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未删减免费阅读
|
![]() |
|
蘑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隋书 作者:魏征等 | 书号:10197 时间:2017/3/26 字数:10454 |
上一章 卷十四 下一章 ( → ) | |
○牛弘 牛弘,字里仁,定安鹑觚人也,本姓裛氏。祖炽,郡中正。⽗允,魏侍中、工 部尚书、临泾公,赐姓为牛氏。弘初在襁褓,有相者见之,谓其⽗曰:“此兒当贵, 善爱养之。”及长,须貌甚伟, ![]() 经籍所兴,由来尚矣。爻画肇于庖羲,文字生于苍颉。圣人所以弘宣教导,博 通古今,扬于王庭,肆于时夏。故尧称至圣,犹考古道而言;舜其大智,尚观古人 之象。《周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及四方之志。武王问⻩帝、颛顼之道,太公 曰:“在《丹书》。”是知握符御历,有国有家者,曷尝不以《诗》、《书》而为 教,因礼乐而成功也。昔周德既衰,旧经紊弃。孔子以大圣之才,开素王之业,宪 章祖述,制《礼》刊《诗》,正五始而修《舂秋》,阐《十翼》而弘《易》道。治 国立⾝,作范垂法。及秦皇驭宇,呑灭诸侯,任用威力,事不师古,始下焚书之令, 行偶语之刑。先王坟籍,扫地皆尽。本既先亡,从而颠覆。臣以图谶言之,经典盛 衰,信有徵数。此则书之一厄也。汉兴,改秦之弊,敦尚儒术,建蔵书之策,置校 书之官,屋壁山岩,往往间出。外有太常、太史之蔵,內有延阁、秘书之府。至孝 成之世,亡逸尚多,遣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刘向⽗子雠校篇籍。汉之典文, 于斯为盛。及王莽之末,长安兵起,宮室图书,并从焚烬。此则书之二厄也。光武 嗣兴,尤重经诰,未及下车,先求文雅。于是鸿生巨儒,继踵而集,怀经负帙,不 远斯至。肃宗亲临讲肄,和帝数幸书林,其兰台、石室,鸿都、东观,秘牒填委, 更倍于前。及孝献移都,吏民扰 ![]() ![]() ![]() ![]() ![]() ![]() 上纳之,于是下诏:献书一卷,赉缣一匹。一二年间,篇籍稍备。进爵奇章郡 公,邑千五百户。 三年,拜礼部尚书,奉敕修撰《五礼》,勒成百卷,行于当世。弘请依古制修 立明堂,上议曰: 窃谓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出教化,崇有德。《孝经》曰:“宗祀文 王于明堂,以配上帝。”《祭义》云:“祀于明堂,教诸侯孝也。”⻩帝曰合宮, 尧曰五府,舜曰总章,布政兴治,由来尚矣。《周官-考工记》曰:“夏后氏世室, 堂修二七,广四修一。”郑玄注云:“修十四步,其广益以四分修之一,则堂广十 七步半也。”“殷人重屋,堂修七寻,四阿重屋。”郑云:“其修七寻,广九寻也。” “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南北七筵,五室,凡室二筵。”郑云:“此三者,或举 宗庙,或举王寝,或举明堂,互言之,明其同制也。”马融、王肃、⼲宝所注,与 郑亦异,今不具出。汉司徒马宮议云:“夏后氏世室,室显于堂,故命以室。殷人 重屋,屋显于堂,故命以屋。周人明堂,堂大于夏室,故命以堂。夏后氏益其堂之 广百四十四尺,周人明堂,以为两序间大夏后氏七十二尺。”若据郑玄之说,则夏 室大于周堂,如依马宮之言,则周堂大于夏室。后王转文,周大为是。但宮之所言, 未详其义。此皆去圣久远,礼文残缺,先儒解说,家异人殊。郑注《⽟藻》亦云: “宗庙路寝,与明堂同制。”《王制》曰:“寝不逾庙。”明大小是同。今依郑玄 注,每室及堂,止有一丈八尺,四壁之外,四尺有余。若以宗庙论之,祫享之时, 周人旅酬六尸,并后稷为七,先公昭穆二尸,先王昭穆二尸,合十一尸,三十六主, 及君北面行事于二丈之堂,愚不及此。若以正寝论之,例须朝宴。据《燕礼》: “诸侯宴,则宾及卿大夫脫屦升坐。”是知天子宴,则三公九卿并须升堂。《燕义》 又云:“席,小卿次上卿。”言皆侍席。止于二筵之间,岂得行礼?若以明堂论之, 总享之时,五帝各于其室。设青帝之位,须于木室之內,少北西面。太昊从食,坐 于其西,近南北面。祖宗配享者,又于青帝之南,稍退西面。丈八之室,神位有三, 加以簠簋笾⾖,牛羊之俎,四海九州美物咸设,复须席上升歌,出樽反坫,揖让升 降,亦以隘矣。据兹而说,近是不然。 案刘向《别录》及马宮、蔡邕等所见,当时有《古文明堂礼》、《王居明堂礼》、 《明堂图》、《明堂大图》、《明堂 ![]() ![]() ![]() ![]() ![]() ![]() ![]() ![]() 建安之后,海內大 ![]() ![]() 今皇猷遐阐,化覃海外,方建大礼,垂之无穷。弘等不以庸虚,谬当议限。今 检明堂必须五室者何?《尚书帝命验》曰:“帝者承天立五府,⾚曰文祖,⻩曰神 斗,⽩曰显纪,黑曰玄矩,苍曰灵府。”郑玄注曰:“五府与周之明堂同矣。”且 三代相沿,多有损益,至于五室,确然不变。夫室以祭天,天实有五,若立九室, 四无所用。布政视朔,自依其辰。郑司农云:“十二月分在青 ![]() ![]() ![]() ![]() ![]() 夫帝王作事,必师古昔,今造明堂,须以《礼经》为本。形制依于周法,度数 取于《月令》,遗阙之处,参以馀书,庶使该详沿⾰之理。其五室九阶,上圆下方, 四阿重屋,四旁两门,依《考工记》、《孝经》说。堂方一百四十四尺,屋圆楣径 二百一十六尺,太室方六丈,通天屋径九丈,八达二十八柱,堂⾼三尺,四向五⾊, 依《周书-月令》论。殿垣方在內,⽔周如外,⽔內径三百步,依《太山盛德记》、 《觐礼经》。仰观俯察,皆有则象,⾜以尽诚上帝,祗配祖宗,弘风布教,作范于 后矣。弘等学不稽古,辄申所见,可否之宜,伏听裁择。 上以时事草创,未遑制作,竟寝不行。 六年,除太常卿。九年,诏改定雅乐,又作乐府歌词,撰定圆丘五帝凯乐,并 议乐事。弘上议云: 谨案《礼》,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宮。《周礼》奏⻩钟,歌大吕,奏太 簇,歌应钟,皆是旋相为宮之义。蔡邕《明堂月令章句》曰:“孟舂月则太簇为宮, 姑洗为商,蕤宾为角,南吕为徵,应钟为羽,大吕为变宮,夷则为变徵。他月放此。” 故先王之作律吕也,所以辩天地四方 ![]() ![]() ![]() ![]() 上曰:“不须作旋相为宮,且作⻩钟一均也。”弘又论六十律不可行: 谨案《续汉书-律历志》,元帝遣韦玄成问京房于乐府,房对:“受学故小⻩ 令焦延寿。六十律相生之法,以上生下,皆三生二,以下生上,皆三生四。 ![]() ![]() ![]() ![]() 又议曰: 案《周官》云:“大司乐掌成均之法。”郑众注云:“均,调也。乐师主调其 音。”《三礼义宗》称:“《周官》奏⻩钟者,用⻩钟为调,歌大吕者,用大吕为 调。奏者谓堂下四悬,歌者谓堂上所歌。但一祭之间,皆用二调。”是知据宮称调, 其义一也。明六律六吕迭相为宮,各自为调。今见行之乐,用⻩钟之宮,乃以林钟 为调,与古典有违。晋內书监荀勖依典记,以五声十二律还相为宮之法,制十二笛。 ⻩钟之笛,正声应⻩钟,下徵应林钟,以姑洗为清角。大吕之笛,正声应大吕,下 徵应夷则。以外诸均,例皆如是。然今所用林钟,是勖下徵之调。不取其正,先用 其下,于理未通,故须改之。 上甚善其义,诏弘与姚察、许善心、何妥、虞世基等正定新乐,事在《音律志》。 是后议置明堂,诏弘条上故事,议其得失,事在《礼志》。上甚敬重之。 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臣,唯见弘未当不改容自肃。素将击突厥,诣太常与 弘言别。弘送素至中门而止,素谓弘曰:“大将出征,故来叙别,何相送之近也?” 弘遂揖而退。素笑曰:“奇章公可谓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也。”亦不以屑怀。 寻授大将军,拜吏部尚书。时⾼祖又令弘与杨素、苏威、薛道衡、许善心、虞 世基、崔子发等并召诸儒,论新礼降杀轻重。弘所立议,众咸推服之。仁寿二年, 献皇后崩,三公已下不能定其仪注。杨素谓弘曰:“公旧学,时贤所仰,今⽇之事, 决在于公。”弘了不辞让,斯须之间,仪注悉备,皆有故实。素叹曰:“⾐冠礼乐, 尽在此矣,非吾所及也!”弘以三年之丧,祥禫具有降杀,期服十一月而练者,无 所象法,以闻于⾼祖,⾼祖纳焉。下诏除期练之礼,自弘始也。弘在吏部,其选举 先德行而后文才,务在审慎。虽致停缓,所有进用,并多称职。吏部侍郞⾼孝基, 鉴赏机晤,清慎绝伦,然慡俊有余,迹似轻薄,时宰多以此疑之。唯弘深识其真, 推心委任。隋之选举,于斯为最。时论弥服弘识度之远。 炀帝之在东宮也,数有诗书遗弘,弘亦有答。及嗣位之后,尝赐弘诗曰:“晋 家山吏部,魏世卢尚书,莫言先哲异,奇才并佐余。学行敦时俗,道素乃冲虚,纳 言云阁上,礼仪皇运初。彝伦欣有叙,垂拱事端居。”其同被赐诗者,至于文词赞 扬,无如弘美。大业二年,进位上大将军。三年,改为右光禄大夫。从拜恆岳,坛 场珪币,墠畤牲牢,并弘所定。还下太行,炀帝尝引⼊內帐,对皇后赐以同席饮食。 其礼遇亲重如此。弘谓其诸子曰:“吾受非常之遇,荷恩深重。汝等子孙,宜以诚 敬自立,以答恩遇之隆也。”六年,从幸江都。其年十一月,卒于江都郡,时年六 十六。帝伤惜之,赠甚厚。归葬定安,赠开府仪同三司、光禄大夫、文安侯,谥曰 宪。 弘荣宠当世,而车服卑俭,事上尽礼,待下以仁,讷于言而敏于行。上尝令其 宣敕,弘至阶下,不能言,退还拜谢,云:“并忘之。”上曰:“传语小辩,故非 宰臣任也。”愈称其质直。大业之世,委遇弥隆。 ![]() ![]() ![]() ![]() ![]() ![]() ![]() 长子方大,亦有学业,官至內史舍人。次子方裕, ![]() 史臣曰:牛弘笃好坟籍,学优而仕,有淡雅之风,怀旷远之度,采百王之损益, 成一代之典章,汉之叔孙,不能尚也。绸缪省闼,三十余年,夷险不渝,始终无际。 虽开物成务,非其所长,然澄之不清,混之不浊,可谓大雅君子矣。子实不才,崇 基不构,⼲纪犯义,以坠家风,惜哉! 译文 牛弘,字里仁,定安鹑觚人,本姓燎。 祖⽗燎炽,郡里任中正。 ⽗亲燎允,在北魏任侍中、工部尚书、临泾公,赐姓牛。 牛弘尚在襁褓之中时,有相面的见了他,对他⽗亲说:“这个小孩⽇后当会富贵,好好养他。”他长大后,长満胡须,容貌魁伟,生 ![]() 在北周时,开始任中外府记室、內史上士。 不久转任纳言上士,专管文牍,很有美名。 后升任威烈将军、员外散骑侍郞,修《起居注》。 后来袭封临泾公。 宣政元年(578),转任內史下大夫,升任使持节、大将军、仪同三司。 隋开皇初年,升任散骑常侍、秘书监。 牛弘因文献典籍散失,上表朝廷,请求开民间献书之路。 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下诏,献书一卷,赏缣一匹。 一、二年间,文献稍稍齐备。 牛弘晋爵为奇章郡公,食邑一千五百户。 开皇三年(583),授礼部尚书,奉命修撰《五礼》,写成百卷,通行于当代。 牛弘请求按古代规矩修建明堂。 皇上因国家刚刚草创,无暇制作,最后没接受他的建议。 开皇六年,牛弘任太常卿。 九年,皇上下诏改定雅乐,又作乐府歌词,撰定圆丘五帝凯乐,并议音乐之事。 牛弘提出建议,请求十一月以⻩钟为宮,十三月以太簇为宮,皇上说:“不必作旋相为宮。 暂且作⻩钟一均。”牛弘又呈上建议,请求正定新乐。 皇上认为他的建议很好,下诏牛弘,让他与姚察、许善心、何妥、虞世基等人一起,正定新乐,这事记载在《音律志》里头。 这以后议论修建明堂事,皇上诏令牛弘一条一条地呈上历史故事,议论明堂兴废的得失,事情记载在《礼志》里头。 皇上非常敬重他。 当时杨素凭着才气和富贵看不起人,轻侮大臣,只有看见牛弘,没有哪回不肃然起敬的。 杨素将要进攻突厥,到太常与牛弘话别。 牛弘送杨素到中门,就停下了。 杨素对牛弘说:“大将出征,所以来话别,为什么相送如此近呢?”牛弘拱拱手,就退回去了。 杨素笑笑说:“奇章公可说是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也不把这事放在心上。 不久授牛弘大将军、吏部尚书。 当时⾼祖又令牛弘和杨素、苏威、薛道衡、许善心、虞世基、崔子发等人一起,召集各位儒生,讨论新法中杀人刑法的轻重。 牛弘所提出的见解,众人都很佩服。 仁寿二年(602),献皇后去世,自三公以下的大臣都不能决定安葬皇后的仪礼。 杨素对牛弘说:“您是老学者,时人都很仰慕,今天的事,就要请您决定了。”牛弘一点都不推让,一会儿,仪礼都安排好了,而且都有 ![]() 杨素感叹道:“士族的礼乐制度都在牛公这里了,这不是我们所能赶得上的呀!”牛弘因为三年的守丧期,大祥、小祥祭礼的举行在时间和规格上都有所缩减,服丧十一个月便举行小祥之祭,无前例可循,把这告诉⾼祖,⾼祖采纳了他的意见。 下诏确定服丧之礼,是从牛弘开始的。 牛弘在吏部,选举人才时,先看德行,后看文才,务在审慎。 虽然选人稍缓,但他所进用的人,大多称职。 吏部侍郞⾼孝基,善鉴赏,很机敏,清廉、谨慎无与伦比,但他慡俊有余,形迹似嫌轻薄,当时执政多因此而怀疑他。 只有牛弘深知其真才,推心委任。 隋代的选举到这时才最公允。 当时人们更加佩服牛弘见识的远大。 隋炀帝为东宮太子时,几次给牛弘赠送诗书,牛弘也有诗书回答。 到炀帝继位后,曾赐牛弘诗道:“晋家山吏部,魏世卢尚书。 莫言先哲异,奇才并佐余。 学行敦时俗,道素乃冲虚。 纳言云阁上,礼仪皇运初。 彝伦欣有叙,垂拱事端居。”一起被赐诗的,至于文词的赞扬,没有赐牛弘的诗这么美的。 大业二年(606),升任上大将军。 三年,改任右光禄大夫。 随同隋炀帝拜谒恒岳,坛场王圭币、土单。。牲牢,都由牛弘决定。 后下太行山,炀帝曾把牛弘引到內帐里,赐他与皇后一起同桌饮食。 他所受到的礼遇亲重就到了如此地步。 牛弘对他的儿子们说:“我受到了非常的待遇,承受大恩。 你们这些子孙,应以诚实、敬职自立,以报答朝廷的大恩。”大业六年,随同隋炀帝巡幸江都,这年十一月,在江都郡去世,时年六十六岁。 炀帝伤悼痛惜不已,赠予甚多。 归葬定安,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光禄大夫、文安侯,谥号叫“宪” 牛弘荣宠当世,但车子、服饰都很一般,对上尽礼,对下尽仁,讷于言而敏于行。 皇上曾让他宣布圣旨,牛弘到阶下,不能说话,退回拜见皇上,道歉说:“我都忘了。”皇上说:“传几句话,这只是点小才,你都不行,看来你不是当宰相的料子。”更加称赞他的质朴正直。 大业年间(605~616),对他更加亲重。 牛弘生 ![]() 隋代旧臣,能始终得到信任的,只有牛弘一人而已。 牛弘有个弟弟叫牛弼,好喝酒,一喝就醉,曾因醉酒, ![]() 牛弘回家,他 ![]() ![]() ![]() ![]() 他就是这样待人宽和。 牛弘有文集十三卷行于世。 他的长子牛方大,也有学问,官至內史舍人。 次子牛方裕,生 ![]() ![]() |
上一章 隋书 下一章 ( → ) |
蘑菇小说网免费为书迷提供作者魏征等的小说隋书在线以及隋书免费阅读,隋书未删减免费阅读,想要阅读更多与隋书在线免费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历史小说请持续收藏蘑菇小说网 |