿子宇文员和宇文贯说:“你们进室內去献瓜,我趁机将他刺杀。”饮酒正酣时,赵王想突起事变,拿所佩带的刀切瓜,不断地让⾼祖吃瓜,将要刺杀⾼祖。 元胄进屋说:“丞相,府中有急事,您不能在这里多呆了。”赵王大声喝斥说:“我和丞相谈心,你是⼲什么的?”赵王想把元胄喝斥走,元胄瞪圆双眼,怒气冲冲,握刀闯⼊內室。 赵王问他叫什么名字,元胄照实回答了,赵王恍然说:“你不是以前跟随齐王的吗?的确是壮士啊!”于是赐酒给他喝,并且温和地说:“我哪里有什么不好的意图呢?你何必如此猜测我警惕我?”不一会儿,赵王假装呕吐,准备进⼊后门,元胄怕他又有诡计,急忙走过去扶住赵王,使他坐⼊席中的上位,象这样做了几次。 后来,赵王声称自己口渴,命令元胄到厨房中去取茶,元胄不动。 不久,恰逢滕王宇文荄到来,⾼祖亲自走下台阶 ![]() 我虽然不怕死,但死又有什么益处呢?”⾼祖又进室中坐下,元胄听见屋后有披铁甲的声音,于是立即请⾼祖说:“相府事急,你怎能如此久坐?”于是扶⾼祖下 ![]() 赵王将要追赶⾼祖,元胄用⾝体挡住屋门,使赵王不能出来追赶。 ⾼祖到达相府,元胄也回来了。 赵王将手指敲得出了⾎,悔恨自己没有抓住时机发动事变。 后来⾼祖杀了赵王,给予元胄的赏赐数也数不清。 ⾼祖受禅登上帝位,元胄升为上柱国,封为武陵郡公,食邑三千户,授左卫将军,不久又升右卫大将军。 ⾼祖闲谈时说:“保护我的全安,成就这番基业,这是元胄的功劳啊!”几年以后,元胄出任豫州刺史,历任亳州、淅州刺史。 当时突厥多次 ![]() 后来征召回朝任右卫大将军,⾼祖对他更加亲密。 曾经有一个正月十五,⾼祖和贴⾝近臣登⾼赏月,当时元胄在值班,皇上下命令用快马把他招来,见到元胄,皇上对他说:“你与别人登⾼赏月,比不上和我一起登⾼好!”设宴招待,极其⾼兴。 晋王杨广常常向他致礼。 房陵王被废,元胄参与了谋划。 当时皇上正在追究处理东宮的事情,左卫大将军元竁苦苦劝谏皇上不要废黜太子,杨素于是进谗言诬陷元竁。 皇上很愤怒,拘留了元竁。 元胄此时值班时间已到,应该下班,但他没去,对皇上上奏说:“我不离开您,是为了防备元竁罢了。”又以这话 ![]() 后来蜀王杨秀获罪,元胄因为和他有来往,被除去了官名。 炀帝即位,元胄得不到调迁。 当时慈州刺史上官政因事获罪被流放到岭南,将军丘和也因罪被废去官职。 元胄与丘和有老 ![]() 于是皇上封上官政为骁卫将军,授给丘和代州刺史的职务。 mGUxS.COm |
上一章 隋书 下一章 ( → ) |
蘑菇小说网免费为书迷提供作者魏征等的小说隋书在线以及隋书免费阅读,隋书未删减免费阅读,想要阅读更多与隋书在线免费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历史小说请持续收藏蘑菇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