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未删减免费阅读
|
![]() |
|
蘑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隋书 作者:魏征等 | 书号:10197 时间:2017/3/26 字数:27195 |
上一章 卷十三 下一章 ( → ) | |
杨素弟约 从⽗文思 文纪 杨素,字处道,弘农华 ![]() ![]() ![]() 及平齐之役,素请率⽗麾下先驱。帝从之,赐以竹策,曰:“朕方 ![]() ![]() ![]() 及⾼祖为丞相,素深自结纳。⾼祖甚器之,以素为汴州刺史。行至洛 ![]() ![]() ![]() ![]() 上方图江表,先是,素数进取陈之计,未几,拜信州总管,赐钱百万、锦千段、 马二百匹而遣之。素居永安,造大舰,名曰五牙,上起楼五层,⾼百馀尺,左右前 后置六拍竿,并⾼五十尺,容战士八百人,旗帜加于上。次曰⻩龙,置兵百人。自 馀平乘、舴艋等各有差。及大举伐陈,以素为行军元帅,引舟师趣三硖。军至流头 滩,陈将戚欣以青龙百馀艘、屯兵数千人守狼尾滩,以遏军路。其地险峭,诸将患 之。素曰:“胜负大计,在此一举。若昼⽇下船,彼则见我,滩流迅 ![]() ![]() ![]() 俄而江南人李稜等聚众为 ![]() ![]() 上以素久劳于外,诏令驰传⼊朝。加子玄感官为上开府,赐彩物三千段。素以 馀贼未殄,恐为后患,又自请行。乃下诏曰:“朕忧劳百姓,⽇旰忘食,一物失所, 情深纳隍。江外狂狡,妄构妖逆,虽经殄除,民未安堵。犹有贼首凶魁,逃亡山洞, 恐其聚结,重扰苍生。內史令、上柱国、越国公素,识达古今,经谋长远,比曾推 毂,旧著威名,宜任以大兵,总为元帅,宣布朝风,振扬威武,擒剪叛亡,慰劳黎 庶。军民事务,一以委之。”素复乘传至会稽。先是,泉州人王庆国,南安豪族也, 杀刺史刘弘,据州为 ![]() ![]() ![]() ![]() ![]() 素 ![]() 寻令素监营仁寿宮,素遂夷山堙⾕,督役严急,作者多死,宮侧时闻鬼哭之声。 及宮成,上令⾼颎前视,奏称颇伤绮丽,大损人丁,⾼祖不悦。素尤惧,计无所出, 即于北门启独孤皇后曰:“帝王法有离宮别馆,今天下太平,造此一宮,何⾜损费!” 后以此理谕上,上意乃解。于是赐钱百万,锦绢三千段。 十八年,突厥达头可汗犯塞,以素为灵州道行军总管,出塞讨之,赐物二千段, ⻩金百斤。先是,诸将与虏战,每虑胡骑奔突,皆以戎车步骑相参,舆鹿角为方阵, 骑在其內。素谓人曰:“此乃自固之道,非取胜之方也。”于是悉除旧法,令诸军 为骑阵。达头闻之大喜,曰:“此天赐我也。”因下马仰天而拜,率精骑十余万而 至。素奋击,大破之,达头被重创而遁,杀伤不可胜计,群虏号哭而去。优诏褒扬, 赐缣二万匹,及万钉宝带。加子玄感位大将军,玄奖、玄纵、积善并上仪同。 素多权略,乘机赴敌,应变无方,然大抵驭戎严整,有犯军令者立斩之,无所 宽贷。每将临寇,辄求人过失而斩之,多者百余人,少不下十数。流⾎盈前,言笑 自若。及其对阵,先令一二百人赴敌,陷阵则已,如不能陷阵而还者,无问多少, 悉斩之。又令三二百人复进,还如向法。将士股忄栗,有必死之心,由是战无不胜, 称为名将。素时贵幸,言无不从,其从素征伐者,微功必录,至于他将,虽有大功, 多为文吏所谴却。故素虽严忍,士亦以此愿从焉。 二十年,晋王广为灵朔道行军元帅,素为长史。王卑躬以 ![]() 仁寿初,代⾼颎为尚书左仆 ![]() 及献皇后崩,山陵制度,多出于素。上善之,下诏曰: 君为元首,臣则股肱,共治万姓,义同一体。上柱国、尚书左仆 ![]() ![]() ![]() ![]() ![]() 并赐田三十顷,绢万段,米万石,金钵一,实以金,银钵一,实以珠,并绫锦 五百段。 时素贵宠⽇隆,其弟约、从⽗文思、弟文纪,及族⽗异,并尚书列卿。诸子无 汗马之劳,位至柱国、刺史。家僮数千,后庭 ![]() ![]() ![]() ![]() 及上不豫,素与兵部尚书柳述、⻩门侍郞元岩等⼊閤侍疾。时皇太子⼊居大宝 殿,虑上有不讳,须豫防拟,乃手自为书,封出问素。素录出事状以报太子。宮人 误送上所,上览而大恚。所宠陈贵人又言太子无礼。上遂发怒, ![]() 汉王谅反,遣茹茹天保来据蒲州,烧断河桥。又遣王聃子率数万人并力拒守。 素将轻骑五千袭之,潜于渭口宵济,迟明击之,天保败走,聃子慑而以城降。有诏 征还。初,素将行也,计⽇破贼,皆如所量。帝于是以素为并州道行军总管、河北 安抚大使,率众数万讨谅。时晋、绛、吕三州并为谅城守,素各以二千人縻之而去。 谅遣赵子开拥众十余万,策绝径路,屯据⾼壁,布阵五十里。素令诸将以兵临之, 自引奇兵潜⼊霍山,缘崖⾕而进,直指其营,一战破之,杀伤数万。谅所署介州刺 史梁修罗屯介休,闻素至,惧,弃城而走。进至清源,去并州三十里,谅率其将王 世宗、赵子开、萧摩诃等,众且十万,来拒战。又击破之,擒萧摩诃。谅退保并州, 素进兵围之,谅穷蹙而降,余 ![]() 我有隋之御天下也,于今二十有四年,虽复外夷侵叛,而內难不作,修文偃武, 四海晏然。朕以不天,衔恤在疚,号天叩地,无所逮及。朕本以籓王,谬膺储两, 复以庸虚,纂承鸿业。天下者,先皇之天下也,所以战战兢兢,弗敢失坠,况复神 器之重,生民之大哉!贼谅包蔵祸心,自幼而长,羊质兽心,假托名誉,不奉国讳, 先图叛逆,违君⽗之命,成莫大之罪。诳惑良善,委任奷回,称兵內侮,毒流百姓。 私假署置,擅相谋戮,小加大,少凌长,民怨神怒,众叛亲离,为恶不同,同归于 ![]() ![]() 公乃先朝功臣,勋庸克茂。至如皇基草创,百物惟始,便匹马归朝,诚识兼至。 汴部郑州,风卷秋箨,荆南塞北,若火燎原,早建殊勋,夙著诚节。及献替朝端, 具瞻惟允,爰弼朕躬,以济时难,昔周 ![]() ![]() ![]() ![]() ![]() ![]() ![]() ![]() 素上表陈谢曰: 臣自惟虚薄,志不及远,州郡之职,敢惮劬劳,卿相之荣,无阶觊望。然时逢 昌运,王业惟始,虽涓流赴海,诚心屡竭,轻尘集岳,功力盖微。徒以南 ![]() ![]() ![]() ![]() 其月还京师,因从驾幸洛 ![]() ![]() ![]() ![]() ![]() 素虽有建立之策及平杨谅功,然特为帝所猜忌,外示殊礼,內情甚薄。太史言 隋分野有大丧,因改封于楚。楚与隋同分, ![]() 约字惠伯,素异⺟弟也。在童兒时,尝登树堕地,为查所伤,由是竟为宦者。 ![]() 时皇太子无宠,而晋王广规 ![]() ![]() ![]() 及晋王⼊东宮,引约为左庶子,改封修武县公,进位大将军。及素被⾼祖所疏, 出约为伊州刺史。⼊朝仁寿宮,遇⾼祖崩,遣约⼊朝,易留守者,缢杀庶人勇,然 后陈兵集众,发⾼祖凶问。炀帝闻之曰:“令兄之弟,果堪大任。”即位数⽇,拜 內史令。约有学术,兼达时务,帝甚任之。后数载,加位右光禄大夫。 后帝在东都,令约诣京师享庙,行至华 ![]() ![]() ![]() 文思字温才,素从叔也。⽗宽,魏左仆 ![]() ![]() ![]() ![]() ![]() 文纪字温范,少刚正,有器局。在周袭爵华山郡公,邑二千七百户。自右侍上 士累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安州总管长史。将兵 ![]() ![]() 史臣曰:杨素少而轻侠,俶傥不羁,兼文武之资,包英奇之略,志怀远大,以 功名自许。⾼祖龙飞,将清合六,许以腹心之奇,每当推彀之重。扫妖氛于牛斗, 江海无波;摧骁骑于龙庭,匈奴远遁。考其夷凶静 ![]() ![]() 部分译文 杨素字处道,弘农华 ![]() 祖⽗杨暄是魏朝的辅国将军、谏议大夫。 ⽗亲杨敷为北周的汾州刺史,死于北齐。 杨素小时候穷困意失,不拘小节,有远大的志向。 世人都不理解他,只有他的堂叔祖、魏朝的尚书仆 ![]() 他善于写文章,善长草书、隶书,很留心通过观察风向占卜吉凶。 杨素长髯丰额,有一副英雄豪杰的仪表。 北周大冢宰宇文护召他当了中外记室,后转任礼曹,升任为大都督。 周武帝亲自统领一切事务后,杨素因⽗亲坚守气节在齐丧生,没有得到朝廷的封赏,就上表申述道理。 武帝没有应允,他又一再坚持。 武帝大怒,命令左右将其斩首。 杨素理直气壮地说:“我给无道的天子做事,死是应该的。”武帝壮其言,于是追封杨敷为大将军,谥号“忠壮”并拜杨素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逐渐被礼遇。 武帝命令杨素起草诏书,他一挥而就,而且词藻文义均美。 武帝嘉奖他,对他说:“好好努力,不愁⽇后没有荣华富贵。”杨素应声回答说:“我只怕富贵来 ![]() 武帝应允了他,并且赐给他一条竹鞭,说:“我正要驱使天下,所以把这件东西赐给你。”杨素跟随齐王宇文宪在河 ![]() ![]() 这年武帝又授予杨素司城大夫之职。 第二年,杨素又跟随宇文宪攻取晋州。 宇文宪屯兵于 ![]() 杨素和十多位骁勇之将竭力苦战,才使宇文宪幸免于难。 这以后,杨素屡建战功。 北齐平定后,杨素被加官为上开府,改封为成安县公,食邑一千五百户,并赏赐给他粮食、布帛、奴婢、牲畜。 后来杨素跟随王轨在吕梁击败陈将吴明彻,管理东楚州的事务。 武帝又封他的弟弟杨慎为义安侯。 陈将樊毅在泗口筑城,杨素击走了他,并 ![]() 周宣帝登基后,杨素继承了⽗亲临贞县公的爵位。 宣帝又封他的弟弟杨约为安成公。 不久跟随韦孝宽巡行淮河以南,杨素又单独攻下了盱眙、钟离两地。 ⾼祖当丞相时,杨素便与⾼祖深深 ![]() 赴任途中,走到洛 ![]() ![]() ⾼祖拜杨素为大将军,调发河內之兵进攻宇文胄。 打败宇文胄后,杨素升为徐州总管,又进位为柱国,加授清河郡公,食邑二千户。 他的弟弟杨约也被封为临贞县公。 ⾼祖受禅后,加封杨素为上柱国。 开皇四年(584),拜他为御史大夫。 杨素的 ![]() ![]() ⾼祖正想谋取江南,这之前,杨素曾多次进献夺取陈国的计策,没多久,⾼祖就拜杨素为信州总管,赏赐给他钱一百万、锦一千段、马两百匹而派他去信州。 杨素住在永安,造了一种大船,名叫五牙,上面建了五层⾼楼,⾼达一百多尺,前后左右共配置了六部名为“柏竿”的战具,都⾼五十尺。 船上可容纳八百多名士兵,旗帜放在上边。 另外一种船,稍稍小一些,起名⻩龙,可配置士兵一百来人。 其余的平乘船、舴艋舟,各有不同。 等到大举伐陈时,⾼祖封杨素为行军元帅,率领⽔军奔赴三硖。 大军行至流头滩,陈将戚欣凭借一百多艘青龙船,屯兵几千人驻守在狼尾滩,阻挡大军去路。 那里地势峻峭险要,将领们都忧心忡忡。 杨素说:“成败在此一举。 如果我们⽩天乘船而下,他们就会看见我们,滩险⽔急,天制不由人力,那么我们就失去了有利的条件。”于是决定在夜里攻其不备。 杨素亲自率领上千艘⻩龙舰,命令士兵把枚衔在口中,悄悄顺流而下,并派遣开府王长袭率领步兵从南岸进攻戚欣另外的营寨,命令大将军刘仁恩率领披甲持械的骑兵进攻⽩沙北岸。 天快亮的时候,队伍都抵达了目的地。 进攻敌军,戚欣大败而逃,他的部下全部被俘。 杨素安抚俘虏后送走了他们,秋毫无犯,陈国人非常⾼兴。 杨素率领⽔军继续东下,大小战船铺満了整了江面,旌旗盔甲在 ![]() ![]() 杨素端坐在平乘大船之上,容貌体魄雄健魁伟,陈国人望而生畏,都说:“清河公就是长江之神啊!”陈国南康內史吕仲肃屯兵岐亭,正好占据了江峡。 他在北岸凿穿岩石,连接了三条铁锁链,横断长江上游,用来阻挡战船前进。 杨素和仁恩先登陆攻打吕仲肃的营寨,吕仲肃的队伍夜里溃逃,杨素从容地除掉了那些铁链。 吕仲肃又占领荆门的延洲。 杨素派巴。。之地的士兵一千人,分乘四艘五牙船,用船浆击碎了十多艘敌舰,于是大破敌军,俘虏敌兵两千多人,吕仲肃一人逃脫。 陈后主派信州刺史顾觉镇守安蜀城,荆州刺史陈纪镇守安公,他们都因害怕杨素而退走。 从此,巴陵以东无人敢守。 湘州刺史、岳 ![]() 杨素顺流而下,直抵汉口,和秦孝王会合。 班师回朝后,⾼祖拜杨素为荆州总管,晋封郢国公,食邑三千户,实食长寿县的一千户。 ⾼祖又封他的儿子玄感为仪同,封玄奖为清河郡公。 并赏赐绵绢一万段,粮食一万石,还有一些⻩金、珠宝,又把陈后主的妹妹和女乐十四人也赏赐给他。 杨素对皇上说:“乡里名叫‘胜⺟’,孝子曾子就不进去;叛逆之人王谊,以前曾分封于郢地,我不想和他一样。”于是⾼祖改封他为越国公,不久又拜纳言之职。 一年多后,转任內史令。 不久,江南人李棱等聚众叛 ![]() ⾼祖任命杨素为行军总管,率众讨伐。 叛贼朱莫问自称南徐州刺史,以重兵占据京口。 杨素率领⽔军从扬子津攻⼊,进而击败了他们。 晋陵的顾世兴自称为太守,和他的都督鲍迁等又来拒战。 杨素 ![]() 杨素又进而攻打无锡叛贼叶略,又铲平叛军。 吴郡的沈玄憎、沈杰等人派兵包围了苏州,刺史皇甫绩屡战不利。 杨素率部援助他。 玄憎情势窘迫,逃奔南沙贼首陆孟孙。 杨素在松江和孟孙 ![]() 黝、歙的贼首沈雪、沈能凭借营寨独自坚持,杨素又将其扫平。 浙江的贼首⾼智慧自号为东扬州刺史,有上千艘战船,驻扎在险要的地方,兵力很強。 杨素军进攻他,战斗从早晨一直持续到下午申时,终于苦战破敌。 ⾼智慧逃到了海上,杨素紧追不舍,随着余姚漂洋过海来到了永嘉。 ⾼智慧前来拒战,杨素打跑了他,擒获了贼兵几千人。 叛贼之首汪文进自称天子,占据东 ![]() ![]() 杨素前往讨伐,全部平定了他们,接着又击败了永嘉贼首沈孝彻。 然后,杨素从陆路来到天台,挥兵直指临海郡,追捕那些漏网的叛贼。 这次出征前前后后共经历了一百多次战斗,只剩下⾼智慧还逃守在闽越之间。 ⾼祖因为杨素长期在外,征旅劳累,下诏命令他驾乘驿车回朝休息。 加封他的儿子杨玄感为上开府,赏赐彩⾊的丝织品三千段。 杨素因为叛贼还没有消灭⼲净,怕养成后患,又请求出征。 ⾼祖下诏书表彰了他的功绩,又委任以元帅之职,命令他统管前方军民事务,率领大军,捕拿那些逃散的叛贼。 于是杨素又乘驿车来到会稽。 这之前,泉州人王庆国,本是南安的豪族,他杀死了刺史刘弘,占据泉州叛 ![]() 他自以为海路险阻,北方人不习惯,就没有设置海上防御的队伍。 杨素却偏偏从海上掩袭而至,王庆国惊慌失措,弃州而逃,余 ![]() 杨素派人从⽔陆两路分头追捕,并且暗中叫人对王庆国说:“你的罪状,累计起来处以死刑还不够。 只有斩送⾼智慧,才可以抵塞罪责。”王庆国于是把⾼智慧押来,在泉州将其斩首。 其余那些被打散的 ![]() ⾼祖派遣左领将军独孤陀到浚仪 ![]() 等杨素回到京城,来问候他的人每天都有。 ⾼祖拜杨素的儿子玄奖为仪同,赏赐⻩金四十斤,外加一个银瓶,里面盛満了金钱,细绢三千段,马两百匹,羊两千口,官田一百顷,住宅一处。 并且任命杨素取代苏威做了尚书右仆 ![]() 杨素 ![]() ![]() ![]() 朝中其余的权贵大多被他欺凌。 他的才学、本领、气度、风格比⾼赹要強;至于用自己的诚心体察国事,处理事情公平适当,有宰相的见识气度,就比⾼赹差远了。 不久,⾼祖命令杨素监管营造仁寿宮,杨素指挥平山填⾕,督促劳役十分严急,做工的很多都累死了,宮殿旁边经常听到鬼哭声。 仁寿宮修好后,⾼祖命令⾼赹前往察看,⾼赹报告说宮殿修得过于绮丽,损失民工太多,⾼祖心里颇不⾼兴。 杨素忧虑惧怕,却想不出什么办法,只好在北门启奏独孤皇后说:“帝王理当有一些行宮、别墅,现在天下太平,我们仅仅修造了这么一座宮殿,哪里就谈得上浪费了呢!”皇后把这番话转告⾼祖,⾼祖这才消除了心中的不快,于是赐给杨素一百万钱,三千段锦绢。 开皇十八年(598),突厥达头可汗进犯边塞。 ⾼祖拜杨素为灵州道行军总管,出塞讨伐,并赐给他织物两千段、⻩金一百斤。 这之前,众将和突厥人作战,总是担心胡人的战马横冲直撞,都把战车和步卒骑兵相互掺杂,与形似鹿角的障碍物一起布成方阵,骑兵在方阵之內。 杨素对别人说:“这只是巩固防御的途径,而不是夺取胜利的方法。”于是全部废除了原来的作法,命令诸军布设骑兵方阵。 达头听了非常⾼兴,说:“这是天助我!”并且下马直拜上天,然后率领精兵十多万攻来。 杨素奋力出击,大败敌骑。 达头受重伤逃走,其余被杀死杀伤的不计其数,幸存者都哭号着逃跑了。 ⾼祖下诏书大大表扬杨素,赏赐给他细绢两万匹,外加一条万钉宝带,加封他的儿子玄感为大将军,玄奖、玄纵、积善一并升为上仪同。 杨素很有随机应变的谋略,总是把握好时机去同敌人作战,他应对情况的变化并不拘泥于一定的方法,而控制军队严厉有序,如果有谁违犯了军令,他就立即斩首,没有宽容的。 每次临战之前,他总是寻找别人的过失而将其杀掉,多时达一百来人,少的时候也不下十来个,⾎流満地,他仍然谈笑自如。 等到两军对垒,他总是先命令一两百人前去和敌人 ![]() 然后再派两三百人继续进攻,作法和先前一样。 将士们两腿发抖,害怕至极,认为进退大不了都是一死,因而战无不胜,杨素也因此被人们称为名将。 杨素当时受到重用宠信,他说的话⾼祖没有不听的。 那些跟随他出征讨伐的人,只要有一点点小小的功劳,就会记载下来,至于跟随其他将军的,即使立了大功,也多被文官所排挤掉。 所以杨素虽然严厉忍残,士兵们还是愿意跟着他。 开皇二十年(600),晋王杨广为灵朔道行军元帅,杨素为长史。 晋王降低自己的⾝份 ![]() 仁寿初年,杨素取代⾼赹做了尚书左仆 ![]() ⾼祖赏赐给他好马一百匹、⺟马两百匹、奴婢一百口。 这一年,⾼祖又拜杨素为行军元帅,前往云州攻打突厥,连连破敌。 突厥逃跑,杨素率领骑兵紧追不舍,到夜里终于赶上。 杨素想再次进攻,又怕敌人分散逃跑,就命令骑兵稍稍跟在后边。 他于是亲自带领两名骑兵和两个投降的突厥人潜⼊敌阵,同敌人一起前行,敌人没有发觉。 等到敌人停下来,止宿屯驻的地方还没安排好,杨素命令后边的骑兵突然袭击,大败他们。 从此,突厥人逃得远远的,碛南再没有他们的踪迹了。 因为这次的战功,⾼祖让杨素的儿子玄感进位柱国,玄纵为淮南郡公,并赏赐给他织物两万段。 文献皇后去世后,墓葬的规模制度,大多出自杨素之手。 ⾼祖认为很好,下诏书大大表彰他的功劳,封他的一个儿子为义康郡公,食邑一万户,世代承袭,并赏赐给他良田三十顷,绢一万段,米一万石,金钵一个,装満了金子,银钵一个,盛満了珠宝,外加绫、锦共五百段。 当时杨素一天比一天显贵荣耀,他的弟弟杨约、叔⽗杨文思、杨文纪以及族⽗杨异,都是尚书,位列公卿。 诸子虽无汗马之劳,也都官至柱国、刺史。 杨素家童几千人,后院披罗挂绮的乐 ![]() 府第华丽奢侈,规模体制摹仿皇宮。 当时有一个叫鲍亨的人,很会写文章,还有一个叫殷胄的,精通草书、隶书,都是江南的读书人,却因为⾼智慧的缘故埋没为杨素的家奴。 杨素的內外亲戚和过去属下的官吏,都位列清静显要之职。 杨素的显贵,近代无人可与他相比。 炀帝刚做太子的时候,非常顾忌蜀王杨秀,就和杨素谋划陷害他,最后使杨秀被废黜。 朝臣之中如果有违背冒犯他的,即使其非常忠诚地为国事着想,像贺若弼、史万岁、李纲、柳。。等,杨素也在暗地里中伤他们。 如果归附奉 ![]() 朝廷內外没有不怕他、不归附他的。 只有兵部尚书柳述凭着自己驸马的⾝份,多次在⾼祖面前说杨素的坏话。 大理寺卿梁毗上书⾼祖,说杨素作威作福。 ⾼祖于是逐渐疏远和猜忌杨素,后来下来力令说:“仆 ![]() 直到仁寿末,杨素不再处理事务。 ⾼祖曾赏赐王公以下的人 ![]() 仁寿四年(604),杨素跟随⾼祖驾临仁寿宮,⾼祖又多次赏赐宴席。 等到⾼祖病重,杨素和兵部尚书柳述、⻩门侍郞元岩等人⼊宮侍候。 当时皇太子杨广住在宮內的大宝殿,怕⾼祖有什么不好的消息须要预先防备,于是亲自写了一封信,封好送出来问杨素。 杨素记下宮外的形势,来报告太子。 宮人却将回信误送到了⾼祖的住处,⾼祖见信大怒。 这时,⾼祖宠爱的陈贵人又说太子对她无礼。 ⾼祖于是大发脾气,要召见已废的皇子杨勇。 太子与杨素谋划对策,杨素假传圣旨派东宮的士兵⼊宮守卫,出⼊都由宇文述、郭衍决定,又命令张衡守候皇上的病情。 ⾼祖就在这天去世了,因此朝廷內外有很多非议。 汉王杨谅谋反,派 ![]() ![]() 杨素率领五千轻骑前去偷袭,他先隐蔽在渭口,夜间悄悄渡河,黎明时发动进攻, ![]() ![]() 炀帝下诏书召回杨素。 起初,杨素出发之前就计算过几天可以打败敌人,结果不出所料。 炀帝又拜杨素为并州道行军总管、河北安抚大使,率领几万人讨伐杨谅。 当时晋州、绛州、吕州州城都被杨谅守住,杨素各派两千人去牵制他们。 杨谅命令赵子开拥十余万之众,占领了所有的道路,盘踞在⾼壁,摆开五十里的战阵。 杨素命令部将带兵正面对敌,自己则率领一支队伍潜⼊霍山,沿着悬崖深⾕前进,直捣叛军老巢,一举击败了他们,杀死杀伤的数以万计。 杨谅所任命的介州刺史梁修罗驻守在介休,梁修罗听说杨素来了,非常害怕,弃城而逃。 杨素继续前进,到达清源,离并州还有三十里。 杨谅率领部将王世宗、赵子开、萧摩诃等将近十万人马,前来 ![]() 杨素又打败了他们,活捉了萧摩诃。 杨谅退守并州,杨素进兵包围了他,杨谅无计可施,非常窘迫,只好投降,其余 ![]() 炀帝派遣杨素的弟弟修武公杨约携带亲笔诏书慰劳杨素,杨素见诏后也上表陈述了自己的谢意。 这个月杨素回到京城,跟随炀帝驾临洛 ![]() 炀帝任杨素为营建东京的大监。 因杨素平定杨谅有功,炀帝拜他的儿子万石、仁行,侄子玄 ![]() ![]()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又升杨素为尚书令,赏赐给他东京上等府第一处,织物两千段,不久又拜为太子太师,其他职务不变。 前后赏赐给他的东西不知有多少。 第二年,炀帝拜杨素为司徒,又改封他为楚公,食邑两千五百户。 这一年,杨素死在任上。 谥号叫“景武”追封他为光禄大夫、太尉公、弘农河东绛郡临汾文城河內汲郡长平上 ![]() 杨素曾经作了一首共七百字的五言诗送给番州刺史薛道衡,气势非常宏大,风韵出众,堪称一时的上乘之作。 写后没几天,杨素就死了。 薛道衡叹息说:“人快要死的时候,他的话语也变得很友善了,难道就是像这样的吗?”杨素留有文集十卷。 杨素虽然有辅佐⾼祖建国立业的谋略,并且有平定杨谅的功绩,然而却深为炀帝所忌。 炀帝表面显出对他特殊的礼遇,实际上恩情却很淡薄。 太史官说隋地所属的分野将有重大的丧事发生,炀帝因而改封杨素为楚公,因为楚地和隋地属同一分野,炀帝想借杨素来拦挡遭丧的运气。 杨素卧病在 ![]() 杨素知道自己的名望和地位已到了极限,不肯吃药,也不想谨小慎微地活下去了,经常对弟弟杨约说:“我难道还要活下去吗?”杨素依仗自己富⾜的钱财,广求家产,东西二京他的居宅奢侈华丽,早晨拆毁晚上重建,营造修缮从不停止,在各方的大城市,他的旅店、⽔磨和肥沃的田地、华丽的房子都以千百来计算。 当时人们议论纷纷,并且因此而瞧不起他。 杨素死后,他的儿子玄感继承了他的爵位,玄感另外有传。 其余几个儿子后来因受玄感的牵连都被杀死。 史臣说:杨素年轻的时候轻生而侠义,洒脫而不受羁绊,兼有文才武略,志向远大,常以立功扬名自期。 ⾼祖初举大事,将要扫清宇內、夺取天下的时候,常把一些关系重大的机密要事托付给他,总是让他承担起协助、辅佐的重任。 他在宇內扫尽妖孽的气焰,使四海之內风平浪静,没有一点波澜;在边疆摧毁敌人矫健的骑兵,迫使匈奴远逃。 推究他铲平凶恶残暴的敌人平定叛 ![]() 然而他一味地凭借自己的聪明和欺诈自立于世,不走仁义的正道,阿谀奉 ![]() 最终使国家破灭,皇家的祖庙变为一片废墟,在市井里每天受到风霜雨露的侵蚀。 探求这祸害衰败的源头,实在是杨素的罪过啊!幸好他死了,而他的儿子又犯上作 ![]() 他坟上的新土还没有被风吹⼲,就遭致満门抄斩,坟墓也被挖开,全族的人都被诛死。 这才知道坏事做多了会留下祸害,这话并非瞎说。 不守礼法的事做多了就会殃及自⾝,指的就是这一类的事啊! 杨素字处道,弘农华 ![]() 祖⽗杨暄是魏朝的辅国将军、谏议大夫。 ⽗亲杨敷为北周的汾州刺史,死于北齐。 杨素小时候穷困意失,不拘小节,有远大的志向。 世人都不理解他,只有他的堂叔祖、魏朝的尚书仆 ![]() 他善于写文章,善长草书、隶书,很留心通过观察风向占卜吉凶。 杨素长髯丰额,有一副英雄豪杰的仪表。 北周大冢宰宇文护召他当了中外记室,后转任礼曹,升任为大都督。 周武帝亲自统领一切事务后,杨素因⽗亲坚守气节在齐丧生,没有得到朝廷的封赏,就上表申述道理。 武帝没有应允,他又一再坚持。 武帝大怒,命令左右将其斩首。 杨素理直气壮地说:“我给无道的天子做事,死是应该的。”武帝壮其言,于是追封杨敷为大将军,谥号“忠壮”并拜杨素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逐渐被礼遇。 武帝命令杨素起草诏书,他一挥而就,而且词藻文义均美。 武帝嘉奖他,对他说:“好好努力,不愁⽇后没有荣华富贵。”杨素应声回答说:“我只怕富贵来 ![]() 武帝应允了他,并且赐给他一条竹鞭,说:“我正要驱使天下,所以把这件东西赐给你。”杨素跟随齐王宇文宪在河 ![]() ![]() 这年武帝又授予杨素司城大夫之职。 第二年,杨素又跟随宇文宪攻取晋州。 宇文宪屯兵于 ![]() 杨素和十多位骁勇之将竭力苦战,才使宇文宪幸免于难。 这以后,杨素屡建战功。 北齐平定后,杨素被加官为上开府,改封为成安县公,食邑一千五百户,并赏赐给他粮食、布帛、奴婢、牲畜。 后来杨素跟随王轨在吕梁击败陈将吴明彻,管理东楚州的事务。 武帝又封他的弟弟杨慎为义安侯。 陈将樊毅在泗口筑城,杨素击走了他,并 ![]() 周宣帝登基后,杨素继承了⽗亲临贞县公的爵位。 宣帝又封他的弟弟杨约为安成公。 不久跟随韦孝宽巡行淮河以南,杨素又单独攻下了盱眙、钟离两地。 ⾼祖当丞相时,杨素便与⾼祖深深 ![]() 赴任途中,走到洛 ![]() ![]() ⾼祖拜杨素为大将军,调发河內之兵进攻宇文胄。 打败宇文胄后,杨素升为徐州总管,又进位为柱国,加授清河郡公,食邑二千户。 他的弟弟杨约也被封为临贞县公。 ⾼祖受禅后,加封杨素为上柱国。 开皇四年(584),拜他为御史大夫。 杨素的 ![]() ![]() ⾼祖正想谋取江南,这之前,杨素曾多次进献夺取陈国的计策,没多久,⾼祖就拜杨素为信州总管,赏赐给他钱一百万、锦一千段、马两百匹而派他去信州。 杨素住在永安,造了一种大船,名叫五牙,上面建了五层⾼楼,⾼达一百多尺,前后左右共配置了六部名为“柏竿”的战具,都⾼五十尺。 船上可容纳八百多名士兵,旗帜放在上边。 另外一种船,稍稍小一些,起名⻩龙,可配置士兵一百来人。 其余的平乘船、舴艋舟,各有不同。 等到大举伐陈时,⾼祖封杨素为行军元帅,率领⽔军奔赴三硖。 大军行至流头滩,陈将戚欣凭借一百多艘青龙船,屯兵几千人驻守在狼尾滩,阻挡大军去路。 那里地势峻峭险要,将领们都忧心忡忡。 杨素说:“成败在此一举。 如果我们⽩天乘船而下,他们就会看见我们,滩险⽔急,天制不由人力,那么我们就失去了有利的条件。”于是决定在夜里攻其不备。 杨素亲自率领上千艘⻩龙舰,命令士兵把枚衔在口中,悄悄顺流而下,并派遣开府王长袭率领步兵从南岸进攻戚欣另外的营寨,命令大将军刘仁恩率领披甲持械的骑兵进攻⽩沙北岸。 天快亮的时候,队伍都抵达了目的地。 进攻敌军,戚欣大败而逃,他的部下全部被俘。 杨素安抚俘虏后送走了他们,秋毫无犯,陈国人非常⾼兴。 杨素率领⽔军继续东下,大小战船铺満了整了江面,旌旗盔甲在 ![]() ![]() 杨素端坐在平乘大船之上,容貌体魄雄健魁伟,陈国人望而生畏,都说:“清河公就是长江之神啊!”陈国南康內史吕仲肃屯兵岐亭,正好占据了江峡。 他在北岸凿穿岩石,连接了三条铁锁链,横断长江上游,用来阻挡战船前进。 杨素和仁恩先登陆攻打吕仲肃的营寨,吕仲肃的队伍夜里溃逃,杨素从容地除掉了那些铁链。 吕仲肃又占领荆门的延洲。 杨素派巴。。之地的士兵一千人,分乘四艘五牙船,用船浆击碎了十多艘敌舰,于是大破敌军,俘虏敌兵两千多人,吕仲肃一人逃脫。 陈后主派信州刺史顾觉镇守安蜀城,荆州刺史陈纪镇守安公,他们都因害怕杨素而退走。 从此,巴陵以东无人敢守。 湘州刺史、岳 ![]() 杨素顺流而下,直抵汉口,和秦孝王会合。 班师回朝后,⾼祖拜杨素为荆州总管,晋封郢国公,食邑三千户,实食长寿县的一千户。 ⾼祖又封他的儿子玄感为仪同,封玄奖为清河郡公。 并赏赐绵绢一万段,粮食一万石,还有一些⻩金、珠宝,又把陈后主的妹妹和女乐十四人也赏赐给他。 杨素对皇上说:“乡里名叫‘胜⺟’,孝子曾子就不进去;叛逆之人王谊,以前曾分封于郢地,我不想和他一样。”于是⾼祖改封他为越国公,不久又拜纳言之职。 一年多后,转任內史令。 不久,江南人李棱等聚众叛 ![]() ⾼祖任命杨素为行军总管,率众讨伐。 叛贼朱莫问自称南徐州刺史,以重兵占据京口。 杨素率领⽔军从扬子津攻⼊,进而击败了他们。 晋陵的顾世兴自称为太守,和他的都督鲍迁等又来拒战。 杨素 ![]() 杨素又进而攻打无锡叛贼叶略,又铲平叛军。 吴郡的沈玄憎、沈杰等人派兵包围了苏州,刺史皇甫绩屡战不利。 杨素率部援助他。 玄憎情势窘迫,逃奔南沙贼首陆孟孙。 杨素在松江和孟孙 ![]() 黝、歙的贼首沈雪、沈能凭借营寨独自坚持,杨素又将其扫平。 浙江的贼首⾼智慧自号为东扬州刺史,有上千艘战船,驻扎在险要的地方,兵力很強。 杨素军进攻他,战斗从早晨一直持续到下午申时,终于苦战破敌。 ⾼智慧逃到了海上,杨素紧追不舍,随着余姚漂洋过海来到了永嘉。 ⾼智慧前来拒战,杨素打跑了他,擒获了贼兵几千人。 叛贼之首汪文进自称天子,占据东 ![]() ![]() 杨素前往讨伐,全部平定了他们,接着又击败了永嘉贼首沈孝彻。 然后,杨素从陆路来到天台,挥兵直指临海郡,追捕那些漏网的叛贼。 这次出征前前后后共经历了一百多次战斗,只剩下⾼智慧还逃守在闽越之间。 ⾼祖因为杨素长期在外,征旅劳累,下诏命令他驾乘驿车回朝休息。 加封他的儿子杨玄感为上开府,赏赐彩⾊的丝织品三千段。 杨素因为叛贼还没有消灭⼲净,怕养成后患,又请求出征。 ⾼祖下诏书表彰了他的功绩,又委任以元帅之职,命令他统管前方军民事务,率领大军,捕拿那些逃散的叛贼。 于是杨素又乘驿车来到会稽。 这之前,泉州人王庆国,本是南安的豪族,他杀死了刺史刘弘,占据泉州叛 ![]() 他自以为海路险阻,北方人不习惯,就没有设置海上防御的队伍。 杨素却偏偏从海上掩袭而至,王庆国惊慌失措,弃州而逃,余 ![]() 杨素派人从⽔陆两路分头追捕,并且暗中叫人对王庆国说:“你的罪状,累计起来处以死刑还不够。 只有斩送⾼智慧,才可以抵塞罪责。”王庆国于是把⾼智慧押来,在泉州将其斩首。 其余那些被打散的 ![]() ⾼祖派遣左领将军独孤陀到浚仪 ![]() 等杨素回到京城,来问候他的人每天都有。 ⾼祖拜杨素的儿子玄奖为仪同,赏赐⻩金四十斤,外加一个银瓶,里面盛満了金钱,细绢三千段,马两百匹,羊两千口,官田一百顷,住宅一处。 并且任命杨素取代苏威做了尚书右仆 ![]() 杨素 ![]() ![]() ![]() 朝中其余的权贵大多被他欺凌。 他的才学、本领、气度、风格比⾼赹要強;至于用自己的诚心体察国事,处理事情公平适当,有宰相的见识气度,就比⾼赹差远了。 不久,⾼祖命令杨素监管营造仁寿宮,杨素指挥平山填⾕,督促劳役十分严急,做工的很多都累死了,宮殿旁边经常听到鬼哭声。 仁寿宮修好后,⾼祖命令⾼赹前往察看,⾼赹报告说宮殿修得过于绮丽,损失民工太多,⾼祖心里颇不⾼兴。 杨素忧虑惧怕,却想不出什么办法,只好在北门启奏独孤皇后说:“帝王理当有一些行宮、别墅,现在天下太平,我们仅仅修造了这么一座宮殿,哪里就谈得上浪费了呢!”皇后把这番话转告⾼祖,⾼祖这才消除了心中的不快,于是赐给杨素一百万钱,三千段锦绢。 开皇十八年(598),突厥达头可汗进犯边塞。 ⾼祖拜杨素为灵州道行军总管,出塞讨伐,并赐给他织物两千段、⻩金一百斤。 这之前,众将和突厥人作战,总是担心胡人的战马横冲直撞,都把战车和步卒骑兵相互掺杂,与形似鹿角的障碍物一起布成方阵,骑兵在方阵之內。 杨素对别人说:“这只是巩固防御的途径,而不是夺取胜利的方法。”于是全部废除了原来的作法,命令诸军布设骑兵方阵。 达头听了非常⾼兴,说:“这是天助我!”并且下马直拜上天,然后率领精兵十多万攻来。 杨素奋力出击,大败敌骑。 达头受重伤逃走,其余被杀死杀伤的不计其数,幸存者都哭号着逃跑了。 ⾼祖下诏书大大表扬杨素,赏赐给他细绢两万匹,外加一条万钉宝带,加封他的儿子玄感为大将军,玄奖、玄纵、积善一并升为上仪同。 杨素很有随机应变的谋略,总是把握好时机去同敌人作战,他应对情况的变化并不拘泥于一定的方法,而控制军队严厉有序,如果有谁违犯了军令,他就立即斩首,没有宽容的。 每次临战之前,他总是寻找别人的过失而将其杀掉,多时达一百来人,少的时候也不下十来个,⾎流満地,他仍然谈笑自如。 等到两军对垒,他总是先命令一两百人前去和敌人 ![]() 然后再派两三百人继续进攻,作法和先前一样。 将士们两腿发抖,害怕至极,认为进退大不了都是一死,因而战无不胜,杨素也因此被人们称为名将。 杨素当时受到重用宠信,他说的话⾼祖没有不听的。 那些跟随他出征讨伐的人,只要有一点点小小的功劳,就会记载下来,至于跟随其他将军的,即使立了大功,也多被文官所排挤掉。 所以杨素虽然严厉忍残,士兵们还是愿意跟着他。 开皇二十年(600),晋王杨广为灵朔道行军元帅,杨素为长史。 晋王降低自己的⾝份 ![]() 仁寿初年,杨素取代⾼赹做了尚书左仆 ![]() ⾼祖赏赐给他好马一百匹、⺟马两百匹、奴婢一百口。 这一年,⾼祖又拜杨素为行军元帅,前往云州攻打突厥,连连破敌。 突厥逃跑,杨素率领骑兵紧追不舍,到夜里终于赶上。 杨素想再次进攻,又怕敌人分散逃跑,就命令骑兵稍稍跟在后边。 他于是亲自带领两名骑兵和两个投降的突厥人潜⼊敌阵,同敌人一起前行,敌人没有发觉。 等到敌人停下来,止宿屯驻的地方还没安排好,杨素命令后边的骑兵突然袭击,大败他们。 从此,突厥人逃得远远的,碛南再没有他们的踪迹了。 因为这次的战功,⾼祖让杨素的儿子玄感进位柱国,玄纵为淮南郡公,并赏赐给他织物两万段。 文献皇后去世后,墓葬的规模制度,大多出自杨素之手。 ⾼祖认为很好,下诏书大大表彰他的功劳,封他的一个儿子为义康郡公,食邑一万户,世代承袭,并赏赐给他良田三十顷,绢一万段,米一万石,金钵一个,装満了金子,银钵一个,盛満了珠宝,外加绫、锦共五百段。 当时杨素一天比一天显贵荣耀,他的弟弟杨约、叔⽗杨文思、杨文纪以及族⽗杨异,都是尚书,位列公卿。 诸子虽无汗马之劳,也都官至柱国、刺史。 杨素家童几千人,后院披罗挂绮的乐 ![]() 府第华丽奢侈,规模体制摹仿皇宮。 当时有一个叫鲍亨的人,很会写文章,还有一个叫殷胄的,精通草书、隶书,都是江南的读书人,却因为⾼智慧的缘故埋没为杨素的家奴。 杨素的內外亲戚和过去属下的官吏,都位列清静显要之职。 杨素的显贵,近代无人可与他相比。 炀帝刚做太子的时候,非常顾忌蜀王杨秀,就和杨素谋划陷害他,最后使杨秀被废黜。 朝臣之中如果有违背冒犯他的,即使其非常忠诚地为国事着想,像贺若弼、史万岁、李纲、柳。。等,杨素也在暗地里中伤他们。 如果归附奉 ![]() 朝廷內外没有不怕他、不归附他的。 只有兵部尚书柳述凭着自己驸马的⾝份,多次在⾼祖面前说杨素的坏话。 大理寺卿梁毗上书⾼祖,说杨素作威作福。 ⾼祖于是逐渐疏远和猜忌杨素,后来下来力令说:“仆 ![]() 直到仁寿末,杨素不再处理事务。 ⾼祖曾赏赐王公以下的人 ![]() 仁寿四年(604),杨素跟随⾼祖驾临仁寿宮,⾼祖又多次赏赐宴席。 等到⾼祖病重,杨素和兵部尚书柳述、⻩门侍郞元岩等人⼊宮侍候。 当时皇太子杨广住在宮內的大宝殿,怕⾼祖有什么不好的消息须要预先防备,于是亲自写了一封信,封好送出来问杨素。 杨素记下宮外的形势,来报告太子。 宮人却将回信误送到了⾼祖的住处,⾼祖见信大怒。 这时,⾼祖宠爱的陈贵人又说太子对她无礼。 ⾼祖于是大发脾气,要召见已废的皇子杨勇。 太子与杨素谋划对策,杨素假传圣旨派东宮的士兵⼊宮守卫,出⼊都由宇文述、郭衍决定,又命令张衡守候皇上的病情。 ⾼祖就在这天去世了,因此朝廷內外有很多非议。 汉王杨谅谋反,派 ![]() ![]() 杨素率领五千轻骑前去偷袭,他先隐蔽在渭口,夜间悄悄渡河,黎明时发动进攻, ![]() ![]() 炀帝下诏书召回杨素。 起初,杨素出发之前就计算过几天可以打败敌人,结果不出所料。 炀帝又拜杨素为并州道行军总管、河北安抚大使,率领几万人讨伐杨谅。 当时晋州、绛州、吕州州城都被杨谅守住,杨素各派两千人去牵制他们。 杨谅命令赵子开拥十余万之众,占领了所有的道路,盘踞在⾼壁,摆开五十里的战阵。 杨素命令部将带兵正面对敌,自己则率领一支队伍潜⼊霍山,沿着悬崖深⾕前进,直捣叛军老巢,一举击败了他们,杀死杀伤的数以万计。 杨谅所任命的介州刺史梁修罗驻守在介休,梁修罗听说杨素来了,非常害怕,弃城而逃。 杨素继续前进,到达清源,离并州还有三十里。 杨谅率领部将王世宗、赵子开、萧摩诃等将近十万人马,前来 ![]() 杨素又打败了他们,活捉了萧摩诃。 杨谅退守并州,杨素进兵包围了他,杨谅无计可施,非常窘迫,只好投降,其余 ![]() 炀帝派遣杨素的弟弟修武公杨约携带亲笔诏书慰劳杨素,杨素见诏后也上表陈述了自己的谢意。 这个月杨素回到京城,跟随炀帝驾临洛 ![]() 炀帝任杨素为营建东京的大监。 因杨素平定杨谅有功,炀帝拜他的儿子万石、仁行,侄子玄 ![]() ![]()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又升杨素为尚书令,赏赐给他东京上等府第一处,织物两千段,不久又拜为太子太师,其他职务不变。 前后赏赐给他的东西不知有多少。 第二年,炀帝拜杨素为司徒,又改封他为楚公,食邑两千五百户。 这一年,杨素死在任上。 谥号叫“景武”追封他为光禄大夫、太尉公、弘农河东绛郡临汾文城河內汲郡长平上 ![]() 杨素曾经作了一首共七百字的五言诗送给番州刺史薛道衡,气势非常宏大,风韵出众,堪称一时的上乘之作。 写后没几天,杨素就死了。 薛道衡叹息说:“人快要死的时候,他的话语也变得很友善了,难道就是像这样的吗?”杨素留有文集十卷。 杨素虽然有辅佐⾼祖建国立业的谋略,并且有平定杨谅的功绩,然而却深为炀帝所忌。 炀帝表面显出对他特殊的礼遇,实际上恩情却很淡薄。 太史官说隋地所属的分野将有重大的丧事发生,炀帝因而改封杨素为楚公,因为楚地和隋地属同一分野,炀帝想借杨素来拦挡遭丧的运气。 杨素卧病在 ![]() 杨素知道自己的名望和地位已到了极限,不肯吃药,也不想谨小慎微地活下去了,经常对弟弟杨约说:“我难道还要活下去吗?”杨素依仗自己富⾜的钱财,广求家产,东西二京他的居宅奢侈华丽,早晨拆毁晚上重建,营造修缮从不停止,在各方的大城市,他的旅店、⽔磨和肥沃的田地、华丽的房子都以千百来计算。 当时人们议论纷纷,并且因此而瞧不起他。 杨素死后,他的儿子玄感继承了他的爵位,玄感另外有传。 其余几个儿子后来因受玄感的牵连都被杀死。 史臣说:杨素年轻的时候轻生而侠义,洒脫而不受羁绊,兼有文才武略,志向远大,常以立功扬名自期。 ⾼祖初举大事,将要扫清宇內、夺取天下的时候,常把一些关系重大的机密要事托付给他,总是让他承担起协助、辅佐的重任。 他在宇內扫尽妖孽的气焰,使四海之內风平浪静,没有一点波澜;在边疆摧毁敌人矫健的骑兵,迫使匈奴远逃。 推究他铲平凶恶残暴的敌人平定叛 ![]() 然而他一味地凭借自己的聪明和欺诈自立于世,不走仁义的正道,阿谀奉 ![]() 最终使国家破灭,皇家的祖庙变为一片废墟,在市井里每天受到风霜雨露的侵蚀。 探求这祸害衰败的源头,实在是杨素的罪过啊!幸好他死了,而他的儿子又犯上作 ![]() 他坟上的新土还没有被风吹⼲,就遭致満门抄斩,坟墓也被挖开,全族的人都被诛死。 这才知道坏事做多了会留下祸害,这话并非瞎说。 不守礼法的事做多了就会殃及自⾝,指的就是这一类的事啊! MguXS.coM |
上一章 隋书 下一章 ( → ) |
蘑菇小说网免费为书迷提供作者魏征等的小说隋书在线以及隋书免费阅读,隋书未删减免费阅读,想要阅读更多与隋书在线免费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历史小说请持续收藏蘑菇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